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拍西瓜田(壽豐印象提供)

「算西瓜算到很火大」~財金博士發展高空盤點,號召全國空拍一起幫農友

空拍機緩緩升起,在西瓜田上空來回巡視,看哪株葉子黃了,哪些葉子捲了,哪顆西瓜小了,兩台空拍機、20分鐘、七甲西瓜田巡視完畢。花蓮壽豐印象創辦人盧紀燁與團隊成員陳哲銘,兩人去年五月開始研發「高空影像盤點農作物技術」,利用空拍機拍攝西瓜田,一張張照片最後拼成一張大圖,掛上地理資訊系統,便能清楚看見每顆西瓜狀況,「甚至車子車牌都看得清楚。」

八年前,盧紀燁因為父親出車禍而回到花蓮壽豐,「回到鄉下看到人口流失,鄉下沒有年輕人。」加上當時碰到文旦滯銷,農民苦無銷售管道。因此盧紀燁利用自身財經及網路專長,創立「壽豐印象」農產行銷網路平台,幫助小農做行銷,產品包括壽豐西瓜、鷹獵米、栗子地瓜等。

(左)盧紀燁與(右)陳哲銘(攝影/劉怡馨)

空拍機巡田 即時發現問題

花蓮西瓜主要在三月種植、五月底開始陸續採收,越長越大的西瓜撐開葉片,自田裡探出頭來,高空下俯瞰,渾圓、青綠的西瓜,在田間一一排列整齊,而農人每天去西瓜田裡巡田、剪藤、疏果,確保每顆西瓜都能長得又大又好。

「七甲的西瓜田,農民去巡要花好幾個小時,兩台空拍機20分鐘結束。」盧紀燁與陳哲銘開發「高空影像盤點農作物技術」,從拍回來的照片裡,就能看出西瓜葉子黃、捲的情形。農民即時得到資訊,就可快速應對,「我們像觀眾一樣,忠實紀錄西瓜田發生什麼事,建立起數據庫。」下次類似情況再出現時,農民有之前的數據資料,便能做出更準確的應對方法。

「有問題的西瓜照片,你都不用跟農民說什麼,他就知道這株有問題。」盧紀燁表示,藉由拍攝累積的照片,農民可以回推這株西瓜的成長狀況。

西瓜植株生病,透過空拍農民一目了然(壽豐印象提供)

「算西瓜算到很火大」 盧紀燁發想高空盤點技術

當初研發這套高空盤點技術,其實是盧紀燁對於每次盤點西瓜感到困擾,自家有七甲西瓜田,「每次西瓜都算不好,很火大。」人工盤點西瓜很辛苦,要花上兩、三天,自己算都頭暈了,「而且那是心理層面很累,當你要交割這個西瓜田,是最累的時候,你要猜數量多少、品質好不好,跟對方講價錢。」

當盤商要來收西瓜時,要怎麼知道有幾顆西瓜?「這情況是買方盤一次,我自己又盤一次,那如果有誤差,我們又要再一起盤一次,講不清楚,花太多時間在爭執上面。」如果有個第三方公正方式,將資訊公開透明化,農民利用這技術,提供確切數量資訊給盤商看,幾株幾顆可以清楚了解,再去看怎麼喊價。

人工盤點西瓜辛苦也不易預估(壽豐印象提供)

建立「農作物平台」 農民入門門檻低

兩人的目標是以這套「高空影像盤點農作物技術」為基礎,打造出「農作物平台」。陳哲銘解釋,農民如果田太大,管理不方便,就可用空拍機自己去拍一輪,然後把空拍的圖片上傳到平台,平台就會把照片拼接完成,農民只要登入,就能看到田間所需的管理資訊。

陳指出,台灣有空拍機的人非常多,有些是購買玩具心態,這些閒置能量可以進到平台,幫忙農民拍攝空拍圖。盧也說明,由於目前團隊人力、經濟都吃緊,並沒有多餘能力幫農民拍攝西瓜田,但「農作物平台」即將上線,以後如果有農民需要幫忙拍攝,也可以到平台發需求,那就有人去幫忙拍農田,可能收成時候送一包米、西瓜等,達成兩邊互利模式。

