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銷中樣板 誰讓虱目魚過寒冬?

霸王級寒流重創西南部養殖漁業,不耐冷的虱目魚橫屍遍野,外界紛紛指責是天災和漁民沒有做好防護,就連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前天都特別呼籲農民適地適種,像虱目魚生活在亞熱帶,台灣卻在雲林、嘉義養殖,易受寒害。

然而,虱目魚在嘉義養殖已有數十年歷史,且這次連台南、高雄都受災,僅用天災和適地適種,恐難面對未來的氣候變遷;其實這波寒流背後,更大的人禍是台灣虱目魚產業近幾年缺乏管控,外銷中國又遇瓶頸,導致供給遠大於需求,每斤價格跌破成本價40元,漁民只好冒險越冬養殖賭好價。

再取出魚貝肉、魚皮後,剩餘的部位會製成魚漿、做成魚丸。(圖/潘子祁攝)

收購價不如成本,漁民冒險賭越冬

34歲的吳旻宸從小跟著父親在魚塭打轉,9年前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畢業後返鄉幫忙,在他的印象中,以往中秋節過後,只剩高雄、屏東還在養虱目魚,其他地區的漁民,怕魚被凍死,早早就打撈上岸,但是近幾年來,台南冬天卻到處都是虱目魚。「這幾年暖冬,沒有寒害,很多漁民想將魚留過冬,希望等魚量少時賣到好價。」

虱目魚通常在清明節下魚苗,只要低於10度即可能凍死,即使嘉南地區採2、3公尺深的深水養殖,池底較能保溫,想捱過冬天仍有風險,因此傳統上都在中秋節前後收成,越冬養殖的漁民,多少有點賭博心態,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僅是想將本金拿回來。

吳旻宸表示,大約4、5年前,虱目魚池邊收購價每斤還有80元,近年供過於求,在這波寒流來之前,每斤池邊價只剩30多元,但從魚苗養到600公克上市體型,每斤成本就要43~45元。

更北邊的嘉義池邊價也僅有30多元,布袋漁產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蔡鳳棋說,現在價格根本不合成本,嘉義養殖戶大多和文蛤、白蝦混養,採淺坪養殖,把虱目魚當成吃藻類的工作魚,用文蛤、白蝦收入,平衡虱目魚虧損,一甲地大約放2000尾魚,一般專業養殖戶大多採深水養殖,一甲地可放8千到1萬尾以上,若越冬養殖成功,虱目魚一斤價格高達50元。

既然如此,那何不養別種魚?蔡鳳祺說,相較於石斑和其他魚類,虱目魚比較不用太多錢和技術,都是最基層漁民在養,因此要轉型相對沒那麼容易。

曾被視為兩岸外交紅利 增產價跌

虱目魚價格崩盤的原因很簡單:供過於求,農委會將關鍵指向暖冬造成的增產,漁業署統計,2014年虱目魚混養和單養的面積9866公頃,產量約7萬噸,這兩年養殖面積沒有太大變化,但去年比前年增加約4~6千噸。

眼見價格低落,加上這幾年都暖冬,漁民寧可賭一把,不願具名的加工業者透露,若沒有這波寒流,可能到今年七月,上一期的魚都還抓不完。

內銷不順,外銷也遇到瓶頸。農委會近年經常發布新聞稿表示,簽訂ECFA後,虱目漁民受益良多,2010年出口中國僅16噸,2013年大幅成長到1539噸。但是農委會沒說的是,中國的外銷榮景早已不如以往,2011年中國國營企業上海水產首開先例,向學甲契作虱目魚,引起一陣轟動,但中國市場不如預期,2014年改由福建海葵水產契作。

台南學甲南瀛養殖生產協會班長邱揚拱說,這幾年下來,中國雖然每年收購量還是當初承諾的360萬斤,但因中國人沒那麼愛吃虱目魚,許多契作漁獲都直接由台灣加工內銷,或外銷到其他國家。他擔憂,去年訂單到期後,中國可能不會再契作了。

沒三兩下功夫,一尾虱目魚就「光溜溜」地去好鱗片。(圖/潘子祁攝)-780x513

控管產量才是永續之道

對於農委會將寒害歸咎給天災及適地適種的問題,許多嘉南漁民都無法接受,蔡鳳棋直言,這種說法對農民不公平,問題不在於嘉義不適合,而是如何創造好的市場機制,讓農民不越冬收獲﹔吳旻宸也認為,雖然可以設擋風板、池中鍋爐加熱,但要是遇到類似這波寒流也沒轍,控制產量不越冬是未來重要的思考方向。

邱揚拱和嘉義農民邱經堯在這場寒流中,都僅損失約兩成漁穫,算是輕微受災戶,原因是他們早有穩定的銷售管道,寒流來之前就撈起大部分的魚。其實,邱揚拱受損的兩成漁獲,也是在寒流前就跟盤商講好價錢,只是因當時市場量太多,還在排隊等通知抓魚。

目前台灣7萬噸虱目魚中,約有2萬噸外銷,漁業署認為,7萬噸大約就是市場的需求量。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陳汾蘭表示,每年會要求漁民申報數量,周周更新在網站上,供產業團體參考,也輔導農民改養比較耐寒的黑毛、變身苦等魚類。但他坦言,無法限制農民不要養或改養其他魚類,因為農民可能有自己的市場和考量。

但在氣候變遷、外銷疲弱、供給過剩的情況下,農委會可能得拿出更積極的對策,否則輸了產業,還要付出龐大的天災補助金,這次作為副產品混養的虱目魚,一公頃補助九千,如果是主要產品則補助11.5萬,光是雲林受害面積就有3000公頃,台南也有1000多公頃。

12548845_1286090074741195_932590224441977630_n

吳旻宸建議,農委會應雙管齊下,精確計算台灣到底有多少需求量,若申報量超過就發布警報,漁民也應如實申報﹔輔導產業管控魚苗,例如石斑魚、蝦子的主要魚苗場,就會根據市場需求控管一定的苗量;另應取締沒有養殖登記、水權狀的非法養殖場。

對於外銷到中國他則持悲觀態度,「中國的訂單政治意義大於實質利益」,找到實際有需求量的市場,才是長久生意,也才能讓農民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品質。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也持相同看法,「大家都知道虱目魚怕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越冬,不要越冬就要有計畫生產」,他說,不只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等大宗魚類也要有計畫生產,政府應該根據市場需求,誘導產業朝這個方向,否則農民賭贏了自己賺,賭輸了政府買單,不是長久之道。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