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近,不少民眾等著採買新鮮魚貨,增添飯桌上團聚的年味。為順應消費需求,近年各地區漁會也強打網路通路,推出年節禮盒供大眾選購。然而在不少漁會通路中,進口水產與本土水產比例近乎相當,且未標明產地,站在「保障漁民權益、推廣在地特色產品」的立場上,包含漁民及環保團體皆建議漁會通路應有所調整,朝本土產品的守護角色前進。
漁會年節禮盒,部分水產來自進口
打開網路通路上的年節水產禮盒名單,裡頭琳琅滿目寫滿各式漁產,從草蝦、白蝦、鯖魚、土魠魚、透抽,到黃魚、大比目魚、鮭魚、鮑魚、天使紅蝦、干貝、龍蝦和帝王蟹。除了少數標註產地,來自馬來西亞或印尼等國,多半僅能看到體面的禮盒價格,無從分辨海鮮來源。
例如台東新港漁會推出標榜「來自台灣東海岸精選海鮮食材」的「黑潮海鮮禮盒」,內容包含進口紅條、鮭魚,基隆漁會推出「基隆本港年節嚴選」裡面卻有進口鮭魚、天使紅蝦、干貝、黃魚。全國區漁會推出「豪華海鮮禮盒」,其中鮭魚、草蝦、大比目魚、黃魚等都為進口魚貨,但並未註明產地,其他有註明產地的進口魚貨,則包含智利鮑魚、北海道帝王蟹及挪威鯖魚等。
對此,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指出,網路商城的產品部分,進口與本土比例約是四比六,之所以用這樣的比例呈現,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因為過年民眾都希望餐桌上應有盡有。此外,林也提及,部分包裝禮盒中,雖配有進口商品,但半數以上都以國產捕撈或養殖水產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帶動買氣,提高本土水產銷售數量,並非長年販售試圖牟利。
台東新港漁會供銷部則表示,進口品項是經過漁會評估,品質優良且需求量大,才會與本土補獲的鬼頭刀和旗魚做搭配。
梓官漁會:進口僅佔一成
同時,走在銷售前端的高雄梓官區漁會供銷部主任黃志雄也強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中,還是認為「不管傳統還是進口、鮑魚干貝都要有」,通路才會提供不同品項供民眾選擇。但站在漁民立場、父親也捕了一輩子漁,黃志雄指出,「當然反對漁會賣進口水產品,因為那樣會壓縮到本土漁民的生存空間。」
因此梓官漁會商城中,僅不到一成是進口漁產,在跟本土品項沒有重疊之下,也十分注重本土漁產的品質,除了有HACCP認證,也符合漁產追溯標準,就是希望本土優質水產品能為民眾所消費。
本土漁民:漁會該照顧漁民,不應壓縮本土生存空間
對於漁會的銷售模式,不少漁民卻持不同看法。在雲林沿海從事養殖的林姓漁民就指出,漁會賣進口的漁產不是不行,重點是不要跟本土的品項相衝突,造成取代,壓縮到漁民生產空間,因為近年整體景氣都不好,魚貨價格未見起色,一再進口外來的產品,對本土養殖發展不是好事。
面對在地漁會就販售不少進口水產品,花蓮的李姓養蝦戶則指出,漁會的立場本來就要照顧漁民,多多與在地農民合作,並挑選優質在地農產品上架販售。若本地養殖品質不到水準,漁會買外國的產品絕對無可置喙,但其實台灣技術優良的生產者很多,販賣進口產品的做法就有點本末倒置。
未標示產地,消費者僅能以價格判斷
李姓養蝦戶也表示,部分區域漁會的水產品中,有不少品項沒有標示產地,變成消費者只能以價格去判斷好壞,價格成為唯一考量;但不能吃到本地的優良產品,不是很可惜嗎?若選擇享用在地產品,消費者有意願還可以親自走一遭,確認生產環境與生產品質,以信任為基礎的消費行為,更能夠保障大家吃得健康安心。
環團:漁會應承擔本土通路角色
至於環保團體,則以不同立場解讀。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理事長林愛龍就指出,漁會算是國家體系下支撐起來,更應該在國內水產品的處理、加工和販售上提出協助。像北海道帝王蟹、智利鮑魚或挪威鯖魚等水產品,許多大型通路都有得賣;當消費者需要國產品時,漁會更應出面承擔起本土通路的角色,才能善盡其任務。
漁業署:輔導漁會賣國產品,標示產地
對於民間建議,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則強調,漁會的角色本來就應該著在在本土水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其目的在於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優質水產品及漁業產業實力,若進口水產品過多,就喪失其存在意義。因此,漁業署將盡力輔導各區漁會朝這個方向前進;在年節禮盒上,也會提點各區漁會針對「產地」進行標注,好讓國產水產品更能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