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別了,苦瓜和阿凱的誠實蘋果

深夜,開往大禹嶺的曲折山路上,黑暗無限延伸。「這應該是最後的蘋果了,」在駕駛座的苦瓜熟練地轉著方向盤,一邊用冷靜的口吻說道。隨著海拔攀升,氣溫節節下降,車外接近攝氏零度,他的滿腹憂慮也盪到凝結的冰點。

「苦瓜」本名許家興,平日是飛機維修員。每到週休,他就大老遠從桃園開好幾個小時的車上山,載著母親回到南投仁愛榮興村,回到那片養育他長大的果園。

IMG_3998
苦瓜與他的蘋果樹(攝影/蔡佳珊)

以蘋果為引,尋找和諧農耕之道

十一月,是本土蘋果的季節。在海拔2300公尺的大禹嶺,果實蠅上不來,所以果樹不用套袋,滿樹枝稍垂掛著一顆顆紅黃相間的成熟蘋果,引人垂涎。

苦瓜的父親是榮民,曾參與修築中橫公路,之後受國家以竹林保育員的身分就地安置,得以在這塊山坡地上耕作居住。直到六年前,苦瓜提出希望用友善農耕方式照顧這片園子的構想,費了一番功夫才說服父母點頭,讓他逐步放手去做。

日本有種蘋果的木村爺爺說一生要當一次傻瓜,台灣也有抱著傻勁種蘋果的苦瓜。苦瓜一心想的,不只是減少農藥使用、種出安全的蘋果,還想著如何能為聲名狼藉的高山農業,尋找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平衡點。

苦瓜幸運地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蔡旭凱,住在山上全天候照顧果園,「很難得可以碰到一個年輕人,願意不追求產量,理想比我還要崇高。」

喜愛安靜山居的阿凱有著澄澈大眼睛,身形輕巧、心思細膩,有如山野間的一頭山羌。蘋果收成的這幾個月,每個寒夜裡他都搭帳棚睡在果園,防範偷吃的山豬和猴子。

得力夥伴阿凱,熱愛山林的安靜青年
得力夥伴阿凱,熱愛山林的安靜青年(攝影/蔡佳珊)

「PGS蘋果」初試啼聲

苦瓜和阿凱都明白,蘋果這種嬌貴作物,很難一開始就做有機,但可以漸進式地朝無農藥栽培邁進。去年,他們八月初就停止用藥,今年,更進一步在六月中就停藥。當然,產量與外觀都比不上慣行蘋果園,但已有初步規模與成績。

正值友善通路「好食機」在推動「參與式驗證」(PGS),雙方一拍即合,苦瓜與阿凱勇敢將所有用藥資訊完全透明公開,幾月幾日用了什麼藥,一一條列出來;最後檢驗報告也開誠布公:沒能到N.D.(無農藥殘留),但殘留量已低於國家標準的百分之一。

好食機也每年上山進行生態調查,發現因為低度用藥,果園中生物相當豐富多樣,包括會捕食害蟲的天敵草蛉、菊虎、椿象、食蚜蠅,以及對環境敏感的各種寄生蜂、蜜蜂與瓢蟲,這些都是友善栽培的重要生物指標,蘋果樹體質也越來越健壯。

雖然這些蘋果個頭小、表皮又常有斑點,比起市場光鮮亮麗的進口貨,簡直像是醜小鴨比天鵝。但是真心不騙的誠實滋味,很多人都吃出來了,短短兩年內吸引了一批理念相同的顧客群。

IMG_4029
苦瓜的蘋果爬滿了生物的痕跡(攝影/蔡佳珊)

20萬與200萬的抉擇

沒想到苦瓜的蘋果才剛打響名聲,壞消息就來了。

「林務局說要收回這塊地,一甲地給你20萬,過了期限不來領,就法院見。」苦瓜說,他們家是當地少數還沒上法院的。

大部分人都是繼續拖,跟政府打官司,整個法律程序至少二、三年,請到厲害的律師可以拖個十年。這段期間,土地就出租給人種高麗菜,一甲地的年租金約150萬,甚至上看200萬!

