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友善水田,除了種稻或茭白筍,也可以兼養原生種圓田螺!台灣原生種淡水螺類中體型最大的圓田螺,不會影響作物生長,還會幫植物清理環境,體型碩大適合食用,價值高昂。近年因外來魚種入侵加上環境污染,導致圓田螺急速消失,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培育田螺量產,希望藉由推動產業,保存原生物種生物多樣性。
台灣原生種田螺有三種:圓田螺(簡稱田螺)、石田螺(簡稱石螺)、稜田螺,後兩者體型都小,圓田螺最大。市售號稱的「田螺」其實多為「石螺」一斤約6、70元,真正的「圓田螺」碩大肉多好吃,一斤可達200─300元。圓田螺在3公分以下的話,身型比較圓,長寬比例接近1:1,但是隨著田螺長大,身長會拉長,殼的比例就變高,整體來說,螺塔比例高者為石螺,比例低者則為田螺。

圓田螺是最大的淡水田螺,近年大量消失
圓田螺是本土原生最大的淡水田螺,殼呈圓錐卵形,殼表為黃綠色或綠黑色,平滑有光澤,棲息於河川、池塘、水田等淡水環境,以有機碎屑為食,偏好泥質底質,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中的腹足類,是傳統食用水產品之一,近年來外來種魚類增加,例如鯉魚會吃螺類,福壽螺則會競爭食物,導致田螺大量消失,在野外的族群已不多見。
田螺含水過寒冬,與常民息息相關
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冠如表示,田螺在水田裡與植物共生,協助清理植物周邊有機質碎渣,更與台灣早期民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本土俚語「田螺含水過寒冬」,是田螺為了越過寒冬,會含一點點水分後把殼蓋起來,撐過整個冬天,到了春天才把殼打開,以此俚語表達「耐逆境」;而「一粒田螺九碗湯」則是指以前窮困,一顆田螺就要煮出九碗湯,表示勤儉度日。
無污染環境皆適合養殖
陳冠如表示,田螺適合在沒有污染的環境生長,友善環境栽培的水稻田、茭白筍田,或池塘溝渠都可以。田螺大約長到3、4公分大小就能繁殖,田螺為卵胎生,在媽媽的體內生出來後就是小田螺,大約0.5公分,夏天成長3─4個月就可以食用,可用來增加農家的生產產值。
目前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已建立田螺量產技術,並公開出售田螺作為種原,除了食用之外,還有民眾買回做「藥療」,陳冠如表示,查閱發現許多典籍均記載田螺可供入藥,也佐證原生物種保存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有興趣者可接洽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請問要買圓田螺可跟誰聯絡?
買圓田螺有嗎?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地址: 505彰化縣鹿港鎮海埔巷106號
電話: 04 777 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