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更好的烏魚產業 漁業署:禁用雌激素 輔導自然養殖

(編輯201703報告:烏魚新聞一月刊出後,各界有許多討論迴響,上下游於2017年3月再度推出「烏魚關鍵時刻來臨!你希望台灣如何養烏魚?」訪問更多產官學界,整理八大爭議以及八個重要觀點,並邀請大家投票表達意見,請點選這裡)

文/上下游記者蔡佳珊、賴郁薇

針對上下游昨日雌激素養烏魚報導漁業署公開回應:依據飼料管理法相關規定,雌激素非列於飼料管理法公告之「飼料及飼料添加物詳細品目」範圍內,因此雌激素不可添加於飼料中使用。從本年度開始,飼料抽驗將新增雌激素項目,並加強宣導飼料加工廠勿製造含雌激素飼料,違者將依法裁處,以維護水產品食用安全。

「法律沒有寫就是不能添加,」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明確表示,既然外界有疑慮,「簡單說,就是不希望他們用。」「母體本來就會分泌,不需要再用外力去介入。」他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會同水產試驗所共同推動自然之養殖方式,「這樣對漁民也有好處。」

漁業署呼籲養殖業勿投餵含雌激素之飼料,以降低民眾疑慮,並將協請水產試驗所加速進行中之「全雌化烏魚種苗繁殖技術之研發」計畫研究,期望儘速以育種方式達成全雌化烏魚種苗繁殖技術,以回應產業需求及輔導與推廣漁民養殖。

漁業署也說明,曾於99年及103年委託專家檢測養殖及野生烏魚子中之雌激素,檢測結果均為無非天然雌激素,故未將雌激素列入飼料檢驗項目。不過記者進一步請求漁業署公布研究報告,卻遭到婉拒。漁業署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及落實上市前水產品產地監測工作,以及水產飼料抽驗,對違規用藥養殖場稽查與依法裁罰,作好產業輔導及源頭把關。

動物用藥有嚴謹操作規定,雌激素在烏魚使用全無記錄

根據我國〈動物用藥品使用準則〉,所有的水產動物用藥都必須符合〈水產動物用藥品使用規範規定〉,內容條列出16種藥品,並未包含雌激素在內。且使用藥品時必須經獸醫師處方,每種藥品都有針對可使用之水產種類,詳細規定可使用的劑量、濃度、應遵守之停藥期等。飼料廠和自用飼料戶在使用含藥飼料時,都必須將使用對象、藥品名稱、使用量及販賣對象等詳細記錄於簿冊。

既然所有動物用藥過程都必須如此謹慎,使用雌激素亦然。但因目前雌激素不在合法使用的藥品範圍內,所以在養殖烏魚時究竟如何被使用,資訊一片空白。飼料廠並未標明在配方中含有哪種雌激素成分、也未說明含量,漁民何時投餵、投餵多少、是否遵守停藥期,也都沒有明文記錄。

雖然有業界人士認為雌激素很貴、漁民不會過量使用,而且在魚體內代謝很快,應無殘留疑慮。但是因為完全無從掌握養殖過程中的使用方式,也沒有系統性的監測飼料與產品,仍無足夠資料能保證最後產品安全無虞。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吳貫忠認為,飼料廠最容易取得的雌激素應該是E2(雌二醇),進入魚體會被酵素轉化為E1(雌酮),再排出體外,不會在體內蓄積。「重點是使用時間和採收時間的標準化,就像農藥使用一樣。」如果是在使用後一到兩年才採收,基本上殘留的可能性不高。

剛從母烏魚剖腹取出的烏魚子2
從母烏魚剖腹取出的烏魚子

雌激素流入自然水域會破壞生態平衡,多國禁用

當養殖用水排放到自然水域中,流到河川、近海,內含的雌激素將可能造成生態破壞。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指出,許多國家在水產養殖上都禁用性荷爾蒙。「雌激素和它的衍生物,都是環境荷爾蒙,只要非常微量,就會對自然界生物造成影響,讓生物改變原本的性別,生態平衡會破壞。」像魚類、甲殼類,只要有性別的水生動物都會受到波及。尤其物種比較敏感的,整個地區物種都可能會消失,所以人為刻意的干擾,「能避免就要盡量避免。」

韓玉山也提到,雌激素的形態有幾百種,當中有強效型的雌激素,如EE(炔雌醇),比正常的雌二醇效果更強,又持久,但也因此,如果添加在飼料中,對環境的危害會更大。

「雌二醇有很多跟它相似的衍生物,有些衍生物效果比E2還好,降解期比較長,可以撐很久,所以更好用。生物本身就會合成天然的雌激素,但除了這些以外,人造的衍生物還很多,這些合成的雌激素會有什麼副作用,目前不知道。」韓玉山認為,各種雌激素型態的風險評估相當複雜,所以能不用就盡量不用。而飼料工廠到底是添加哪一種,他並不清楚。

worldwide-distribution-of-estrogens

雌激素可治病也可致病,需慎重評估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認為,雌激素在醫療上開處方藥都要被管理,用於動物飼料也應該如此。醫生對於停經婦女、老年骨質疏鬆可能會開雌激素處方,對病人會有所幫助,但必須追蹤。如果暴露過多,確實有可能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也可能會造成血栓、心血管疾病,所以一般人「除了生物體本身就有的雌激素,理當要避免接觸。」

針對衛福部公告化妝品禁用雌激素,那麼食品是否更須注意?顏宗海表示,雌激素在口服、注射、外用還是有風險差異,如果外用的雌激素,進入人體的量會比較少,但若是食用,透過腸胃直接吸收,或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可能量會比較大,也比較直接。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周佳謙則表示,還是要看濃度、劑量,而人工雌激素會代謝得比天然雌激素慢。至於變性飼料是否使得烏魚體內殘留較多雌激素,使得暴露量增加,顏宗海認為,「目前還無法明確判斷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

漁業署雖指出近年兩次調查並未發現養殖烏魚和野生烏魚體內雌激素含量差異,但因並未公布調查內容,民眾無從進一步判斷。不過漁業署已明示未來不得在飼料當中添加雌激素,將往天然養殖烏魚的方向輔導。

延伸閱讀:

初心不變《上下游》對烏魚報導的說明

漁業署回應新聞稿:為食安把關  加強烏魚養殖管理

業界公開秘密 雌激素養烏魚 漁業署無視違法食安風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