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食農教育研習營」參與心得小記(下)

來自宜蘭蘇澳的岳明國小校長黃健榮先生,分享岳明國小多年前開始的食農教育案例,九年前開始,岳明國小的學生持續的下降,反應出農村人口的外移,日趨嚴重,如何維持一間偏鄉小學的經營,透過吸引學區外的學生,便是一個最直接的方法,靠海的岳明國小,原先以風帆課程作為辦學特色,然而,近幾年來系統化的食農課程,更成為了這個國小重新開始的契機。

岳明國小食農教育契機

一 、好好吃,救自己、救地球 珍古德

(為環境與永續發展而食農)

二 、美國加州金恩國中「從種子到餐桌」計畫

(為全人教育而食農)

三 、日本的「食農教育」與「食育教育」

(為食安與飲食文化而食農)

黃校長本身就是蘇澳的子弟,畢業於師大環教所,在故鄉蘇澳的國小已經服務許久,過程中看到了農村的危機,以及孩子對食物生產過程的無知,感到相當擔心,因此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教育,每週都安排一堂食農教育課程,並透過不同年級的需求與能力,安排不一樣的課程。結合農業技術、飲食文化、環境倫理、健康教育等元素,創造屬於岳明國小獨有的全人教育。並結合社區小農,讓社區資源進入學校,而互通有無,孩子們也能更認識自己學習的土地,體驗食物「從種子到餐桌」的喜悅,勞動的快樂與社區一體的意義。

13923524_1419705541379657_915433655863261355_o

岳明國小善用社區資源,不但達到社區營造,讓農村產生新的可能,更激發出孩子們對農業的興趣,黃校長提供家中的田地,供高年級的學生耕作,種植「學田米」,與扶輪社簽訂契作收購,捐助幫助社福團體,將這些基金作為購買腳踏車的經費,在畢業前完成環島的體驗,在未來上國中後,也能成為代步工具。畢業前夕的謝師宴與運動會等,其料理食材都來自校園裡的田地,校方更安排了廚師到校進行教學,家長與小孩一同完成每一道佳餚,同樂同享,使偏鄉國小蛻變成一處環境教育永續基地。

中午享用的是鐵盒便當,沒有製造垃圾,想見主辦單位的用心。稍作休息後進到了南門園區的展示館二樓,進行【阿農奇幻冒險之旅】新農有機樂活玩特展的導覽,臺博館相當用心地將繪本融入展覽之中,適合國小以下的學童與家長一同參觀,從食品於食物的區別,進而理解飲食習慣差異對身體帶來的不同影響,再從食物的來源「農地」探索開始,慣行與有機的農法區別、蟲害應變、生態系、水源,透過簡單的圖示與標本,讓觀眾能快速吸收知識。後段配合「田裡有腳印市集」,模擬食物選購的過程,讓參與者理解透過消費的選擇,可以影響農業發展,甚至生態保育。最後則是以「里山倡議」的議題收尾,透過小規模的農業生產模式,向鄰近的產地購買農產品,降低食物里程數,不但是聯合國倡議的議題,更是相當適合臺灣農業發展的模式,目前已有貢寮、豐濱、金山等地區符合這樣的模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地區成為里山的一環。

13662102_1419705974712947_4102602029885738690_o

進入下午的課程後,「農食餵了你」共同創辦人蘇立中,帶領學員進行食農體驗遊戲「翻轉大神農」,透過類似大富翁的機制,讓參與者體驗生產者、通路、環保團體,在面對農業的變化時,所需要面對的策略有哪些,以及市場需求、環境變化如何影響農業發展,最後會如何影響產量利潤、環境生態,需要有什麼樣的策略才能保持各項的平衡,是這個遊戲相當重要的特點,適合一般小學生參與,理解農業的生產機制。

蘇立中接著以「米」為主題,來為臺灣農業尋找新出路,米食為臺灣飲食習慣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但隨著全球化的演變,飲食習慣與過去相差許多,也造成臺灣稻米產量下降,農地休耕等議題產生,「米食新文化」的醞釀,便成為改變臺灣農業重要的管道。透過教育消費者對食物的認識,從米的品種演變、各種種類的差異、農業與節氣的關聯、米食與習俗的傳統,提醒消費者,米其實是一種相當重要的作物,更蘊含著許多意義在其中,下方連結為課程播放的影片。

【一粒米】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75zkLKeXQ

13653256_1419706614712883_8481329724545621473_o

活動最後以「搗麻糬」收尾,透過實際操作來體驗米食文化的魅力,在親身經歷過後,才能了解糯米的黏性,真的有可能當作水泥使用,每一槌都是相當費工的,雖不如市場上用機器搗出來的麻糬,但其中更藏有勞動過後,最真實的味道。臺博館食農教育計畫主持人向麗容助理,在活動最後提到,食農教育在臺灣已慢慢受到重視,臺博館在取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之後,便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與鄰近的國小合作,讓都市中的小孩,也能體驗食物到餐桌的過程,是一種知識教育之外,更是屬於生活的教育。期待未來博物館與農業能越走越近,無論是文化保存、環境保育、技術傳承,都能成為臺灣農業的一股支持力量。

13923840_1419706688046209_1996901508696952000_o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