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水庫地質爭議—權威意見:貢寮外海至少有4~5條未明海底斷層有待評估,環評恐有疑慮

水利署重啟雙溪水庫開發計畫,立委黃國昌於12月28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壩址地質及壩體安全,應質詢要求,水利署於2月13日上午,於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邀集新北市府、專家學者、及雙溪地方民眾針對地質及安全性舉行座談。

自水利署重啟雙溪水庫計畫以來,反對陣營已就壩址所在丁蘭坑土石鬆軟屢屢崩塌、過去多有未登記採煤礦坑遺跡、又有屈尺斷層經過為由,反對於丁蘭坑興建水庫;而花蓮在2月6日才剛剛發生規模6.4地震,壩址所在地的斷層活動遂再次成為受到矚目的議題。

(雙溪水庫壩址位於雙溪區丁蘭谷,屬於雙溪河支流。丁蘭谷位於圖中右側山谷,圖左為雙溪河,整體而言環境優美,屬於大台北地區少數未經人為破壞的自然山谷。林吉洋拍攝)

水利署雙溪水庫壩址地質穩定,壩體安全採高標準

水利署報告指出,雖然雙溪水庫壩體下游1公里有屈尺斷層經過,但屈尺斷層非屬於中央地質調查所定義之活動斷層,研判不危及壩體安全,水庫鄰近之活動斷層為山腳斷層,也在防護距離25公里外。

(雙溪水庫壩址地質分布圖。水利署提供。)

對於民眾疑慮水壩鄰近疑有煤礦採礦舊坑道,依據礦務局資料,最近之魚行煤礦舊坑口距離壩址約一公里,經查淹沒區應無舊坑道。此言受到雙溪反水庫自救會成員反駁,過去東北角煤礦沒落,成本攀高導致採煤不符成本,許多小礦主會四處搜尋,稍微有一些煤層露出淺層煤礦就會自行挖礦,絕大多數開採礦坑根本就不會向礦務局報備。

水利署強調壩體設計強度採最高標準,擔保可抗七級地震強度,整體條件而言水庫淹沒區及集水區無重大崩塌,部分邊坡破碎可採工程手段固定。總而言之,雙溪水庫無明顯地質不利因素。

成大地科林慶復斷層活不活動是機率問題,不活動斷層亦可被動式誘發

出席之學者專家,有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成大地球科學系林慶偉教授,及雙溪水庫壩址地質勘探的中央地質調查所費立沅組長。出席者在屈尺斷層活動性上同意屬於不活動斷層,再次活動機率極小。

(成大地球科學系林慶復認為斷層活動無法保證,不活動斷層不代表不活動,地層活動屬於機率問題。林吉洋拍攝。)

林慶偉解釋,不活動斷層不代表不會活動,地層活動屬於機率問題,他不會對斷層活動與否作出保證,斷層亦可能因為鄰近斷層活動而被誘發地震,被動式的再次活動。他以九二一大地震為例,大家都以為車籠埔斷層不會活動,但就是發生地震;日前的米崙斷層活動,甚至也有學界指出是由於鄰近的斷層活動而導致誘發地震,所以他不同意以保證的方式來預測斷層未來的活動機率。

台大地質系陳文山:壩址所在地質穩定,但貢寮海域斷層資料不明

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初步是肯定水利署對斷層活動以及地質的研判,但陳文山教授卻在最後提出重要的警示,他表示雖然陸地上雙溪水庫壩址25公里內陸地缺乏地層活動跡象的證據,不過在海域的斷層研究卻是有待進一步證據加強。根據他所知,東北角貢寮外海至少有四條~五條斷層,過去因為海底探測船無法進入近海淺水區域蒐集水下資料,因次這些海底斷層以及沿岸沙丘線形區域仍有待安全評估。

(陳文山教授:雙溪水庫壩址地質雖屬穩定,但東北角海域有4~5條斷層資料有待釐清。林吉洋拍攝)

