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從拔草看農夫 ㄧ 有機消費者的告白(上)

編按:本文分成上、下兩篇,請記得閱讀下篇,請點選這裡

我是個憑味蕾挑食材,依食物美味等級挑農夫、交朋友的有機消費者。一年多前搬到有機大本營花蓮後,不僅可以吃到新鮮有機食材,還有機會和耕作者面對面。喜歡逛花蓮好事集,和農夫喝茶聊天,或殺到農夫家農事體驗,親自檢查孕育食物的現場。

看人要看心,我將時下的有機農夫粗分為兩種,一種為了愛護土地,愛護人們飲食健康,而以有機或自然農法耕作;另一種則因有機作物的價格好,以慣行的心做有機,換湯不換藥,以前噴農藥現在改成有機資材(益X菌蘇X菌綠X菌之類)。用心品嚐食物,加上觀察農民言談作為,隨著四季流轉,讓我大致能向前者靠近。

到有機(或自然)農夫家拔雜草,給我絕佳機會,進一步瞭解農夫的內心世界。我是個嚴格的農民之友,在農家,我不僅關心田地,連他家廚房用什麼樣的菜蛋肉米、醬油、烹飪油品,我都會偷偷檢視。若農民不堅持吃原味食物,他怎會用心種出食物的原始風味?

在農田,老實說我是個綠色文盲,不太能分辨植物種類,幫忙拔雜草的速度慢,還常不小心剷除農作物。幸好,總會遇到想推廣自然農法的農民貴人,給我機會去體驗農忙。出隊幾次下來,我以"嗅覺"為農田分等級:拔草時,泥土和雜草越香,那片土壤越肥沃健康,所出的農作物也越美味。

一年前在花蓮好事集初識吟軒茶坊黃家夫婦。當時,長相很村姑的黃大嫂正招呼大家試吃玫瑰荔枝,她說自己家種的,試吃不用錢。那荔枝美味,加上價錢超實惠(一斤50元),讓我嘴牢記吟軒攤位,每週必到好事集買幾斤荔枝。春去秋來,吃過黃家很多農作物農產品,都很有特色風味,但自然沒施肥的玫瑰荔枝在我心中始終是第一名。

吟軒擺攤的農產品種類繁多,黃明傼大哥泡茶請我們閒聊茶敘,黃大嫂則手藝高強,隨季節做出各式農產加工品,茶梅、高山油菊、洛神花、手工黑糖、薑母糖、苦茶油、無硫金針醬菜等等,每樣加工品的原材料都自家種植。身為嚴苛的有機消費者,我自然要問清楚,「所有農作物是否皆有機種植?」黃大哥的回答常讓我感覺困惑,似乎集結了慣行、有機和自然農法,這是怎麼回事?直到幾個月前,到吟軒茶坊參與採收油菊,近距離親近農家,才逐漸看懂情勢。黃老爹(黃明傼的父親)早期在赤柯山上,以慣行農法種茶葉和金針,直到二十多年前黃大哥返鄉務農,想改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被父親反對,開始長期的抗爭拔河。

經過這些年,目前赤柯山下(高寮住家)已有一大片有機種植的百果園,有多種果樹、白甘蔗(煮黑糖用)、苦茶樹、菊花(前陣子被吳寶春報導到有點紅)、竹林、芋頭、黃阿嬤的小菜園、黃老爹的魚池,隨看管者的判斷,部分不施肥,部分施有機肥(我個人偏好自然不施肥的作物,風味最佳,繞樑三日)。

然而,黃家的收入主力還在赤柯山上,從父親接棒的茶園和金針花田,嚴格來說仍屬慣行農法。兩次上山幫忙除草的我,對善良熱情的黃家夫婦沒完全放棄農藥,感到不解。趁這次農忙,我用力與黃家夫妻深入此主題,想搞懂農民的心。

(請記得閱讀下篇,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