食藥署強打資訊戰 成立食藥戰情中心

食藥署今天(6日)同時公布「食藥戰情中心」和「2016~2020食品安全政策白皮書」兩大政策,宣誓未來將朝「資訊化源頭管理」邁進,透過連結跨部會建置的食品相關系統進行勾稽,預先了解「哪些是廠商是廢食用油流回食品的高風險名單?」、「邊境通關中不合格的風險食品集中在哪?」等資訊,強化預警能力,縮短後續稽查時間。

「食藥戰情中心」在食藥署的規劃中,扮演相當於人類大腦的角色,負責資料分析、發出可疑警訊,食藥署目前初步透過「非登不可」系統中30萬筆登錄廠商資料,製作地圖,分析各縣市、各類別食品業者的工廠分布。

大數字分析找出可能問題預警

食藥署舉例,分析去年1月至12月8日的「邊境通關查驗不合格資料」,發現去年邊境食品以生鮮冷藏冷凍蔬菜類的農藥殘留超標佔最大宗,食品器具的耐熱溫度和衛生標準不合規定為第二,其餘三、四名則是茶類和生鮮冷藏冷凍水果。

食藥署進一步透過時序分析還發現,進口食品器具不合規定的件數高峰大約集中在3月和5月兩個時間,進口生鮮冷藏冷凍蔬菜的農藥和重金屬超標件數則以9月最多,食藥署戰情中心執行秘書馮潤蘭表示,這些資料分析可強化預警機制,讓食品安全管理不再是發生問題後才啟動調查。

不僅如此,食藥戰情中心接下來還會陸續分析查驗登記產品、食品檢驗結果、GMP藥廠、追蹤追溯管理資訊系統業務量統計、跨機關資料勾稽等。

12417721_1135447966466978_63911913373520765_n

食品雲相連各部會 分析可疑資訊

今天同時對外發布的「2016~2020食品安全政策白皮書」也強調資訊化管理、跨部會溝通整合的重要性,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鄭維智說,過去發生食品案件總得透過地方衛生局到可疑地查處,時間比較慢,容易造成社會大眾恐慌,未來食藥署會加強橫向連結跨部會,透過勾稽資料預知掌握食安問題,減少後續稽查人力和可能浪費的時間。

姜郁美解釋,像食藥署的食品雲現在可連結到環保署的「廢棄物申報系統」,這幾個月食藥署便拿「廢棄物申報系統」裡面的「廢食用油申報資料」進行勾稽,結果發現有其中一家申報量特別大,同時也有在食品雲的登錄廠商中,便進一步到廠追查是否有收購廢食用油進入食物加工的情事。

姜郁美再舉例,食品雲的系統也和財政部的財稅資料進行勾稽,過去便曾發現有知名豆漿店向化工行購買小蘇打粉和胺粉,進一步追查使用的是不是食品級添加物;食品雲也和農委會的飼料用油監測系統進行勾稽,食藥署進一步比對發現有36家業者同時登錄兩邊系統,「這36便變成了高風險業者清單,待稽查人員進一步調查。」

12509298_1135447659800342_813145582225395383_n

食藥署:大選結果不影響政策延續

面對食藥署宣誓邁向資料化管理、成立食藥戰情中心,國內關注風險評估問題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吳焜裕表示,這本來就是食藥署有能力進行的事情,不過要做好預防工作,最好要導入各類食品和國人飲食習慣的風險評估調查,如此才較完整。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則認為,過去在立法院要求食藥署建置食品雲,透過雲端管理業者時,食藥署總推卸責任,如今食藥署願意扛起這份工作,進行整合管理,樂觀其成,希望食藥署不要只是為了應付選舉而做這件事情。

食藥署表示,食藥戰情中心的編制都是原組織預算、原人力分派,透過食藥署原本編制內的風險管理組以及資料組進行巨量數據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因此無論大選結果如何,戰情中心仍會繼續運作下去。

1098195_1135451003133341_7554598090950717893_n
食藥署戰情中心(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