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身土不二!韓國民間合作社推國產大麥養豬,年增142公頃種植面積

韓國基因改造(GMO)農業用原料進口量連年攀升,韓國生產消費合作社Hansalim社長尹亨根直言,「根據2014年統計數據,韓國基改食品進口量是世界第一,基改飼料進口量也是世界第二。」而雜糧穀物自給率也從1970年的80.4%一路下滑到2014年的24%,創下新低。

為了搶回國產飼料自給率,Hansalim合作社推動「韓國豬吃韓國大麥」行動,盼以民間消費力,讓連年下滑的自給率止跌。經過幾年努力,截至2016年底,合作社內韓牛飼料自給率為46.8%、韓豬飼料自給率為24.9%、而韓蛋雞飼料自給率為11.1%,光是2016一年,種給豬吃的大麥面積,就增加142公頃!尹亨根也特別受邀來台,分享Hansalim合作社的獨特經驗。

韓國Hansalim合作社是一非營利組織,透過城鄉交易,建構永續「生產─消費系統」,並積極投入社會倡議,包含氣候變遷、核能威脅、能源耗竭、農業議題等。目前全韓國有近60萬名社員(約占韓國全體家庭戶數的3%)、209個營業據點,提供現場購買與網路訂貨宅配服務,合作農戶有2,150家,營業額達4,000億韓元(約100億台幣)。

合作社的營業據點(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合作社的營業據點(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為了避免韓國大麥崩盤,合作社將韓產飼料投入畜產

Hansalim合作社從2012年開始投入「國產大麥自給飼料事業化」,以國產發芽大麥取代進口飼料玉米,在一般豬隻混合飼料中添入20%的發芽大麥;甚至到了2016年,發芽大麥添入比例更從20%提升至40%。

被問及Hansalim合作社為何選在2012年開始推動?為何選定「發芽大麥」取代進口飼料玉米?尹亨根表示,一切全因韓國政府當時「停止收購大麥政策」。

尹亨根進一步解釋,由於1960、1970年代,韓國政府主力發展工業化,為確保勞工能以便宜的價格購入主食,韓國政府當時針對稻米、小麥、大麥都有收購政策;該收購政策直到1990年代,稻米、小麥收購政策已陸續喊停,而大麥收購政策也正式在2012年告終,目前三種穀物收購政策都已終止。

而為避免大麥生產面積徹底崩盤,Hansalim合作社這才起心動念,將「發芽大麥」與「韓國畜產」結合,轉為飼料用途。

藍色為韓國雜糧穀物自給率

藍色為韓國雜糧穀物自給率

紅色為韓國農業用基改原料進口量

紅色為韓國農業用基改原料進口量

大麥發芽餵豬:從「吃不胖」到「肉好吃」

在考量維持大麥生產面積之餘,尹亨根也透露當時特別選定「大麥」作為飼料其他思考點。他指出,由於國產大豆生產成本高,飼料成本可能較難負荷;而稻米,雖韓國稻米也是堆得滿山滿谷,韓國政府也有在思考是否該以稻米作為飼料,「但韓國社會還是不太能接受動物吃稻米,」故以稻米作為飼料的念頭也就打消;再考量發芽大麥所提供的熱量較類似玉米,因此選定以「發芽大麥」取代玉米飼料。

雖「國產大麥自給飼料事業化」從2012年開始推展至今,但尹亨根也坦言,試驗初期,豬隻並不喜歡吃發芽大麥,甚至會出現挑食情況,以致豬隻怎麼吃都吃不胖,「經過兩、三年試驗,情況才好轉。」而現,普遍吃到大麥國產豬的消費者都會直呼「肉質好吃」。

(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同意農友稍微使用農藥,增加種植意願

然而,Hansalim合作社致力推動「韓國豬吃韓國麥」,消費者買單嗎?雜糧生產者買單嗎?尹亨根表示,吃韓國大麥長大的畜產品價格確實較高,為此,合作社也一直在舉辦消費者教育活動,「雖然沒有辦法一步就達到效果,但還是一直在努力。」

而由於「國產飼料自給」是Hansalim合作社明確的畜牧政策方向,尹亨根也坦言,在雜糧收益不高、種植又不易的情況下,農民普遍種植意願低落,「為了維持農民生產意願,我們有做一些讓步。」在推廣「友善環境農業」的合作社中,同意雜糧生產者稍稍使用農藥沒關係,「這就是我們的讓步,」尹表示。

使用韓國大麥養豬而成的豬肉(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使用韓國大麥養豬而成的豬肉(圖片來源/hansalim合作社網站)

歷經五年奮鬥,合作社畜產自給率大幅攀升

經過近五年奮鬥,Hansalim合作社端出「Hansalim畜產國產飼料自給率」數據:截至2016年底,合作社內韓牛飼料自給率為46.8%、有機韓牛飼料自給率為41.2%、韓豬飼料自給率為24.9%、而韓蛋雞飼料自給率為11.1%。

而透過餵飼國產畜產本土大麥飼料,尹亨根表示,韓國大麥種植面積有明顯增加,「2016年,光是豬隻飼料,就讓Hansalim合作社契作的大麥種植面積增加142公頃。」

台灣95%以上畜牧飼料來自進口 尹亨根:應努力維持自給率

對照韓國民間生產消費合作社團體以「餵飼畜牧動物本土雜糧」,維持雜糧穀物生產面積,那台灣呢?原本雜糧穀物種植面積就不高的台灣,能從中借鏡什麼?

農委會畜牧處牧場管理科科長林瑞蓬就表示,按目前農業統計資料來看,由於國產玉米、黃豆量少,台灣畜牧飼料幾乎95%都是進口原料,再於國內配成大豬、小豬用飼料使用。

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午餐食材管理計畫共同主持人黃嘉琳指出,目前某些民間畜牧場確實有在努力以國產雜糧作物餵飼家禽、家畜,「但仍多是民間努力。」黃認為,若政府單位能有具體政策鼓勵輔導,應該成效會更加明顯。

對此,尹亨根也呼應表示,雖然不清楚台灣雜糧穀物自給情況,「但不管面積再小,都應該窮盡努力維持(飼料自給率)。」

尹亨根(攝影/賴郁薇)
尹亨根(攝影/賴郁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