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市集遍地開花 全台98據點 另類農食網絡

農民市集近年百花齊放,根據「農夫市集地圖」發起人黃仲杰統計,全台現有67個常態性農民市集,共98個據點,已經遍布每個縣市。藉由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面對面接觸,營造互利共好模式,在主流市場外闢出「另類農業食物網絡」,以友善土地的農產,將城市與鄉村串連起來。

第八屆全國農學市集研討會日前在雲林斗六的古蹟行啟記念館舉行,今年輪到當地年輕團隊三小市集擔任「爐主」。主辦人李宜倩表示,本次除了廣邀北中南東各地的市集夥伴分享心得,也特地請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設計師、公關CEO、學者、官員,希望能跳脫同溫層,激盪出更多火花。

%e8%be%b2%e6%b0%91%e5%b8%82%e9%9b%86%e7%a0%94%e8%a8%8e%e6%9c%83%e5%bb%a3%e9%82%80%e5%90%84%e6%96%b9%e5%87%ba%e5%b8%ad%ef%bc%8c%e7%94%b1%e5%b7%a6%e8%87%b3%e5%8f%b3%e7%82%ba%e9%9b%b2%e6%9e%97%e8%be%b2
農民市集研討會廣邀各方出席,由左至右為雲林農民蔡得黃、微風市集戴慶芳、台南農業局吳威達、水林友善小農市集李明遠、台東2626市集廖中勳、立委蔡培慧(攝影/蔡佳珊)

除了賣菜,市集還能做什麼?

許多農民市集發起人的初衷,是為了協助友善耕作的農民多一個銷售管道。但在市集運作過程中,逐漸發覺到更豐富多重的意義。

根據黃仲杰對農夫市集的研究統計,市集的農友在市集中銷售額占自身農場整體銷售的比例並不高,比例在10%以下的有六成之多,但是市集卻是農友們最喜愛的銷售管道(58.2%),勝於利潤更好的消費者直購(38%)。可見得農民市集在農友心目中具有比賺錢更重要的價值。

竹蜻蜓綠市集協會秘書長蘇至弘說,在綠市集,銷售並非農友最主要的訴求,而是想要定期跟夥伴們聚聚,情感厚度就此一點一滴累積。綠市集本是從公民運動出發,除了推廣綠色農產,也納入各種理念攤位,包括動物關懷團體、自然攀樹體驗、二手物交換等等,打造一個重新思考綠色生活的共學平台。

%e7%ab%b9%e8%9c%bb%e8%9c%93%e7%b6%a0%e5%b8%82%e9%9b%86%e5%8d%94%e6%9c%83%e7%a7%98%e6%9b%b8%e9%95%b7%e8%98%87%e8%87%b3%e5%bc%98%ef%bc%88%e5%8f%b3%ef%bc%89%e8%88%87%e5%bd%b0%e5%8c%96%e8%be%b2%e5%8f%8b
竹蜻蜓綠市集協會秘書長蘇至弘(右)與彰化農友鄭宏正,認為市集精神在於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共好」(攝影/蔡佳珊)

而位於偏鄉的水林友善小農暨手作市集有著不同的出發點,召集人李明遠表示,鄉民們「以前在樹下開講,現在都在農藥店聊天。」他希望透過舉辦市集,帶動友善栽培與消費風氣,提供穩定的在地產銷管道,吸引青年回農。此外也透過義賣,籌募長青食堂的基金。

台東2626市集則是從鹿寮咖啡節演變而來,總幹事廖中勳從社區營造的角度著手,活化美麗的武陵綠色隧道,打響家鄉農產知名度。如今已成為當地文化嘉年華會,每月第2個周6下午2點到6點(2626名稱由來),居民與觀光客人潮自動湧現。

以信任為基石,建立制度,導入參與式認證

「信任」是農民市集的核心精神。消費者親見農友本人,產生信任;農友和市集工作人員彼此之間,也必須建立高度互信。

信任可以當飯吃嗎?合樸農學市集召集人陳孟凱肯定地說,「信任絕對可以當飯吃。」他認為,市集就是社群協力農業(CSA)的展現,「一間公司要有競爭力,通常希望速度快、成本低,而社群協力也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合樸的經驗證實,透過信任,可以加快速度、降低成本,並且還可以獲利。」

合樸是全國第一個農民市集,發展至今,除了市集本體,更伸出多元觸角。近年建立樹合苑基地,作為販售定點,也頻頻舉辦豆腐班、原民之夜等各色課程,培育食農專業人才,擴大民眾參與。這一切都奠基在合樸大批志工與農友的堅實互信之上。

由農友自主管理的高雄微風市集,則體會到建立制度的重要。「制度化是永續發展的條件之一,」理事長戴慶芳說,明訂規範有其必要,譬如微風會規定農友每個月檢討會不能缺席、定價的上限與下限,讓市集運作更順暢。

除了少數以「有機」為名的市集,多數市集都不強求農友必須通過有機驗證。但要加強消費者的信任,市集內部對農友的核查制度至關緊要。部落e購創辦人金惠雯分享「參與式認證」(PGS)經驗,目前共有5個地區50個農民,透過定期開會凝聚共識、內部稽核,消費者也共同參與,形成「團結經濟」。

%e9%ab%98%e9%9b%84%e5%be%ae%e9%a2%a8%e5%b8%82%e9%9b%86%e7%90%86%e4%ba%8b%e9%95%b7%e6%88%b4%e6%85%b6%e8%8a%b3%e8%aa%8d%e7%82%ba%ef%bc%8c%e5%b8%82%e9%9b%86%e5%85%a7%e9%83%a8%e8%a6%8f%e7%af%84%e5%bf%85
高雄微風市集理事長戴慶芳認為,市集內部規範必須制度化,才能永續(攝影/蔡佳珊)