「種菜就有錢可以付律師費了,」苦瓜苦笑道。

一朵朵綠玫瑰般的高麗菜,是開在高山胸膛上的沉痛創口。因頻繁翻耕而擾動的菜地土坡,一下雨便泥流滾滾,直接沖刷到德基水庫中,更遑論大量農藥化肥與雞糞對土地和水質的汙染。

高山上,表土裸露的菜園(圖片提供_苦瓜)JPG
高山上,表土裸露的菜園(圖片提供_苦瓜)
高山蔬菜除了高麗菜,還有青蒜(圖片提供_苦瓜)
高山蔬菜除了高麗菜,還有青蒜(圖片提供_苦瓜)

當地邱姓農民表示,高麗菜一年可種三期,一甲地大約年產3000箱,一箱售價1600元,年收入可達480萬。扣掉租金,仍然獲利驚人。

出租與承租雙方都有暴利可圖的情勢下,砍掉果樹改種高麗菜的面積逐步擴增。不少面臨土地被收回的農民,索性把握最後關頭,大撈一筆。

陡坡上,排列成陣的肥料袋,施肥後即將種高麗菜(圖片提供_苦瓜),
陡坡上,排列成陣的肥料袋,施肥後即將種高麗菜(圖片提供_苦瓜)

「地盡其利」的殘酷現場

苦瓜不想被林務局收回土地,更不想出租種菜。「你就是不要去想這個錢,」家裡的這塊地若出租,租金相當於他三倍年薪。之前也有人出價三百多萬,要跟他「買斷」,被他回絕。

苦瓜領我爬上一處景象混沌而醜陋的坡地:四處錯落著被砍斷的蘋果樹頭,蒼白怵目。土壤留著行列起伏的菜畦痕跡,表面還有種菜用的石灰殘餘。地上插著一根根排列整齊的竹竿,綁著剛植下不久的幼小樹苗。遠方高處,一棵巨木的殘樁矗立,俯視著這片狼藉地景。

這塊地的「利用」時序是這樣的:千百年長成的原始森林先被砍伐,改種溫帶果樹。幾十年後,國家要收回土地,耕作者一氣之下就把果樹整片砍了,全部種高麗菜。最近終於被正式收回了,林務局派人來種上了樹苗。

小樹苗還要幾十年、幾百年才能長成大樹,屆時,土地是否還會記得這一段創傷經驗?

滿目瘡痍的山頭
滿目瘡痍的山頭(攝影/蔡佳珊)
被砍斷的蘋果樹
被砍斷的蘋果樹(攝影/蔡佳珊)
從森林、果園、菜地,到補植小樹苗,左上方的巨木殘樁目睹這塊坡地的開發史
從森林、果園、菜地,到補植小樹苗,左上方的巨木殘樁目睹這塊坡地的開發史(攝影/蔡佳珊)

苦瓜慨嘆,「其實種果樹的人,都是對樹有感情的。但政策一直在變,讓他們不知道還能做多久,等於變相鼓勵農民,把握剩下的時光趕快賺錢。」短線操作的掠奪式農業,應運而生。

苦瓜不希望自己的地變成這樣。他無法眼睜睜看著跟他同齡的四十多年蘋果樹被砍,改種危害高山環境的高麗菜。不過若讓林務局收回造林,果樹也可能難逃砍除厄運。

既要造林,為何砍樹?

阿凱說, 101年林務局要求他們一甲地要種1500棵樹苗,照做的話就可以續約經營果園。他們照辦,去年也通過檢查了。沒想到後來又來一紙公文,說要限縮耕作面積到目前的三成,其餘七成都必須造林,否則就要全部收回。

友善耕作的蘋果夢頓時蒙上陰影。只剩三分多地,無法支持阿凱繼續工作,這幾年日以繼夜對果樹的費心守護,都將付諸流水。而剛在綠色通路嶄露頭角的「PGS苦瓜蘋果」,也將成為絕響。

他們也擔心林務局為了造林,會把七成土地的果樹盡數砍除。苦瓜就見過一片果園,因為被收回造林,果樹通通被砍掉種上小樹苗,後來整片土坡崩落,路都斷了。

幾十年的果樹根系可保水土,為種小樹而砍大樹,顯非復育山林之道。

「是否可以不要砍果樹,而是透過混合造林,慢慢把果樹自然演替掉。」七成地要收回造林,苦瓜認了,僅僅剩下這一點微弱堅持,希望可以跟林務局好好商談。

苦瓜
蘋果苦瓜(攝影/蔡佳珊)

