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鼻涕的衛生紙、木頭桌椅、實木地板……生活中取自樹木的用品這麼多,但你知道這些樹木原本長在哪裡?是如何被砍伐的嗎?台灣每年從世界各地進口600萬立方公尺的木材,可以填滿一座雪山隧道,原木進口以馬來西亞最大宗,但日前當地民間組織抨擊,大馬政府長年帶頭盜伐森林,迫害原住民人權,即便他們採取激烈抗爭,效果仍然有限。
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倡議森林保育的非政府組織先驅黃孟祚,日前專程來台拜會立法委員和民間環保組織,呼籲身為主要消費國的台灣能肩負責任,藉法律抵制非法木材進口。
.jpg)
砂洲政府規劃9%國家公園 國際組織調查原始林卻剩5%
馬來西亞分為東馬和西馬兩部,位在東馬、婆羅洲西北方的砂拉越州,境內原本擁有高達90%的天然森林,但根據全球見證組織(Global Witness)統計,如今只剩下5%。
黃孟祚直言,砂州政府將境內8%到9%的森林劃為國家公園,現在國際組織調查到的原始林數量竟然比這還低,這不合理,也顯見州政府沒做好監督工作,不負責任的發放伐木執照、任伐木業者越界卻不開罰,某種程度「政府自己就是一個盜伐者。」
馬來西亞其實有一套木材認證機制MTCS(Malaysian Timber Certification Scheme),這套機制能對森林管理和產銷監管鏈進行認證,但黃孟祚說,原本這套機制的訂定需由政府、木材業者和非政府組織組織後共同討論出來,不過裡頭長期忽略民間組織意見,他在2001年加入,不到2年後選擇退出。
-660x422.jpg)
官方伐木規範不斷更改 還侵略原住民權益
黃孟祚指出,大馬政府針對伐木的規範也是一改再改,早期承襲英國殖民時期,像有著「雨林中的象牙」之稱的珍貴白木(Ramin)本來是60年砍一輪,等到他中年時,已經改為30年就可砍伐,而目前砂州政府則是規定境內樹木25年就可砍伐,但不是所有伐木公司會守規範,有些盜伐者25年內已經砍了兩輪。
若是已砍伐3到4輪的林地,擁有土地的業者還可申請改變用地,黃孟祚說,砂州許多業者就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棕櫚樹,或10年就可成材的桉樹,但種植這些單一樹種會衝擊當地瀕臨絕種的動物,還會帶來病蟲害,像桉樹現在已經成為入侵種,其根腐爛病正在侵蝕砂州的土地。
砂州森林保衛之爭還牽涉到當地高達9成的原住民權益,本來就因關注原住民權益而投身社會運動的黃孟祚說,大馬政府雖制定了《原住民習俗法》來保護原住民權利,但因早期沒有做全盤調查就把許多土地歸為國有,再轉賣給業者,導致許多原住民因為拿不出官方核可的「地契」無故遭受侵害。
黃孟祚說,目前以峇南族保留的原住民習俗地最為完整,峇南族是世界上少數剩下的游獵民族之一,他們仰賴森林生活,又因族群意識強烈,能夠抵擋鎮暴隊的催淚彈攻擊,堅守至今,而大馬的司法界在面對非法盜伐和原住民抗爭案件時,越來越願意站在原住民這一方,「這是目前較值得欣慰的事情。」
.jpg)
台灣躍升砂洲第二大木材進口國 民團來台促立法
黃孟祚其實已訪台5次,目標都是希望台灣能制定一套法律管制進口木材的來源,他在2014來台後,回到砂州創立了「達邦樹:無聲的吶喊」網路媒體,致力將砂州發生的非法盜伐事件和相關研究翻譯成中文,讓更廣大的華人閱讀。
此行來台更為迫切,因為根據砂拉越工業發展機構(STIDC)2015年首季公布的報告顯示,台灣已從原本排行第五躍升為砂州第二大木材進口國,年進口量多達30萬立方公尺,僅次於國土有台灣七倍大的印度。
黃孟祚說,原本砂州最大木材進口國的日本,因為民間施壓有了公共採購合法木材的政策,美國、歐洲也早已立法規範木材的合法來源,台灣在保護自己森林之餘,也應該學習追溯進口木材來源,如此當需求國願意改變進口政策,供應國政府才會提供相當水平的木材出來,再加上在地民間組織的努力,非法砍伐現象就有改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