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碧玲:不做媒體人 改做水果的獵人

最近,九歲的撰撰中午都在校門口,等媽媽送來親手做的三明治、粉圓和果茶。撰撰的午餐,還可以先跟媽媽點餐,他有六十三種選擇,這些項目可是媽媽花了近十個月走訪各地小農、不斷研發而來。

「我做給家人,也做給消費者品嚐。」今年六月古碧玲開了賣飲料跟輕食的「獵果鋪」。這家店直接跟從事友善耕作的果農、茶農進貨,研發不用添加物的飲料,讓消費者喝得安心、農友獲得好價格、土地受到好的對待。

兒子過敏 促使古碧玲關注食材安全

10513418_901526659863105_3023712418451601616_n
果舖賣飲料,也賣現做三明治,古碧玲的九歲兒子撰撰,最近在學校的午餐有幾天就吃媽媽親手做的三明治。 提供/古碧玲

穿工作服在獵果舖忙進忙出的古碧玲,自稱「打工阿姨」。其實她筆耕近三十年,擔任過多家媒體的高階主管,上一份工作,是新新聞總編輯。

「從媒體轉到農業,會很跳tone嗎? 我覺得理所當然耶。」古碧玲說,關注農業的開端,來自於兒子出生後,對一百多種食物過敏,讓她開始關注食材來源。

讀陳惠雯的《我的幸福農莊》,古碧玲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有過敏問題,並以自然農法自耕自食。看完書後,古碧玲帶兒子到幸福農莊,初次到農地,兒子撰撰不習慣,但去了無數次後,現在撰撰最愛的科目是自然科,養了四年的昆蟲,長大後想當昆蟲學家。

古碧玲三不五時便到各地拜訪小農,有時是採訪,有時是帶孩子出遊。離開媒體工作後,古碧玲決定當個專職的「水果獵人」,尋找台灣各地友善耕作的水果,並且以此做成飲料。

10429307_901522096530228_998118891615048740_n
宜蘭大同英士村,拜訪種有機紅肉李的農友。 拍攝/劉振祥

當專職的水果獵人 尋找在地好水果

10473611_901523369863434_2455714640757094661_n
獵果舖的店徽,是專挑好水果的巴西狼。 拍攝/楊鎮宇

獵果舖的店徽是隻可愛的動物,叫做巴西狼。這種犬科動物生長在南美洲,特色是「無水果不歡」,而且專挑好水果,吃到不健康的水果就拉肚子。

就像巴西狼,古碧玲花近一年時間尋找好水果,目前她找到十多位合作農友,包括宜蘭大同的紅肉李、屏東九如的檸檬、屏東枋山的芒果等,還有坪林的台灣藍鵲茶、花蓮舞鶴的茶。

她也採買小林村的梅子,希望在小林村的災後重建,當地居民建立青梅產業廊道的過程中「也能實際出一份力氣」。

水果來了,還要熬成果漿,古碧玲與夥伴不斷做實驗調整口味。她用的麥芽糖,來自新莊的羿方食品行,不加化學添加物,當初羿方老闆跟古碧玲碰面時,訝異地問:「你怎麼會找到我們?」古碧玲說:「新莊早期是台灣麥芽糖主要產地,你們是老字號,從栽種到熬煮都很講究,當然要找你們呀!」

獵果舖的飲料,每一款原料,都有古碧玲與生產者綿密互動的故事。這一路上尋找的成果,都凝鍊在獵果舖推出的飲料裡。

10457196_901522719863499_6670330690315769841_n
獵果舖也有賣輕食,搭配的醬料也是古碧玲與創業夥伴精心調配,紅醬是番茄梅子醬(用卓蘭無毒番茄和小林老梅汁調製)、黃醬(檸檬蛋黃醬,屏東九如無毒檸檬、Cas蛋)、綠醬(九層塔或羅勒加當季時蔬、核桃、橄欖油)、粉紅醬(台東野桑葚優格醬)。 拍攝/劉振祥

做多少說多少 不輕易許下承諾

古碧玲很謹慎,再三強調他們用的是「友善環境」的水果,並非全部都通過「有機」驗證:「我們很想找在地的有機葡萄柚,最後找到嘉義中埔的農友,他目前是減少農藥用量。」

「我們也還沒有能力與農友『契作』,目前只能稱為進貨。」古碧玲說,獵果舖未來若生意穩定、開了分店,需求量大且穩定後,才敢與農友契作,目前剛開張,真的不敢許下承諾與農友契作。

古碧玲大學時曾到台南大內做田野調查,看著老農夫採收釋迦後,推到鄉內的青果市場等待盤商收購,盤商每每在收市前才出手,一斤收購價才一兩塊,可是回到台北後,古碧玲發現釋迦一斤要八十元。

投身媒體工作後,古碧玲也發現農業議題在台灣一直不太受到關注,唯一一次例外是,一九八八年的五二○農運。因為開放農產品進口,引發農民上街陳情,街頭抗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今年三月以來的學潮。

五二○事件,警察驅離時,農民對著在現場採訪的古碧玲大喊:「小女孩,快跑啊!不然來這來這,卡安全!」她說:「一個個農民的臉,刻著歲月的痕跡,自此一直在我心中佔有一個位置。」

10385468_901526266529811_1254050866813345733_n
獵果舖用屏東九如的四季香檸檬,古碧玲說這檸檬皮質富含精油香氛,芳腴清甘,可連皮帶肉食用,飲後口腔舒爽。 提供/古碧玲

獵果舖 要給台灣水果更多的可能

10500253_901524543196650_8333915580929232472_n
最近試營運期間,古碧玲(右)說她每天累到腿快斷了,但她說這是她很喜歡做的事,每天起床又是新的一天。 拍攝/楊鎮宇

如今,直接跟農民買,做安心的飲料給消費者,成了古碧玲的實踐方式。

雖然獵果舖才剛開張,但古碧玲已經開始規劃,未來要如何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在更多地方開獵果舖的分店,既能保有直接向農民採買的精神,也更有條件與農民契作。

「我是不怕死的樂觀派,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去做想做的事。」古碧玲說,消費能改變世界,獵果舖要給消費者另一種選擇,也給台灣水果更多的可能,「這或許是愚公移山,但不試,怎知山不會移呢?」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