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是南台灣重要的雜糧作物,目前栽培面積達5,500公頃以上,主要用於製餡、製作點心等食品,目前主流品種為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95年育成的「高雄9號-紅寶」,占總栽培面積的70%。為了提高紅豆的品質與產量,高雄場經多年努力,育成了顆粒特大、顏色鮮紅、產量高、適合機械採收的紅豆新品種「高雄10號-紅玉」,將有助於提升國產紅豆在市場的競爭力。
高雄場 長指出,為改進目前紅豆推廣品種的產量及加工品質,高雄場多年來不斷利用雜交育種法進行紅豆品種改良工作,選育出優良品系「KA84-07-63」,經過10幾年的試驗、評估,於101年7月3日經專家學者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紅豆「高雄10號」,商品名為「紅玉」。本品種的優點有:(1)顆粒大、產量高。(2)種皮薄、顏色鮮紅。(3)田間薊馬危害度較輕,可節省防治成本 (4)結莢位高,適合機械採收。
高雄場農藝研究室陳助理研究員玉如進一步說明,紅豆高雄10號因屬特大粒型,百粒重平均21.5公克以上,種皮薄、硬粒少,煮熟後綿密,食味品質佳,除了可加工製成豆餡外,也可以整粒加工為各種休閒食品如甘納豆、蜜紅豆、紅豆湯等。其公頃子實產量平均較高雄8號增產21.0%,較高雄9號增產10.4%,農藝特性佳,很適合農友栽培。
本品種將依據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向農委會申請植物品種權,並授權產業界繁殖運用,預計推廣後,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加工品質,預期將受到豆農、加工業者及消費者的歡迎,有助於台灣紅豆產業的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