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機靈的不只尚書,還有JA全農

日本在今年二月簽署了TPP(泛太平洋經貿協議),在這之後,原先高舉反開放、反自由貿易大旗的JA全國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農會最高組織,簡稱JA全農),態度居然180度大轉彎。

JA全農整合了福島、新潟、石川等九個縣份的米廠和米農,改用高收穫量且易於管理的稻米品種,並且整合農地以利大型機具的投入運作,減少人力管理的時間,降低稻米的生產成本,開始轉型為出口導向的「攻擊型農業」。

JA全農轉向JA全農認為,既然外國稻米進的來,日本的稻米也一定出的去。正確來說,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走出去,而政策也必須適時改變。

TPP簽署後,日本JA全農放下了高價位的越光米,改用價格較低,品質中上的優質白米當成主力,以「日本生產」品牌優勢,搶攻中產階級的消費市場,這是消費力雄厚,數量也是最多的消費族群。根據估算,JA全農預計在三年之內,稻米的外銷量可以從原先的1,500噸提升至10,000噸。

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與其用低產能、高單價的越光米去賣給少數的有錢人,還不如用高產能、中單價的優質白米去賣給多數的一般人,也只有擴大產品的需求量,如此才能撐起一個產業。

日本米不再堅持「精品」路線,而是改賣大家需要,大家可以接受,且大家都買得起的「商品」。

在這波貿易自由化的潮流中,一向被視為守舊、反動的日本農協,從發動抗爭到出口導向,這個轉彎的姿態比白海豚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