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 豇豆,殘留8種農藥!何時才能杜絕農藥的「雞尾酒療法」?

多種農藥混用的「雞尾酒療法」,加重人體健康負擔

日前消基會抽驗市售豇豆、四季豆、豌豆與甜椒,發現許多樣本同時驗出7、8種農藥殘留。不只消基會,包括衛生單位平日抽驗市售蔬菜,也經常發現驗出多種農藥,尤其豆菜類的情況最嚴重。

農業界常戲稱這種單一作物使用多種農藥防治病蟲害的作法為「雞尾酒療法」。在醫學界,「雞尾酒療法」一詞是形容治療愛滋病患時,將不同種類的抗愛滋病藥物組合給患者服用,避免病毒對單一藥物迅速產生抗藥性,以延長患者的生存率。

但在農業界,「雞尾酒療法」卻是形容部份慣行農法的農民喜好將不同種類的農藥混合使用,冀求一次解決病蟲害。與治療愛滋病不同,農藥的雞尾酒療法不但可能造成病蟲害的抗藥性,對破壞環境,一旦人體同時攝入多種農藥殘留的蔬果,會加重肝腎代謝毒物的負擔,危害健康,也更不用說農民施藥時會同時曝露在多種農藥高劑量的風險下。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殘毒管制組退休組長、農藥專家翁愫慎指出,豆菜類或是甜椒等作物會較常發現多種農藥殘留。這一方面可能出於農民習慣在施用某種農藥後在殘留還未衰退時,又施用其他種農藥防治不同病蟲害,以致農產品驗出多種農藥殘留。

另一種可能,就是農民遭遇病蟲害束手無策時,在農藥行的推薦下採行「雞尾酒療法」混合多種農藥防治病蟲害。因為農藥行可能怕推薦單一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不佳,影響農民對農藥行的信心,所以乾脆同時推薦多種藥劑,以求速效。

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在病蟲害防制研究

「農政機關,尤其是試驗單位與各改良場,有必要投注更多經費資源在國內蔬果的病蟲害防治研究,」翁愫慎根據自己在公部門任職二、三十年的經驗觀察,芒果、荔枝、毛豆等有外銷的農產品,政府投注在病蟲害防治研究與對農民的輔導經費較充裕,因為這些外銷農產品一旦被進口國在海關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不但整個貨櫃農產品會被退運,也會影響整體產業出口。

翁愫慎說,芒果、毛豆等農產品過去一、二十年,也經常發生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的情形,尤其農民施用進口國未容許的農藥造成整批農產品退運或銷毀,重創產業出口,使得農政單位得針對這類出口大宗的農作物積極輔導農民安全用藥,也帶動相關農產品內銷品質的提升,使得這類農產品發生藥檢不合格的比例大幅下降。

反觀國內大宗蔬菜,不但單價便宜,又不若其他出口農產品會面臨藥檢不合格遭退運的壓力,農政單位在這方面投注的資源,包括病蟲害防治研究與農民用藥輔導,經費就相形見絀。

「蔬菜農民遇到病蟲害,找不到試驗單位或改良場的植保專家諮詢,當然找農藥行幫忙,」翁愫慎直陳,農委會對於農產品安全的資源投注,不應「內外有別」。相反地,內銷農產品關乎國人健康,相關農民也最需要協助用藥諮詢,農委會應當多投注內銷農民的用藥輔導,才可能杜絕農藥「雞尾酒療法」的情形一再上演。

(消基會抽驗市售豇豆農藥殘留檢驗結果,11件中有10件殘留農藥不合格,有9件農藥殘留數量至少有四種,以下為舉例說明)

樣品 農藥殘留數量 特別不合格處
7號 8種殘留 驗出依規定「不得檢出」的農藥剋安勃,此外還有達滅芬、芬普尼、氟芬隆、得克利殘留超量。其中農藥芬普尼檢出量是容許量的90倍
9號 7種殘留 驗出依規定「不得檢出」的農藥剋安勃及陶斯松,此外還有祿芬隆、嘉保信殘留超量
10號 7種殘留 剋安勃、陶斯松在豇豆未定安全容許量,依規定不得檢出;另外還有芬普尼、菲克利、達馬松殘留超量。其中農藥達馬松檢出量是容許量的3倍
2號 4種殘留 農藥嘉保信的殘留超量200餘倍

