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變《上下游》對烏魚報導的說明

(編輯201703報告:烏魚新聞一月刊出後,各界有許多討論迴響,上下游於2017年3月再度推出「烏魚關鍵時刻來臨!你希望台灣如何養烏魚?」訪問更多產官學界,整理八大爭議以及八個重要觀點,並邀請大家投票表達意見,請點選這裡)

───────────────────────

這週《上下游》刊登雌激素養烏魚的兩則新聞,引發各界討論,有評論認為,上下游是農業媒體為什麼扯農民的後腿?我們是不是變了?雌激素就算是違法,用在魚體也會代謝,為何造成恐慌?另外,為何選在烏魚子熱銷的季節刊登新聞?是否惡意打擊烏魚產業?另外,也有評論者提出,有廠商提出檢驗報告,並無人工雌激素殘留,《上下游》的報導是否失據?

上下游成立至今一直努力的事情,是讓友善環境的農漁業更加發達,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相瞭解,農民過得更好,消費者更安心,環境能夠永續,這是我們創辦的初心,至今沒有改變。以下是我們的說明,敬請各界參考。

(1)我們是如何進行調查?

今年我們發現,以「加入雌激素的變性飼料」養殖烏魚,是業界無人不知的秘密,但是,法規卻明確規範不得使用雌激素,不但讓漁民長期陷於違法處境,對消費者也沒有保障。

我們先與防檢局官員、藥物毒物試驗所專家確認,雌激素添加在飼料當中確實不合法。也到烏魚養殖產地拜訪漁民,確認漁民在生長關鍵期會投餵變性飼料,並且也都知道這非法律允許,但因已是業界普遍技術,所訪漁民並無隱瞞。 即使農委會官網上的「烏魚館」也直接載明,烏魚養殖投以六個月的雌激素飼料,讓烏魚95% 成為雌魚。

螢幕快照 2017-01-05 下午2.27.32

繼而我們遍訪海洋大學、水產試驗所、嘉義大學、台大漁科所等學者專家,包括曾參與技術研發的沈老師,專家們也都明確表示,雌激素不得使用於飼料,學界正嘗試研發更好的技術,也建議應更仔細去監測雌激素在魚體內代謝的情形,或許可以建立一個安全評估模式,讓民眾無需再有疑慮。

同時專家們也表示,目前變性飼料的配方究竟為何,由於飼料廠不曾公開成分,屬業者機密,難以得知,建議政府應該要加強源頭管理。 這些未知,就是風險所在。

(2)烏魚體內是否殘留人為添加的雌激素?

我們在兩篇報導都清楚引用了專家說法:變性飼料如果只是烏魚生長關鍵期施用幾個月,使用後一到兩年才採收,成熟時應該已經代謝完畢,殘留的可能性不高,民眾無需恐慌。文中並無任何指稱烏魚殘留過量雌激素,試圖造謠或中傷產業之字句。

但藥物使用無論在人體或動物,都應遵守嚴謹的規範,包括施用過程和後續監測,雌激素自不例外。藥能治病,也能致病,雌激素對人體健康的利與弊,在醫學上充滿爭議。雌激素會經由排放水進而影響自然生態,更是重大的環境議題。

(3)我們的報導強調的重點始終在於陳述事實:

飼料使用雌激素目前不合法規,飼料成分不透明,必須加強源頭管理。 我們也曾詢問漁業署:是否可能建立一套嚴謹的管理辦法和評估標準,讓雌激素在飼料使用上合法化?得到的答案是:既然民眾有疑慮,目前並不考慮。漁業署的說法從一開始的模糊到明確表態,也都呈現在兩篇報導中。

(4)我們背後有任何利益團體,唆使中傷烏魚產業嗎?

上下游所做的一切,只希望讓台灣的農漁產業更好,上下游對天明誓,絕對不會為了任何私心私利扭曲報導,但是我們理解,這波報導對烏魚產業造成暫時的衝擊,但是若繼續漠視問題,產業將持續卡在這裡無法前進,因此我們選擇做出報導,也接受一切的批評與憤怒指責,希望這次風暴能引發的是更多正面的討論,迎向的是更好的烏魚產業。

上下游初心不變,時間會證明一切。

延伸閱讀:

漁業署回應新聞稿:為食安把關  加強烏魚養殖管理

業界公開秘密 雌激素養烏魚 漁業署無視違法食安風險

不用荷爾蒙控制成本 台灣鯛拚食安市場

烏魚子烏雲罩頂應早日澄清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