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少價揚,風雨之中蕉價起死回生│去化半月,農民拚鬥展現情義

5月31日起,農委會啟動收購香蕉機制,15天之內,總計去化1,462公噸香蕉。恰恰在此時,6月14日下午,熱帶性低氣壓進入台灣,高屏地區出現大雨,截至今天(6月15日)中午為止,屏東累積的最高雨量是436毫米。

在人為去化與大雨影響的雙重影響下,香蕉價格明顯上揚,據台北果菜拍賣市場統計,今天的香蕉到貨量為五十五公噸,比之前動輒七、八十公噸少很多,特優香蕉的上價是1公斤31元,而下蕉價格也有一公斤16元。

風雨之中,香蕉貨少價揚,蕉價終於起死回生。

位於香蕉園邊緣的香蕉樹,因為迎風遮蔽少比較容易倒株(攝影/李慧宜)

大雨導致部分災損 無法收成 香蕉集貨場去化壓力大減

今天一早六點多,很多人還在睡夢之中,不過由盤商和蕉農共組的社群軟體已經開始叮叮咚咚響個不停。高雄盤商一早開出青蕉(尚未催熟無法上市的香蕉)收購價,A級貨上價14元、B級貨中價9元,比先前的上價12元、中價6元各高出2元和3元。不過,價格雖然提高,早上來交香蕉的農民卻寥寥無幾。

在政府收購香蕉去化的時期內,盤商今天主動調高收購價,是因為昨天下午,熱帶性低氣壓進入台灣,高屏地區出現大雨,截至今天中午為止,屏東累積的最高雨量是436毫米。農民表示,下大雨香蕉園積水嚴重,部分香蕉樹被風吹倒,貨車進不去園子載香蕉,乾脆休息等雨停再說。

至於在集貨場內公布收購價的白板上,盤商已經省略去化價格1公斤5元的標示,主要是因為大雨造成貨源減少,農民送來的青蕉已經無須再淪為去化的次級品。連日守在收購場的農糧署與地方農業局人員,難得可以輕鬆聊天,也不用再拿著鐮刀在香蕉身上劃下一刀刀的去化痕跡。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從5月31日起,政府開始啟動收購香蕉機制,截至6月14日為止,15天之內總計去化了1,462公噸香蕉。這一波香蕉爆量價跌引發的風風雨雨,也隨著熱帶性低氣壓的到來,暫時告一段落。

對政府與農民來說,去化是最後不得不的手段,不把次級品去商品化,品質好的香蕉無法回復應有的價格水準(攝影/李慧宜)
在香蕉去化期間,農糧署會固定派員監督去化工作是否確實(攝影/李慧宜)

集貨場的江湖味 人與人 人對香蕉 都有情有義

回顧十五天以來,各地去化格外品香蕉的集貨場,幾乎天天人滿為患、車水馬龍。每天早上,蕉農載著一車車的香蕉,到集貨場領牌、排隊等盤商協助分級,分級後先將A級貨、B級品裝箱送進冷藏室後熟,再將C級貨也就是要去化的格外品一籃一籃地倒在場外的空地旁。

6月13日這天早上八點,62歲的旗山蕉農盧泰乙拿到20號的牌子,他跟其他也在排隊的農民一起聊天哈拉。沒過多久,盧泰乙一看到25歲的陳政璋也加入排隊行列。他好奇地問:「你阿公是不是旗山農會以前的理事長?」

陳政璋回答道:「對啊!我爸爸是以前負責果菜運銷的主辦。」

盧泰乙又問:「這些香蕉是你種的?」

陳政璋說:「是我跟我阿嬤種的。」

不等盧泰乙提問,陳政璋雙眼泛水、嘴唇微微發抖,馬上轉頭對記者說:「小姐,你看看,我阿嬤明明知道車上有很多是要給刀子割掉的去化品,可是她還是很疼惜這些香蕉,不只用棉被一層一層鋪好,還用海綿把一托一托的香蕉包起來。唉!這些老人家,真的對香蕉很有感情!」

才25歲的陳政璋出身蕉農世家,他跟83歲的阿嬤一起管理三甲地的香蕉(攝影/李慧宜)

不只農民對香蕉有情,農民與農民之間也是有義。排隊的人會主動幫已經輪到分級的農民從車上取出香蕉。一人一手一托香蕉,分級速度加快,聊天吐槽也越來越有趣。像是在場農民都笑盧泰乙怕老婆,盧泰乙反而說:「我哪是怕老婆?我喜歡被老婆壓在底下啦!」一時之間,哄堂大笑。

在集貨場裡,蕉農有如一家人,一起笑看人間。

盧泰乙是旗山著名蕉農盧廷之孫,盧廷在香蕉銷日的全盛時期曾經管理40甲的香蕉園,規模之大數一數二。至於盧泰乙,雖然耕種面積只有7分地,不過他從今年起已經完全不用除草劑,他說香蕉研究所的人員建議他可用草生栽培來減緩黃葉病的發生,這也是他認為自家香蕉漂亮的主要原因。(攝影/李慧宜)

 

顧好品質 是蕉農唯一可做的事

無論農民們彼此認不認識,經過這場蕉價下跌的風暴,大家也都熟了。63歲的蕉農林阿姨,只要有空就會到集貨場幫忙搬運和整理香蕉。她說她一輩子種香蕉,早就已經習慣這樣的場合。她強調,「沒有外銷市場可以跑,香蕉只能在國內市場賣,貨太多就要犧牲比較差的,不然品質好的香蕉價格會起不來。」

種七分地的盧泰乙也如此認為,他不斷跟身邊的農友說:「市場價格不是我們訂的,我們管不到,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香蕉種好,漂亮的香蕉來到這裡不用怕!」

果然,等到6月13日下午兩點多,盧泰乙載來的香蕉分級統計之後,成績斐然。A級貨1033公斤乘以12元、B級貨120公斤乘以6元、去化的C級貨75公斤乘以5元。在蕉價慘跌的這個時候,盧泰乙賣了1228公斤的香蕉回收13,941元,平均一公斤青蕉價格還有11.3元,而他「蕉」傲的神情完全寫在臉上。

到了中午,林阿姨終於願意坐下來用餐休息(攝影/李慧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