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下一站?新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 專訪

新任農委會主委確定由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出線,68歲的他,去年卸任縣長後,曾對外表示,未來將專心推動綠能和水資源、安全農業,內閣名單正式公佈前,他接受上下游專訪,坦言再次投入公職,是個困難的決定,但希望能運用先前屏東經驗,為台灣農業做點事,「希望為台灣土地留下一點好的資產。」

曹啟鴻堪稱台灣農地結合綠能的第一人,2009年擔任屏東縣長時,利用莫拉克災區及地層下陷農地,搭建太陽能板「養水種電」,被稱為環保縣長,上任後,他預計延續「綠色經濟」,一改現在個別廠商和農民在農地種電的亂象,由政府在不利耕作的農地,統一規劃區位,設置光電板。

至於敏感的TPP和瘦肉精美豬開放議題,曹啟鴻說,談判不是農委會決定,不過重要的是強化國內體質,輔導豬農提升育成率、推動屠體評鑑、脫離口蹄疫疫區以便外銷,「體質強化了,就不怕外國進口豬肉」,目前不會開放國內使用瘦肉精。

2-曹啟鴻和浮動式太陽能板
曹啟鴻背後即為浮動式太陽能板(攝影/林慧貞)

改革農地種電亂象,地方政府應出面整合

曹啟鴻是土生土長屏東林邊人,曾任國大代表、省議員、立委、屏東縣長,從政資歷深厚,綠能產業是蔡英文主要政見,屏東是台灣農業產值最高的縣市,又有養水種電的成功經驗,曹啟鴻的出線不令人意外,在行政院長林全公布內閣名單前,他早已陪著蔡英文巡迴各鄉鎮,甚至和副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低調出席3月初的東京食品展,參訪日本「農電共享」的案例。

「光采濕地發的電,一天可以供應40戶人家!」站在林邊「光采濕地」的高腳屋裡,曹啟鴻熱滿意地看著矗立在泥地上的光電板。這裡原先是地層下陷魚塭,擔任屏東縣長任內,他推動「養水種電」,參與的光電廠商必須繳交「國土保育金」,光采濕地便是全台第一個,由地方政府買地、規劃的綠能環境教育園區,也是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產業之旅的第一站。

曹啟鴻說,綠能是解決土地污染的好工具,屏東鹽鹼地推動養水種電後,雨水漸漸洗掉土壤中的鹽分,上任後將延續屏東經驗,推廣「農電共享」,基本原則是農地一定要農用。

他觀察,之前政府推廣農地種電,但缺乏經驗,導致光電業者和農民自行交涉,在農地上單點式蓋太陽能板,導致許多亂象,許多業者為了發電效率,光電板蓋得密密麻麻,底下種菇,但陽光完全透不進來,長期來看對土地不好,「農地結合太陽能板的目的,應該是復育國土。」

他期待讓地方政府擔任中間人,盤點不利耕作的土地,取得地主共識後,再請台電拉饋線,集中區位發展太陽能,把握「租地不賣地」的原則,讓農民保有土地,初步將以目前農委會公告的18區不利耕作地為主,但不限這幾區,會讓各縣市政府由下而上,提出適合區位,荒廢的國有地或污染地、地層下陷區是優先考慮對象。

曹啟鴻打算先做一個綠能示範園區,不只種電,底下也能做經濟利用,例如興建高生物安全的密閉式禽舍,防堵禽流感病毒;或是提供豬舍,讓有意願更新豬場設備的農民,暫時易地養殖,這些豬隻排放出來的糞便可集中處理,做成沼氣發電。

如何確保光電板下的作物達到「農業經營」規模,一直是農委會和地方政府最頭痛的事,曹啟鴻說,未來將要求太陽能板在一定的建蔽率或透光率,已有業者在雲林蓋了透光率70%以上的太陽能板,每個板子間隔6公尺,連曳引機都開得進來,未來遭環保署公告的污染土地,可以結合光電板,種植作物吸附重金屬,整治完成後即可恢復生產。

1-曹啟鴻拜訪用沼氣發電的豬農
曹啟鴻拜訪用沼氣發電的豬農(攝影/林慧貞)

