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細心溝通,讓公有地行動更順利

文/圖: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發生在公有地上的建置行動,如果沒有持續地和在地溝通,往往容易因大眾不了解而遭受投訴或反對。無論是社區種樹、種菜、蓋公園,還是藝術創作,透過簡單的小小舉動,就能和在地保持溝通,讓公有地行動更加順暢。

梧桐基金會推動建置公有地食物森林以來,也曾走過類似的路,從規劃到實際動土,歷經了數十個月的溝通期。在向政府單位提出建置計畫前,我們辦理了一整年的相關講座,走遍台灣各地,將「食物森林」這四個字重複傳遞給大眾,並激發大眾對於這一詞的美好想像。這中間,還要非常感謝西雅圖必墾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的兩位創辦人應邀來台,與我們親自拜會雙北、新竹、台中市首長,引起媒體和大眾的關注,讓政府、大眾開始慢慢了解所謂「公有地上的食物森林」究竟會是甚麼樣貌。有了基礎的了解後,才有辦法談實際建置。

要在公有地上動土,涉及的對象包含土地所有單位、土地管理單位,以及周邊的使用者。除了事前親自拜訪各個單位取得同意,開始建置時,在現場與路人保持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以下分享四個小撇步,歡迎有需要的您參考。

  1. 立一塊簡單的牌子:寫上計畫名稱、主辦合作單位、介紹計畫的網站,並留下聯絡方式,就能告訴大家這塊地即將發生甚麼事,一來幫助人們了解計畫緣由,二來藉機宣傳召募志工,三來,若現場發生狀況,也有人可即時通報。
  2. 與主管單位分享好消息:主管單位也需要被鼓勵,只要有民眾給予正面回饋、很多人參加活動、或有媒體報導,都可以在適當時間點回報主管單位。
  3. 公告活動日期:設計一些小活動開放大眾參與,或大膽邀請路人一起工作,就能讓大眾對您的計畫更加了解,同時,也會對您和您的計畫產生信任感與歸屬感。
  4. 持續更新現場狀況:只要每次有新的進度,就可以立一個新的牌子說明,並發布在網路上。如此一來,有些人就算沒有辦法親自到場幫忙,也能保持參與感,並期待未來完成的樣貌。

細心溝通,能讓公有地行動更順利,除此之外,更要感謝每一位貢獻時間勞力和美食的朋友,讓環境行動成為輕鬆趣味的活動。竹北食物森林社區營造計畫持續進行中,歡迎您加入行動https://www.wutong.org.tw/21522/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