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業為何惹惱歐盟?遠洋業者說話

立法院上週連兩天審查《遠洋漁業條例》,但包含重大違規的罰則、漁業資源使用費等爭議條文,都沒有決議,直接送交黨團協商。距台灣遭歐盟發黃牌已有7個月,修法還卡在非法捕魚要罰多少錢,罰則是否過高等爭議。在一片漁民反彈聲浪中,有遠洋業者跳出來說:「我不怕罰,只擔心屆時政府罰不下去。」究竟原因為何?《上下游》特別專訪該位業者,以下為業者口述,上下游記者整理報導。

進入公海就要守法 扣船損失上億起跳

我們經營遠洋漁業已有20、30年,老實說我不太擔心農委會之後怎麼罰,因為我們經營遠洋的,進入公海以及合作國的經濟海域本來就要遵守相關規範,不然若被扣船,一次損失都是上億元起跳,付出的代價太高,根本不敢違法。

我們有經營魷釣漁船,船隻噸數約1000噸,一艘船造價就要3到5億元。台灣和英屬福克蘭群島有簽訂合作,每年2月15日到6月15日是該海域開放捕撈魷魚的時間,每天抓多少量都要跟福克蘭申報,福克蘭政府也會做資源調查,如果當年捕撈量過大,通常5月15日就會喊停。

今年福克蘭經濟海域的魷魚沒有往年豐富,但我們不可能跑到隔壁的阿根廷海域捕撈,因為台灣沒有跟阿根廷合作,冒險進犯不是被開槍擊沉,就是被通緝。

像今年中國大陸的遠洋漁船屢屢進犯阿根廷海域,3月就有一艘名為「魯煙遠漁10號」的中國漁船被擊沉,另有一艘「華利8號」雖僥倖沒被阿根廷抓到,但阿根廷發出全球通緝,最後「華利8號」經過麻六甲海峽被扣押,4、5億的船沒了,近千萬元的漁獲被沒入,漁業執照也被吊銷了,「是全部都沒了。」

Longline fishing vessel Hai Xing 718 in the South Pacific tuna fishery. The Rainbow Warrior travels into the Pacific to expose out of control tuna fisheries. Tuna fishing has been linked to shark finning, overfishing and human rights abuses.
大型鮪延繩釣船,本圖非受訪者經營漁船(攝影/Mark Smith 圖片提供/綠色和平)

台灣長期魚獲紀錄不實惹惱歐盟

魷釣漁船是如此,圍網漁船要非法捕魚更困難,因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規定,每艘圍網漁船都得配一位區域觀察員,所以圍網若違法,觀察員就先開罰了。

至於延繩釣每個地方管理不一,有的嚴格、有的寬鬆,像高雄區漁會很早就跟國際海洋委員會接觸,高雄區漁會所轄的遠洋鮪延繩釣每天都要申報漁獲量,就連捕撈地點也要填寫,相較之下,東港區漁會管理鬆散,幾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歐盟觀察台灣很久,這次會發黃牌是因為台灣長期漁獲紀錄不實,而違規問題就在100噸以下的小釣船身上,農委會須看清楚問題癥結點。這些小釣船本來經營近海漁業,隨著近海資源枯竭,政府開放讓他們也能跑遠洋,卻沒輔導他們要申報漁獲量,就像以前不用寫功課,現在突然要求每天都得交作業一樣,漁民過去沒有那樣的習慣,現在當然很反彈。

除重罰 應有小罰配套逐步輔導

所以我認為除了重罰外,政府還要有「小罰」的配套,例如漁獲申報不實的比例可以分層次,比較輕的就小罰,逐步約束漁船守法,否則一下子重罰「判死刑」,我不認為到時候執法單位真的罰得下去,台灣立法一直有個狀況,就是立法很嚴、執法很寬,遠洋漁業條例的罰則若沒有更細緻的配套,屆時可能會淪為空談。

而且制定小罰的配套可以讓船東有跟船長、漁民約法三章的空間,因為很多時候是船東要求不准非法捕魚,但船長可能會鋌而走險違法,最後船被扣押、執照被吊銷,損失最大的是船東,若有小罰,船東就能透過簽約約束船長和漁民的行為。

罰則不應分噸位 都要遵守國際規範

此外,我覺得非法捕魚的罰則不應分噸位,國際間沒有在分大、小船,只要是「行為」違法就是算在台灣頭上,因此無論大小船出去,本來都應該遵守國際規範,國際間也多是處以漁獲的不法利得5到8倍做罰金,沒有在分船的噸位大小。

這次《遠洋漁業條例》擬定未來要收取「漁業資源使用費」,我覺得是可以收的,只要規則要公平,不能有大小眼之分,就像燃料費加多少、繳多少一樣,或許從漁獲量來制定會是比較公平的方法。

站在商業利益的角度,像我們這種遠洋大船的業者也想永續啊!畢竟造船成本就要好幾億,能出去捕魚當然是好好捕,希望能賺得長遠,反之小船造船可能幾百萬,出去捕個幾趟可能就回本了,這才是政府需要積極管理、輔導的區塊。

延伸閱讀:

再不改就沒魚可捕 農委會提高罰金 遏止非法漁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