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踏在土裡最動容│黃名毅│從番茄農到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亞軍

清晨六點,攝影師黃名毅開著車,沿著台南白河的大小農路尋找荷花田,正值蓮子產季,他想利用日出後的光線拍攝採收蓮蓬的農友。一路上,他的視線鎖定田邊停靠的車輛,終於在一處停有摩托車的荷花田旁下車,在比人還高、晃動的荷葉下,找到農家的蹤影,他上前表明來意,希望農家可以讓他拍攝幾張他工作的照片。

「我大概都是這個模式,」黃名毅解釋,自己拍照前,都會先向被攝者自我介紹,徵得對方同意後才會拿起相機。他穿上雨鞋,跟著採收蓮蓬的黃大哥一起踩進泥水深達小腿肚的荷花田中。對他來說,真正的農村紀實攝影除了要有大自然風景、農村風情,還有能看到實際勞動的農民,他們扎實踏在土裡的畫面。

走進荷花田,黃名毅並不急著拿起相機,他先請教農友黃大哥,蓮子採收的工序、品種等等情況,閒聊從農的經驗,同時搜尋適合拍照的地點。他說每次都會花大約廿分鐘的時間觀察和拍照,「就算拍不好也能藉機認識這個產業。」最後,他找了一個背光的位置,拍下黃大哥與蓮蓬的畫面。

蓮農採收蓮子的場景(攝影/黃名毅)
蓮農採收蓮子的場景(攝影/黃名毅)
清晨陽光下的蓮蓬(攝影/黃名毅)
清晨陽光下的蓮蓬(攝影/黃名毅)
蓮蓬內的蓮子(攝影/黃名毅)
蓮蓬內的蓮子(攝影/黃名毅)

返鄉番茄農 意外走上攝影路

今年36歲的黃名毅,謙稱自己是「攝影愛好者」,接觸攝影的時間只有六年,但他拍攝農村的創作,在社群網站上已有相當的人氣。去年參加「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台灣區競賽,一舉拿到人物組的亞軍,今年更獨立出版了《樹下節氣生活攝影集》,集結黃名毅過去三、四年的作品,按照廿四節氣,介紹台灣各地不同時節的農忙畫面。

回想當初投入攝影的契機,他說是回鄉從農後,想要透過網路行銷自家栽種的小番茄。一開始他先拍家鄉嘉義朴子的農村日常風景,在當地的社群網站上獲得不錯的迴響。拍了一年左右,大學同學突然找他擔任婚禮攝影,為了累積拍攝經驗,他把視角轉向農村裡的阿公阿嬤,而這樣的練習也成為他的創作主題之一,持續到現在。

黃名毅的農村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有別於其他紀實攝影師偏好使用自然光線拍攝,他使用多顆閃光燈來捕捉勞動的動感與現場細節,讓畫面看起來像是凝滯在特定的時空中,而貼近人物的構圖讓人彷彿親臨現場,見證農業勞動瞬間。

雲林大埤 酸菜醃製製作紀實(攝影/黃名毅)
雲林大埤 酸菜醃製製作紀實(攝影/黃名毅)

農人出身,想見證農村的辛苦與希望

談起自己作品,黃名毅表示,大部分的攝影作品只呈現農村美景,針對農村的紀實攝影往往又過於強調悲情的那一面。「農村很辛苦,可是還是有很多希望,」曾經務農過的自己了解中間的甘苦談,像是克難的工作環境,或者是不對等的收入,這些都是在談農業時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因此想要讓大家知道這些願意付出,辛苦工作的人們。

黃名毅口中的辛苦,是未曾參與農事的人難以想像的畫面。他舉例,有次去拍紅蘿蔔採收,發現田裡的長輩都是用跪坐的方式拔紅蘿蔔,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還有一次是看到處理落花生的老阿嬤,因為怕休息會影響業績,寧可在旁邊備罐眼藥水。而他在農村閒晃尋找拍照題材的時候,也曾遇到以撿拾資源回收維生的獨居老人,這些事情都讓他相當動容。

拼速度挑花生的阿媽(攝影/黃名毅)
拼速度挑花生的阿媽(攝影/黃名毅)
把眼藥水放旁邊緩解眼睛壓力(攝影/黃名毅)
把眼藥水放旁邊緩解眼睛壓力(攝影/黃名毅)

黃名毅:透過拍照「把力量交給有能力的人」

從回鄉種小番茄到開啟攝影之路,黃名毅把這樣的歷程視為一個起點。他說過去他看不起農業,認為讀書至上,甚至以前覺得蟲很可怕,直到親身栽種小番茄,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也認識農民的辛苦。作為一個拍攝農村的攝影師,他覺得這片土地就像是一個舞台,連接了他與農友,農友在土地上耕種、生活,而他則在這片土地上踏查,走訪各地,土地這個舞台讓他們相識而互相信賴。

隨著拍攝越來越多的產業,黃名毅發現了農業不少需要克服的問題,他主張回鄉從農不應該只守著舊的耕作方式,而且不應該只是自產自銷,在市場裡彼此競爭。透過創新和團結,農業才會有未來。像是把嘉義中埔農民把檳榔葉塞在鞋子裡吸濕除臭的傳統智慧,應用在鞋類開發上,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案例,「產業要有新的進步、思維,才有多一條路。」

黃名毅認為,從農不是職涯選擇中逼不得已的路,想要回家不一定要務農,促進產業活化也很好。透過影像凸顯這些問題,也成了黃名毅持續創作的理由之一。他希望人們可以透過影像感同身受,讓這樣的問題被更多人看到,然後「把力量交給有能力的人」。

從番茄農成為攝影師的黃名毅(攝影/羅健宏)
黃名毅平常主要是靠婚禮攝影和活動攝影來賺取收入,偶爾幫忙家裡的小番茄栽種,今年的攝影集剛出版,他已開始構思下一部作品,表達對農業的觀察跟看法,預計明年中出版(攝影/羅健宏)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