陳文山教授表示,過去核四爭議期間為釐清地質爭議,台電曾經派員蒐集東北角海域斷層活動資料。他建議水利署應該向台電徵調核四興建期間的海域斷層資料,以便佐證地質爭議。陳文山教授甚至透露,在這些海域斷層資料被詳盡評估以前,雙溪水庫開發案在環評這一關似乎將難以通過環評委員的認可。

反水庫自救會:興建水庫必要性優先於安全性

回應水利署提出的地質穩定及壩體安全,自救會幹部林曾文彥多次打斷報告,要求水利署應當先回應黃國昌委員質詢之「基隆瑞芳地區漏水率全國最高」的問題,基隆地區局部缺水是因為管線老舊增壓導致破裂,林曾文彥認為不先將漏水率降低實在無法讓雙溪民眾心服。

(反水庫自救會幹部林文彥先前曾籌組「雙溪反水庫聯盟」,後又發動搶救雙溪河運動,這一次的雙溪水庫重啟計畫,他樂見由年輕一代來接力雙溪的環保事業,因此選擇交棒擔任被領導者。林吉洋拍攝。)

自救會成員詹阿標認為,先應當「先釐清興建水庫的必要性問題,其次再來談安全性」。因為大台北地區原本就不缺水,真正的問題關鍵在於「北水南送」的調度政策,為了供應中南部地區的工業用水,石門水庫、板新水廠逐一向南補位。雙溪水庫容量很小,實在沒有必要再耗費120億稅金僅能供應翡翠水庫的零頭。

民眾:請水利署專家不要把話說太滿,尊重當地住民的感受

反水庫自救會認為,水規所委託中央地調所進行地質勘探,但是做出來的結果與民眾生活經驗違背,當地人都認為壩址丁蘭坑峽谷邊坡不穩,時常發生落石坍方現象,柏油路面也已產生順向坡龜裂,質疑水庫未來的使用壽命。

雙溪民眾陳忠南希望水利署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太死,對當地住民要有基本的尊重,為了建水庫,水利署的專業技術官僚再三向民眾保證水庫安全,水利署的「再三保證」,事實上已經造成雙溪居民心理恐慌與沉重負擔。

(雙溪自救會成員陳忠南表示:在過年前兩天才要召開會議根本是擾民,為了守護家園反對水庫,他必須請假到水利署開會,但是水利官員傲慢的態度讓他非常不滿。)

在雙溪長年從事生態解說的游宜蓮也質問,花費鉅資去興建水庫,一個非常粗暴的工程手段去改造自然環境,山谷另一側是他們世世代代安居樂業的家園,只要水庫興建,居民就難以安心入眠。

(游宜蓮聲淚俱下表示:當她看到水庫集水區崩塌地管理保全對象,依序是庫容、水庫設施、通達道路最後才是住家。人民的生命安全被排到最後一位她非常傷心。但這個說法稍後遭到水利署駁斥,認為游女士誤解字面意思。林吉洋拍攝)

官民相爭,三方混戰,立委缺席

會議進入尾聲,支持水庫開發的策進會成員指責反水庫自救會幹部林曾文彥擋下上億元堤防工程,是長年阻礙雙溪治水工程的破壞者。此言一出引發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質疑「人身攻擊」,爆發混戰。

自救會幹部林曾文彥於會後表示,這場地質會議本來是黃國昌質詢要求舉辦,但黃國昌並未出席,甚至連助理都未參加與會,任憑自救會與水利署捉對廝殺,地質會議幾乎是一面倒的由專家學者來給自救會民眾「上課」,讓民眾獨自去面對水利署與專家學者一面倒的說詞,這對自救會而言「情何以堪」。

電話洽詢黃國昌瑞芳服務處陳志強秘書表示,委員要求召開今次專家座談是因為民眾對壩址地質有疑慮,需要更公正第三方釐清爭議,黃國昌委員雖無法親自出席,但絕對關注自救會的訊息並始終與反水庫自救會保持密切聯繫,針對個別質疑部分不予回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