主流市場、文創設計,適度結合更加分

許多農民市集都具有濃厚的理想性與使命感,但可能因缺乏專業經理人、或缺乏行銷概念,而面臨經營危機。

生意好的,像高雄微風市集,每月營業額可達150萬;但某些規模較小的市集,營業額可能只有十幾萬。許多市集請不起專業的經理人,主要幹部都另有正職工作,並仰賴志工協助。李宜倩就坦言,三小市集營業額剛好損益兩平,但她自己的薪水得靠市集辦活動或客製禮盒來掙。

政府雖有農民市集補助辦法,針對有機農夫市集成立前三年有60萬、40萬、20萬補助,非有機的農民市集也有試辦「農夫市集」與「農民直銷站」執行方案的補助,不過都是針對剛成立的市集。農糧署行銷輔導科科長徐惠瑩補充說明,如果不是剛成立、已運作中的農民市集,也可以透過行銷活動的提案來申請經費。

「一開始是我們協助農友,如果變成農友來協助你,做市集會很累,」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說得爽直,「只討論夢幻的事情,會很難走下去。」他提問:有些農民就是不善交際,業績始終不佳,怎麼辦?還有一些能吃但不能賣的東西,譬如火龍果花、月桃籽、NG蔬果,要怎麼辦?

所以楊儒門積極拓點,在百貨開門市、也開餐廳,希望擴大通路,也為農產品尋找附加價值。「火龍果花可以煎煮炒炸,月桃籽泡茶很好喝,」藉由餐廳,讓消費者感受到農產多重滋味,也讓農友多一份收入。

好的設計也有助行銷。設計師黃奕杰創辦的「好人良物─食的市集」,結合食農與文創令人耳目一新,每次封街辦市集都吸引大批遊逛人潮。「追求美感不是壞事!」黃奕杰秀出一張攤販照,若遮住書法秀麗的木牌價目表,就是個尋常小吃攤,但增加了價目表,氣質整個升級,證明好的東西需要好的設計包裝烘托,市集質感更攸關人氣。

%e3%80%8c%e5%a5%bd%e4%ba%ba%e8%89%af%e7%89%a9%e2%94%80%e9%a3%9f%e7%9a%84%e5%b8%82%e9%9b%86%e3%80%8d%e5%89%b5%e8%be%a6%e4%ba%ba%e9%bb%83%e5%a5%95%e6%9d%b0%e7%99%bc%e6%8f%ae%e8%a8%ad%e8%a8%88%e5%8a%9f
「好人良物─食的市集」創辦人黃奕杰發揮設計功力,提昇市集美感,聚集人氣(攝影/蔡佳珊)

為什麼要來農民市集?消費者有話說

如果只是要尋求安全無毒的食物,消費者大可在有機通路購買,為何要大費周章在休假日跑到市集來?

幾乎每週都到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報到、十分重視食安的消費者張瓈云表示,市集的東西比較新鮮,又可以詳細跟農民詢問栽種方式,同時還能直接支持農民,不用經過中間商抽成。不過她也強調,市集本身的把關能力對消費者很重要,如果市集的人力和資源有限,無法做好這一塊,會影響信賴度。

農民市集的常客、作家番紅花也提出建言,「市集的規劃要轉變,因為現在很多地方實體通路、網路電商都可以買到無毒蔬果,我幹嘛假日犧牲休息和旅行去市集?市集的誘因要出來,而且不要再打悲情、永續、救地球救台灣這種充滿使命的訴求。」

對番紅花而言,去市集的心態就像是開心去參加嘉年華,她舉出市集有而通路沒有的五大誘因:「一來可以跟農友討教煮法,二來比通路冰櫃新鮮,三來可以看到通路所無的少量特殊的菜,四來很多農友人真的很好,會手作加工品,很好吃!最後一點很重要,市集很適合對小朋友做食育,傳統市場對小孩來說還是沒那麼討喜、方便。」

市集是誰的市集?產消攜手,共創農業價值

不同於以往多以農民為主軸的論述,此次研討會也有許多聲音,提醒市集經營必須更常站在消費者立場思考。

「市集是為誰成立的?農夫嗎?那市民呢?」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書長黃俊誠認為,做農夫市集的同時,也要讓台北市民來此得到充分的享受,有休閒也有學習。許多市民都對市集有一份感情,得以在疏離都市中尋覓到一處有溫度的所在。

也有與會者提議:有些市集發揮了組織生產者的功能,凝聚同一地區農友形成共進退的團隊,如彎腰農夫市集協助了水賊林、桃源香梅的成立,那麼市集是否也可以試圖組織消費者,仔細去關照消費者究竟需要什麼?進一步成為「共同生產者」,不只是單純消費。

綠農的家負責人洪輝祥認為,農民市集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凸顯與創造農業的價值。「生態是有價的,不能再為便宜而傷害消費者與土地。」他強調,每個人都是國安委員,藉由農民市集更能將生產與消費緊緊串連,用每一次的食物選擇,開創共好未來。

%e7%ac%ac%e5%85%ab%e5%b1%86%e5%85%a8%e5%9c%8b%e8%be%b2%e5%ad%b8%e5%b8%82%e9%9b%86%e7%a0%94%e8%a8%8e%e6%9c%83%e5%9c%a8%e9%9b%b2%e6%9e%97%e6%96%97%e5%85%ad%e7%9a%84%e5%8f%a4%e8%b9%9f%e8%a1%8c%e5%95%9f
第八屆全國農學市集研討會在雲林斗六的古蹟行啟記念館舉行(攝影/蔡佳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