除此之外,未來更希望做出「開心農場」效果,消費者可以看到整顆西瓜的成長歷程。「你說要幫助農民,但還是要回到農民能夠多賺錢去思考。」盧指出,農產品從產地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上利潤最高,那就要去思考消費者要什麼。

而臉書上紅極一時的開心農場便提供了靈感,盧表示,未來消費者掃一掃QRcode,可以得到西瓜整個生長歷程,類似縮時攝影的概念,手機一掃就可看到西瓜從小時候到長大,消費者就會非常想買。

還在田間的西瓜(攝影/劉怡馨)

兩人團隊零背景知識 「碰到的全是困難」

盧紀燁與陳哲銘皆就讀於東華財金所博士班,並沒有圖資相關資訊背景,開發起來困難度更高。「這幾個月來,遇到的全部都是困難,沒一個是簡單的。」陳哲銘道出,剛跨進來有很多術語都不知道,做了蠻多錯誤嘗試,台灣沒有這種農業用途的類似平台,要自己不斷嘗試、摸索。

但陳哲銘倒是樂觀地想,「過程中成就感很高,本來以前沒有這平台,現在能夠做出來給大家看,」且直覺上這對農民很有意義,實際也能做出來,這樣就足夠。

「還負擔得起,又是做對的事。」盧紀燁也同樣認為雖然面臨的都是困難,卻仍要繼續做下去。而對創立壽豐印象近八年的盧紀燁來說,人才流失是最可惜的事,做農業需要兩、三年才會開始有些成績,「我們不是個完整產業鏈,你進來就是得死。」中間人才不斷來來去去,「不該期待誰伸手幫你,應該是自己想辦法趕快壯大,留住人才。」

創立壽豐印象近八年的盧紀燁(攝影/劉怡馨)

回到農村「陪農民解決他們的問題。」

作為從外地回到農村的人,盧紀燁選擇陪農民解決他們的問題。「從來沒想過要改變他們,我想說陪他們就好,改變是我自己的事,不關他們的事,有些農民太老了,不需要再叫他們改。」不覺得一定要從事良好生產、提高產量,「像我爸78歲,你要叫他再做多少?最好從十甲變成兩、三甲。」

盧紀燁指出,這些老農要「動」,但是不要「勞」,年紀越大,體力就往下降,「他們心態就是我還要再拚,但這是不對的。」最好是交棒第二代,這樣也能導入新科技,因應未來農業,讓農業走得更好,「基本上,農二代都會用這些科技,這樣就好了,不可能叫老人去飛空拍機。」

資訊透明,不只農業賺錢,整體交易市場都會獲利,「想像之後農作物平台上線,台灣每天有100台空拍機在飛,農地資料很快就會收集完。」盧舉例,像高麗菜常發生爆量問題,運到台北果菜市場產量大爆炸,才開始啟動收購機制,可是如果先在田間取得這些數據,提早四、五十天因應,就可以做更好的控管。

盧紀燁與陳哲銘構築農作物平台(攝影/劉怡馨)

期望壽豐作為智慧農村起源

農村普遍面臨缺工問題,盧指出,除了讓青年回鄉、開發省力農機,「還是要趕快轉型成智慧農業。」比如開發的「高空影像盤點農作物技術」這套系統,可以準確知道田間狀況,那期望未來開發便宜儀器,只要讀完圖資系統,這台機器可以準確地在田間採哪顆西瓜、拔哪棵草。

而陳哲銘也說,農業應該要朝向精緻農業發展,結合電腦、電機等,但現在沒有農業大數據,要先建立基礎資料庫,才有機會解決農業問題,因此農作物平台除了提供使用者使用之外,也是在收集資料。兩人期望慢慢導入智慧農業,讓壽豐成為智慧農村的起源,盧紀燁更打趣道,「以後我們這邊就變農村矽谷。」

「夢想很大,但還是要回歸現實,一步步做好,先把平台處理好、空拍機處理好,價值就很高。」盧紀燁認為,「重點是你要跨出那一步,」即便錯了,去學習整個錯誤過程也很好。他深知整體農業環境不佳,卻不自我設限,決意「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西瓜固然沉重,夢想,卻隨空拍機冉冉上升。

空拍西瓜田(壽豐印象提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