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透南風。旬味》半山林間出好筍

半山林間出好筍

順應季節,吃在地,食當令。竹筍自早以來,只要對應到了季節、配合土壤環境,不太施用肥料就能在自然中生長。從北到南,一年四季都有各式竹筍品種輪番上市,利用不同竹筍的風味選擇適合的烹調方式就能享用簡單美味。

位在台灣南方的高雄,因地勢、氣候關係,是台灣竹筍的重要產區,而隨著海拔、水氣與土壤的差異,生產的竹筍種類也不少。甲仙境內竹林處處,以桂竹筍、麻竹筍與轎篙竹筍居多,尤其更是麻竹筍的重要產地,產季約在農曆六至九月間,可供鮮食外,更適宜加工製造調味筍及筍干,民國70 年甲仙農會為推廣麻竹筍,設置竹筍加工店,並外銷日本長達11 年,深受日本消費市場肯定,穩定筍農收益,也為台灣爭取不少外匯,據說當時日本拉麵裡的筍干很多都來自甲仙呢。

鄰近甲仙的杉林、六龜同樣是以麻竹筍加工為主,竹筍品質好,產量減少價格漲時,連警察都得出動加強巡查,就怕農民心血白費了。六龜區還有著相當特別的高山水梨筍( 又稱大胖筍),生長海拔400 至1000公尺,每支重達五公斤以上,口感如水梨般細嫩,可燉湯、清炒或做生鮮沙拉,是六龜地區的特殊產物。

平地區域的大社、燕巢、大樹、田寮、美濃、旗山等低海拔山區,沿著阿公店溪、美濃溪、楠梓仙溪等水系溪流沿岸,都是生產新鮮綠竹筍、烏殼綠竹的好環境。尤其每年夏季多雨季節,溪水、雨水充足,讓竹林開始快速冒出竹筍,直到秋天來臨為止,水份飽滿的竹筍味道非常鮮美。除了鮮食外,古早味的筍絲、筍醬、蔭竹筍、酸筍等加工品,都是常見的家庭食材,在地媽媽利用筍子就能變化出各式料理。

芭樂養大的綠竹筍青農

來到大社觀音山下盧定楠的家,座落在淺丘高處的屋子有璞真的農舍氛圍,屋前依著坡勢即是自家的土芭樂、綠竹筍園,這裡水源良好有水生的空心菜可採收入菜,他與母親、妻兒住在這裡,耕作著父祖輩傳承下來的田園,可以體會得到他取名「永田農家」的心境。

「我家種土芭樂已經四十年了」,本期的主題是竹筍,但這場對63 年次農友盧定楠的採訪,卻先從土芭樂熱絡地開啟對話,我們打趣地說:「你是芭樂養大的耶!」這一天其實更像是好友聚會談談別後的這段日子,盧定楠昔日與我們同在採訪領域而熟識,如今他是高雄首位通過綠竹筍產銷履歷驗證的青農。

筆者深刻地記得,與盧同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進修時,他的學年作品《月仔》以母親為紀錄主角呈現上一代農村女性的韌性,有一鏡頭是他騎打檔摩托車載著兩簍沈重芭樂去市場販售,開啟我們對他從農的認識。21 歲時盧定楠因父親遭逢交通事故受傷無法再務農,他便接起父親的擔子,每天清晨五點先作農或上市場販售,工作結束再趕著赴校或上班,如此日復一日。

那麼,農業對他而言是包袱嗎?曾在電視台上班,取得碩士學位後自立門戶開設傳播公司的盧定楠表示,從未想過要放棄從農,甚至當對多年傳播工作已感疲憊時,家中的田園是他莫大的支持與資產,而轉業的契機,是四年前拍攝「高雄市農業故事」,接觸的十多位農業前輩皆年收百萬以上,給予他挑戰專職務農的決心,現今種植土芭樂二分地、烏殼綠竹筍五分地、綠竹筍二分地,其中以市場區隔性較大也較少農民種植的綠竹筍為主打產品。

青農盧定楠說,家中一直有種烏殼綠竹筍,但他開始專職務農時期望能接受竹筍的栽培管理輔導,而前往桃園農改場向人稱「臺灣綠竹筍之父」的張盛玄習得科學栽培法,回家後改造部分筍園,栽植綠竹苗時培土二米高以便利排水,灌溉、施肥採噴灌作業,並改變割筍方式,一年多後成功種出筍形漂亮如金牛角、鮮甜水嫩的綠竹筍,並且農藥零檢出、通過產銷履歷認證。現今正逢產季,歡迎於週末前往微風市集拜訪「永田農家」攤位,一嚐這觀音山下的好味道,而我們今天享受朋友特權吃一桌濃濃筍味農家菜,更是幸福。

延伸閱讀

旬味電子書櫃線上閱讀
http://agri.kcg.gov.tw/?pn=ebook_more
當期免費索取點
https://goo.gl/i5fQ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