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適度干擾剛剛好,給台北赤蛙的暖男農法

體型纖細修長的台北赤蛙。(阿里磅農場供圖)

 

一般既定印象會認為,野生動物都喜歡純天然、杳無人煙的棲地吧?可是自然界中,有些動物反而更喜歡適度干擾的里山環境!台北赤蛙就是其中一例。

買一塊荒地,復育自然烏托邦

位於北海岸石門的阿里磅地區,早年層層座落於山谷的梯田栽植了許多茶樹,還於日治時期出了許里、謝泉兩位知名的茶師,所製作的紅茶盛名海外。然而在1980年以後,隨著紅茶外銷停滯、在地人口老化,茶產業逐漸走向凋零,當地的稻作休耕了,山坡上的茶園也長滿雜木,成為荒煙蔓草的次生林。

直到1997年,在王德昌的發起下,找來了六十個家庭集資將阿里磅其中一片荒地買下,組成阿里磅農場,他們以自然復育為目標,將場內的池塘維護整理,營造出有深有淺的水池,搭配一旁的水圳與溪流活水,讓不同種類、不同棲地偏好的蛙類在繁殖季節各有所居。而阿里磅做為北台灣台北赤蛙族群最為穩定的棲地,農場也特別於淺水池栽種睡蓮等浮水性的水生植物,讓台北赤蛙能在此盡情繁殖。

為台北赤蛙量身訂做的除草法 

只是,王德昌也觀察到,在農場外的其他區域,自八○年代農作停擺後,居民改領休耕補助維生,然而,在每年仍需除草才能受領補助的前提下,老一輩無力除草,多半直接噴灑除草劑,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於是他舉辦工作假期,號召志工協力除草,近年林務局更以生態給付的方式,鼓勵在地居民捨棄除草劑、改以機器割草。

為了持續復育台北赤蛙,阿里磅農場也與台北市動物園合作,提供種源採集、水質監測、食性調查等項目。且根據研究,比起次生林或高大的草叢,台北赤蛙更喜歡人為開墾過的農地,因此在地居民刈草時會刻意保留三十公分高,或除草後以草覆地,以維持田間土地的濕度,讓這些仰賴皮膚進行呼吸的蛙類,能在濕氣充足的環境下活動。

日治老紅茶的復耕之路

當自然生態逐步復育的同時,林務局也希冀找回在地的特色產業,讓生態與居民的經濟活動能兩方兼具。而其實,阿里磅在日治時期以「硬枝紅心」茶種所製作之紅茶,風味獨特、外銷價格好,且不同於大葉的阿薩姆紅茶需要加奶、加糖,小葉的硬枝紅心具有特殊果香,不需加糖就富有微甜茶韻。目前阿里磅地區已有兩位茶農復育此老品系,林務局近期也向農民採種,預計擴大種植、輔導在地產業,讓阿里磅的梯田景觀、傳統茶師、早期的製茶機,能再次攜手重現往日風光。

位於石門阿里磅的梯田景觀。(阿里磅農場供圖)

 

阿里磅於日治時期盛產紅茶,至今仍保留許多茶廠古蹟。(阿里磅農場供圖)

 

早期農民於開墾時運用當地的火成岩,就地取材為石砌的梯田護坡。(阿里磅農場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