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與太陽光電win win!桃園青農結合雲林光電場,代耕烘焙仙草茶

農委會推動營農型光電綠能設施,結合農業與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遮蔽率不得超過四成,農作物產量則須達七成以上。但日照減少不免影響農作物生長,該如何平衡兩者成為難題,農委會桃園區農改場(以下簡稱「桃園場」)則試驗在太陽光電板下種植仙草,媒合太陽光電業者及青農投入,生產高經濟價值仙草烘培茶,不僅產量達七成,且因為田間管理簡單,業者更易投入。

桃園市青農與開陽光電公司合作於雲林縣土庫鎮追日型太陽能電廠種植仙草,桃青農特別載運溫室設施專用小型農機具前往施作(圖片提供/桃改場)

桃園青農代耕、烘焙仙草茶

桃園場去年在農委會新農業旗艦計畫下,負責研究太陽光電下的農作物,但北部光電場域少,因此與雲林開陽光電業者合作。桃園場副場長傅仰人表示,去年在雲林土庫鎮光電場域兩分半地上,試種17種作物,包括仙草、莧菜、小白菜、萵苣、觀賞花卉等,針對各作物做適應性評估,而今年更擴大仙草種植範圍,媒合光電業者跟桃園青農投入仙草種植。

目前合作模式由桃園青農負責人力、機具、種苗,從整地、鋪設銀黑色塑膠布、機械種植、機械採收仙草菁、運送至製茶廠、加工製茶;光電業者則支付代耕費,生產風險由光電業者承擔,所生產仙草茶產品歸開陽光電業者。不過,傅也表示,以後如果模式穩定,也可將技術轉移,在地農民就可以直接跟光電業者合作。

政府推對營農型光電綠能設施政策,但太陽能板下作物日照受限,不免影響作物生長,桃農場副研究員賴信忠指出,太陽光電有經濟價值,但農地仍要回歸農地農用,如果找到適合的農作物,維持產量七成以上,其實對兩個產業都有利。

現況來看,光電業者租農地後會自己管理,但原本不是農業耕作的人,今天去管理農地,就會碰到人力跟技術問題,無法把一塊地種好,喪失農業生產力,「太陽光電能板下,不是不能種農作物,而是他們種不好、不會種,應該回歸到專業經營,讓代耕農負責種植,發揮土地耕作價值。」

仙草種植10天後,存活率達99%(圖片提供/桃改場)

光電板下種仙草,產量約七成

去年桃園場試種的仙草桃園2號,雲林縣仙草乾產量共計9,329公斤/公頃,較北部地區產量7,318公斤/公頃多出27.5%。傅進一步表示,仙草主要產區在北部,一般都是露天栽培,但在雲林光電場試驗過後,發現效果不錯,即使有遮蔭對產量影響也不大;甚至在南部夏天來說,有點遮蔭對仙草生長還比較好。

「架設太陽能光電板多少都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只是影響到哪?是否在可接受範圍?」賴信忠進一步解釋,雲林追日型太陽能板光電場域,是架設一整排的太陽能板,但排跟排之間會有三米多空隙。在遮光板下的產量比起一般露天種植,差異大致在三成範圍內;而不在遮光板下的,產量還比北部露天種植多27%,「主要是因為南部日照時間長、溫度高。」

除了產量穩定,仙草也具有高經濟價值潛力,近年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開發成仙草烘培茶,新竹縣關西鎮農會及桃園市楊梅區農會更開發出多樣仙草產品。傅指出,過去都是等到六至八個月,將仙草整株採收,現在新生產方式,是採嫩梢作為仙草茶包,一年就能夠採收四次。

仙草投入成本低、田間管理簡單

吸引光電業者另外一個重點則是仙草不用另外搭設施,且管理工作簡單。傅指出,初期業者投入成本不用太高,加上又有不錯的經濟價值,業者比較能夠接受。賴也表示,試驗的十幾種作物其實都能種,「但光電場管理人力、技術不足,我們只能挑好種、管理簡單,經濟價值好的。」仙草生長力強、病蟲害少,管理過程只要做好水份跟雜草管理就好。

「業者對專業作物栽培不熟悉,所以媒合桃園青農跟雲林太陽光電業者合作,青農過去幫他們種。」傅解釋,仙草作物栽培技術主要還是在北部,因此一開始是由這些有仙草栽培專業的農民下南部幫忙。

賴指出,仙草主要產區在北部,南部沒有這個耕作習慣,仙草再好種他們也不敢種,因為沒那市場,不知道賣去哪,所以這次也跟茶改場合作,研發出仙草茶包,「讓當地農民看到仙草怎麼種、怎麼賣。」

除了南部較少耕種仙草,光電業者與農民間的不信任也讓兩者合作困難。賴解釋,光電業者跟在地農民很少合作,光電業者租農地架設太陽能板後,農地不敢釋出給農民耕種,怕產量不到七成被撤照,「而農民則是因為農地被租走,找不到地可租或是租金變高,不高興,兩方就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因此這次也希望做出成功樣板,找出兩者成功合作模式,目前看起來是還不錯,至少不至於虧錢,賴表示,「今年如果業者有能力,也可以直接去跟在地農民合作,最主要還是回歸專業分工比較正面,讓業者發電、農民種田,達到雙方平衡。」

0.25公頃仙草,利潤粗估11萬1360元

桃園場也初步估算,青農代耕費、資材成本等,0.25公頃種植成本為80,500元,每次採收成本22,000元,預計採收4次,總生產成本為168,500元。仙草茶產品以每公斤批發價150元,預估產值279,860元,扣除生產成本168,500元,預估利潤為111,360元。

不過,傅也說,目前還是試驗階段,還未完全成熟,產量也是以小面積去估算,未來大面積種植後數字才會更精準,還要進一步把農作物適應情況、生產模式、經濟效益評估等資訊做更完整研究。

整地前先以肥料撒佈機撒施有機質肥料(圖片來源/桃改場)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