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稻農都可以!稻穀保價收購與直接給付,2018起全面雙軌並行

為鼓勵農民生產高品質稻米,農糧署今年起全面實施稻穀保價收購與直接給付雙軌並行制度,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保價收購與直接給付,申報直接給付者第1、2期作給付金,分別為每公頃13,500與10,000元。

去年50試辦區,半數稻作選擇「直接給付」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指出,根據數據顯示,目前試辦的50個鄉鎮市,去年第2期稻作總共有22,000公頃,其中申報直接給付的就有15,000公頃,最後稻作收割完,真正領取直接給付的有11,700公頃,其餘的3,300多公頃則是轉向保價收購。

農糧署表示,已經試辦3個期作,去年第2期稻作甚至達到50個試辦區,試辦檢討後發現,超過6成農民願意參加,且試辦區新加入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與營運主體契作面積成長120%,確實有助提升稻米品質,因此今年在全國推動雙軌制,未來將持續滾動檢討。

今年全國雙軌並行,提升稻米品質而非衝量

莊老達也說,雙軌制試辦以來反應都很好,沒什麼需要修正的問題,因為保價收購跟直接給付雙軌並行,農民可以自行決定,生產好品質稻米的農民通常較有興趣,農糧署目的就是希望農民生產高品質稻米賣到市場,而不是讓農民把生產水稻繳交公糧當目標,「要讓農民知道,我種的稻子不是要拿來繳公糧」,目前有通路業者契作農民都會選擇直接給付。

對於選擇直接給付的農民會擔心稻米不好賣,莊老達回應,稻米也有市場區隔,「農民就是要建立自己品牌,做出好品種、高品質,讓消費者更喜歡吃他的米,而不是隨便種然後拿去繳公糧。」且如果農民提升稻米品質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同時也能解決台灣民眾吃米量逐年降低的困境。

莊老達:以公糧價格為支撐點,市價不會下跌

此外,申報稻作直接給付的農民,如果市場價格不理想也可選擇繳公糧,不領給付金,莊老達解釋,公糧收購價格固定,一旦市場價格低於公糧價,農民就可以改採繳交公糧而不領給付,「農民其實都會去算,如果低於市價,他們都會轉向繳交公糧,所以農民的權益不受影響。」

不過,稻米直接給付好處多,農民若都把稻米賣到市場,會不會造成市價下跌?莊老達回應,「並不會有這樣的現象,公糧價格就是個支撐點」,如果市價20幾塊,公糧價格就會訂在23塊,「價格會撐在那裡,不可能跌到十幾塊,這就是個支撐點。」

即日起至2月2日可申報

對於實際直接給付金額,農糧署指出,農民種稻的土地如果符合公糧稻穀繳售資格,且在民國102到104年任一年度申報種稻、參加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租賃有案,或加入集團產區且經營運主體契作收購有案者,都可以申報稻作直接給付,第1、2期作給付金分別為每公頃13,500與10,000元。此外,為引導農友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稻米,與契作集團產區契作的農友,還可以領到額外加碼的契作獎勵每公頃1,500元。

農糧署強調,為便利農民參與,即日起至2月2日間,農民可前往戶籍所在地公所或農會,同時申報當年兩個期作的耕作措施。該署呼籲,申報稻作直接給付有絕對保障,請農民踴躍辦理申報,另農民若與集團產區契作,請於申報時主動告知公所或農會,以便後續契作獎勵金發放。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