回應TPP挑戰,強化豬肉產業體質

美國4月初公布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再度要求台灣開放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被外界視為台灣加入TPP的交換條件,未來農委會將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曹啟鴻說,「談判不是在農委會這邊,TPP 是國家層面的談判,我們希望換得長一點的緩衝期,改善、調整體質。」

配套措施包括推動「屠體評鑑」,建立品牌,改善活豬拍賣只看外表、體型,不論品質的問題;提升小豬育成率,丹麥一頭母豬可以育成28隻小豬,台灣不到20隻;鼓勵豬舍取消一貫化飼養,單純養母豬、種豬、小豬等等,出貨時統進統出,才好消毒、打疫苗,育成率也高。

曹啟鴻表示,未來會推動低利貸款,鼓勵豬農升級設備、鋪設太陽能板、豬糞廢水沼氣發電,改善鄉村生活品質、強化產業體質,「加入WTO時,雞農也抗議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可是經過這段時間,台灣麥當勞90%都用台灣雞肉;我們體質強化後,就不怕外國豬肉。」農委會也預計在一年半內建立「拔針」計畫,讓台灣脫離口蹄疫疫區,外銷豬肉。

目前台灣不允許使用瘦肉精,未來是否維持此標準?曹啟鴻說:「希望不用修改。」台灣成本比不過美國,不如改善豬舍、建立自己的品牌,農民很聰明,應知道不使用瘦肉精才有市場區隔。

考慮拉長農舍移轉人資格

曹啟鴻的同鄉、現任立法院長蘇嘉全,5年前曾爆出透過妻子名義,購買豪華農舍的爭議,農委會去年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令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不過當時受到地方民代反彈,無法順便修改《農業發展條例》,將移轉人資格也一併修正為農民。

未來將如何面對農舍爭議?曹啟鴻說,移轉資格一定要改,否則非農民又想取得農舍的人,可能事前請農民出面蓋,幾年後再轉移,未來會修改《農發條例》,延長移轉資格,時間拉長後風險增加,商人自然不敢炒作農舍。

DSC_0760-1280
新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接受上下游專訪(攝影/潘子祁)

推動灌排分離、減農藥、化肥

在農地政策上,曹啟鴻說,任內一定會處理農地污染的問題「open data」污染農地資料,以前大家不敢面對,環保署雖然公佈了污染農地,但實際上有多少,應該要再盤點,「我們要面對問題,不要隱瞞;一直說謊,後面就要用更多謊來處理,也會有食安問題。」

為了讓農民在整治時有收入,農委會預計結合太陽能發電;同時推動灌排分離,不讓工業水污染農地。

減農藥、化肥也是曹啟鴻推動重點,他說,台灣農藥使用量是世界第一,應該朝安全、有機農業前進,之後會推動契作制度,確保農產品穩定供貨,同時加強檢驗,讓加工業者安心使用本土原料。

「有機、安全農業是永續發展的基礎,」曹啟鴻說,巴黎氣候變遷會議COP 21,特別提出有機農業,可過濾空氣、提供綠色景觀、儲碳、避免污染海洋,可說是「綠色GDP」,台灣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綠色經濟第二招,農漁村導入生態旅遊

綠色經濟也包括提升農業價值,面對農漁村經濟衰弱、人口流失,曹啟鴻分享小琉球的經驗,縣府嚴格禁止漁民使用三層流刺網、燈火漁業,主動出錢收購網子,一開始漁會很反彈,但漁民發現釣到的魚變多了,紛紛轉向支持,小琉球成為南台灣生態旅遊重鎮,連恆春、枋寮漁會都來觀摩。

他說,未來在漁村將推動合理捕撈,創造生態、觀光價值,發展綠色經濟,「大家都說農業GDP只有1.6%,但其實有11%,要全民認同綠色經濟,必須把平常對農業不認識的人,拉進來農村,讓台灣人在農村吃喝玩樂兼長知識。」

此外,他認為台灣應發展「海洋牧場」,用海上箱網養殖,因為養殖漁業的面積有限,且用了太多淡水,台灣在漁業上應更永續,應負起地球公民的責任。

DSC_0783-1280
農村與生態並行的綠色經濟,是曹啟鴻對農業的願景(攝影/潘子祁)

延伸閱讀:

台灣農業如何因應TPP?新任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 專訪

第二波內閣底定 曹啟鴻接農委會主委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