資料/消基會20130705發佈新聞。製表/上下游

監察院:生食蔬菜農藥殘留率,遠高過整體蔬菜殘留不合格率

翁愫慎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內容,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在民國99年6月至100年9月期間對於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南投縣、原臺中縣、原臺南縣、原高雄縣及臺南市等地區的110件蔬果田間農藥殘留檢測檢驗,約有87%的抽驗蔬果作物在檢驗結果出爐前,已收成完畢上市,其中甚至有3成以上於採樣當日就同時完成收成,導致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的蔬果仍能流入市面,遭到民眾食用。

監院調查報告也指出,農委會雖然宣稱會將田間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結果通知各縣市政府後,由各縣市政府針對檢驗不合格的農產品,進行追蹤生產來源、轉飭延後採收、進行安全用藥教育及列入再次抽檢對象等後續措施。但實際上根據調查,截至民國100年為止,尚無農民因未依規定延後採收而受罰,農委會對此也回復監察院,說明囿於人力及時間限制,並無相關監督與管理機制。

另外,監察院也曾針對田間生食蔬菜的農藥殘留問題進行調查。小黃瓜、胡蘿蔔、番茄、甜椒等生食蔬菜是國人的蔬菜消費大宗,其中小黃瓜、胡蘿蔔、番茄更是歷年前20大交易量的蔬菜。

但根據民國96至99年小黃瓜、胡蘿蔔、番茄及甜椒在田間及集貨場農藥殘監測檢驗的結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率分別計4.4%、5.0%、6.9%及19.6%,以甜椒問題最嚴重,­而這類生食蔬菜的農藥殘留不合格率,也高於整體蔬菜農藥殘留不合格率。

台灣農藥檢出率、不合格率均比美國、日本高出許多

和美國與日本相比,台灣的農產品安全表現更是令人汗顏。根據《食品藥物研究年報》第三期〈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殘留農藥監測〉一文指出,我國的農產品農藥檢出率與不合格率均較美國與日本高。

「檢出率」可以反映農產品在上市前是否有遵守採收安全期,因為農民雖然在田間有施用農藥,但只要遵守安全採收期,理論上農藥殘留會消退。「不合格率」則表示農藥殘留超出容許量,或是農民施用未容許使用的農藥。

根據這份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分析,我國2008、2009、2010及2011年之檢出率分別為44.0、41.6、44.1及47.1%,不合格率分別為11.8、10.5、9.5及11.0%,顯示近4年來平均檢出率及不合格率均高於美國與日本。

而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食品局食品安全部平均每年抽檢農產品的件數多達15萬件,但農藥殘留的檢出率與不合格率卻遠遠低於我國,檢出率只有0.52%、不合格率只有0.01%。

(以下為動態圖表,請將滑鼠置於曲線上,即可看到數字比較)

農政單位應痛下決心,整頓農藥使用亂象

眾所周知,日本的農藥管理與農產品安全要求非常嚴格,台灣輸日的芒果、毛豆等農產品在出口前都必須逐批完成生產履歷與農藥殘留檢測合格,才能銷往日本。而日本平均一年抽檢市售農產品的數量是台灣的十多倍,但農藥殘留的檢出率與不合格率卻只有我國的十分之一不到。日本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把關,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為確保農產品安全,農協(相當於我國的農會)扮演著重要角色,由全國農協訂定安全防治的基準,由縣農協落實指導農民安全使用農藥,包括教導農民使用前確認農藥的使用方法,如何防止農藥飛散,防治後詳實紀錄。農產品採收時,也會就農民的防治紀錄進行檢測分析,瞭解農藥殘留情形,並利用座談會、講習會、作物相關會議及報章雜誌等管道,教育農民如何生產安全的農產品。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讓消費者安心食用,日本農協自平成14年7月(2002年)開始推動生產履歷記帳運動,首先由生產部會先行設定生產栽培基準,由農協指導農民依據使用基準,正確使用農藥,並進行生產履歷記帳,詳實記錄田間栽培管理及防治的過程,證明生產者正確使用農藥,確保農產品的安全。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當農藥行成為農民使用農藥的諮詢對象,當「雞尾酒療法」成為農民慣用對抗病蟲害的手段,當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新聞一再登上媒體版面,我們期待台灣的農政單位痛下決心整頓農藥使用的亂象。畢竟日本能,為何台灣不能?外銷農產品可以做到農藥殘留安全把關,為何內銷農產品不能?

延伸閱讀:消基會調查市售豆菜與甜椒 殘留超量與多重農藥情形嚴重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