高山問題,是平地問題的集結放大

高山農業的惡,果樹與蔬菜能夠一概而論嗎?榮民墾農的地退耕了,還有原住民保留地,一樣存在超限利用、出租種菜的問題。苦瓜質疑,政府回收土地的動作,反而變相堆高了剩餘可利用土地的租金,吸引了更多投機農業操作者,對水土破壞更為劇烈。

山上的問題,不是只有山上的人造成的。「高山是很多農業政策和環境變遷的後座力釋放的地方。」苦瓜分析,首先,WTO開放大量溫帶水果進口,重挫梨山、福壽山一帶的果農收益,大規模改種蔬菜。其次,全球的工業發展導致氣候暖化、天候極端,夏季平地蔬菜幾乎年年受颱風重創,高山蔬菜才有可趁之機。

苦瓜也觀察到台灣農業的「短作化」危機。「多年生作物越來越少,因為很多水果進口,不只是高山種菜,連平地也砍掉果樹,蓋溫室種短期蔬果。」

照理說,要抗氣候暖化,土壤要固碳,種多年生作物最好。「可是市場卻是朝相反方向走,無論高山平地,種短作的變多,唯一增加的長期作物就是農舍。」

不能老是把高山農業當成放牛班

站在環保的極端來看,高山農業是千夫所指,最好全部下山。但現實中這個議題盤根錯節,比較務實的作法,應是針對超限利用或租地造林者,依據不同案例擬定更細緻合理的退場機制;而對於世代居住或合法開發的農民,則亟需發展出一套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農耕規範。

「我相信一片合理化施肥、用藥加上草生栽培的果園,生態意義會遠大於一片有機的高麗菜田。」苦瓜很有自信地說。他也建議選擇種植低度用藥的水果品項,「譬如李子,幾乎可以不用農藥,而且很甜!」至少,先從不用除草劑及撿垃圾開始,讓農民擺脫水土破壞者的污名,轉變為水土保護者。

「你不能永遠都把高山農業排斥在良性循環外面,一直當做放牛班在看,這樣永遠救不起來。」苦瓜認為,要談環保,就要從下一代的環境教育開始做起,「必須從自己的村落生根,慢慢長出自己的環境論述,鄉下是生產者,小孩的食農教育應該要跟城市小孩不一樣。」

苦瓜希望,未來他的果園若還能存留一部分,就作為環境教育的基地,提供有興趣的人來參訪或共耕,認真以行動去拆解「高山農業何去何從」的死結。

IMG_4009
山上蘋果樹(攝影/蔡佳珊)

最後的蘋果,酸甜交織的句點

「來!給你!」走在果園中,苦瓜突然向上一躍,從枝頭摘下一顆迷你蘋果,「這顆一定好吃。」大口咬下,甜度果然令人驚艷,微酸的尾勁更誘得齒頰生津。結實爽脆的新鮮口感,非進口蘋果可比。

問苦瓜怎麼挑的?方才長篇大論的他難得頑皮一笑,只說,「看它的『氣質』。」

捨棄租地種高麗菜現成大把鈔票不賺,卻滿足於看懂蘋果的「氣質」。真砍掉這些果樹,苦瓜這絕技也就和他的蘋果一起埋沒了。

經歷波折,苦瓜也轉念,剩下三分地將以不太需要用藥的李子、桃子為主,也正符合他友善土地的初衷。「盡力已是圓滿,放下才得解脫。」阿凱做了一個充滿禪意的總結。

尾聲:截稿前夕,苦瓜來電告知與林務局交涉的最新成果──土地可續約不用收回,但耕作面積限縮至三成、其餘七成造林的命令不變,農民需照顧林樹長大。其上果樹可以不用砍除,但必須修剪樹冠面積至原本的一半,避免農民占用果樹繼續生產。

阿凱也收起了破了洞的帳棚,「終於要『退房』了。」最後一片葉子掉落之際,他便將與這片果園揮別。

蘋果是沒了,至少樹還在,這份守護土地的心念也就還保有開枝散葉的一線生機。

IMG_3980
苦瓜最後的蘋果(攝影/蔡佳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