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北漂者的獨白∣我在台北有塊田

我叫阿默,老家在新北市樹林一個叫作柑園的農村,戲稱自己為北漂者,是因為畢業後跟其他年輕人一樣得到台北市工作。家鄉,對我而言,就是臥城,一個每天通勤2小時回來睡覺過夜的地方。

2016年,我意外成為一名返青,更意外得到某個農業頭銜,取得並執行農委會水保局的回農計畫,大張旗鼓訴說著個人鄉愁與略帶青澀的夢想。順著一波返鄉熱潮與地方創生議題,著手與幾間大專院校合作推動USR(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高教深耕和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從過程中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與實際關注地方議題。這樣看似順遂的返鄉尋根之旅,帶著一種浪漫又文青的氣味,只是隨著2018年年底延續性計畫未通過,自己也急著喊暫時。

你是哪裡人?∣屬於個人的地方認同

「地方認同」是環境心理學常提及的一種認同模型,是一種個人對於地方(例如家、社區或家鄉)的一種情感依戀。Lalli (1988)學者研究發現,雖然長時間居住某個地方久了也會產生地方認同,但往往不及人們對出生地類似銘印效應(imprinting)的高度認同。

迄今3年的返鄉尋根之旅,我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認識家鄉,帶著學生走讀社區前,總是焦頭爛額忙著準備導覽資料,或是演講前一刻才開始背誦家鄉資料。這些過去考試不會考的鄉土教材,成為工作的一部份後才慢慢顯現價值,這便是我理解的地方認同,又或是,我的工作就只是扮演一位返青或是青農,操練著生澀不熟悉的農村口號與動作。

「我是誰?」演講開場的自我介紹,對家鄉的認同感,便是在不斷複誦家鄉名稱的過程中慢慢組織成形,流進血液。
陪同台北大學社會學碩士生一同作田野調查

我是誰︱我是柑園人

「(台語)哩系ㄌㄟˋㄚa孫厚,看你的臉就知道你是誰的小孩了!」徒步農村最常聽到這句話,原本擔心被當作陌生人,下一秒就被領進屋裡喝茶,報阿公名字就可以換來滿滿笑臉還有故事,這種被當成自己人照顧的感覺好溫暖。

摸索家鄉的同時,我也帶著鄰近台北大學的學生認識在地,最終目的是希望地方感可以透過上一屆學生帶下一屆學生,如同農業傳承般不斷累積並持續。

台北大學社工系學生,因必修課《社區組織與發展》參與柑園農村社造,分享者為去年《農業合作》修課學生,參與柑園最大民俗活動迎尪公。

與台北大學必修課程《農業合作》合作,邁入第2年,今年演講時先請上一屆學長分享社區走讀的心得。

演講隔週是社區走讀活動,活動兵分3條路線,由上一屆學長姐擔任農村小老師帶領學弟妹。

對於多數習慣都市生活的學生而言,農村的新鮮有趣大概是建立在不需要再有下一次,沒有責任自然能輕鬆體驗。而都市生活與農村生活平行並存的時空脈絡下,中午割稻飯的共食與溫度,希望能成為一段留存學生心中的記憶,讓有些人願意來年再來,成為帶領學弟妹的農村小老師。

我的家鄉︱柑園

我的家鄉柑園,為一特定農業區,擁有極肥沃的沖積土壤,昔日一度成為台北米倉,但隨著政府鼓勵休耕和欠缺灌溉水源,良田變成休耕田和違建工廠。其中南園里與柑園里部份區域被劃入北大特區,因而區隔成新舊城區,以北二高為界,一邊為農村,一邊為都市計畫區,壁壘分明。

都市化帶來都市膨脹,也帶來了農地他用的需求,首當其衝便是舊農村的農田。

為了舒緩交通,農田徵收作為道路,先有三鶯二橋,緊接著是紓解交流道車流的馬路直接切過有機農場的邊緣。倡議農業三生(生活、生產、生態)與都市發展2個向來是既衝突又矛盾的發展方向,而農田在主流價值下必然優先犧牲,就像1950年代政府政策「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一樣。當我回到故鄉執行青年回留農村的政府計畫的同時,隔壁村的村民正舉著手牌抗議農田徵收作為捷運用地,而我也在一疊厚重的公展文件中,看見祖先留下來的農田躺在地目變更的清單當中。

老家三合院擺放著翻修殘破磚瓦屋舍的紀念照片,我心底知道,或許有生之年,年輕氣盛所經歷的返鄉的一切,終將深埋下一波怪手挖穿的礫石堆中。

照片提供︱王秀雲校長

二十年前,國中母校王秀雲校長帶著我們,在農田變身北大特區前,深入農村認識家園。二十年後,我回到家鄉開始整理阿祖留下來的三合院,作為一個農創空間推農村社造。

照片提供︱王秀雲校長

只是,無論二十年前或二十年後,都市化只會更嚴重,農村與農業的命運仍舊相同。下一波青年回留農村,對土生土長台北的年輕人而言,大概會是屋頂菜園或是LED植物工廠。

媽媽:雖然我不是出生在這,但我的孩子是!

北大特區是目前全台社區人口密度第二高的社區,機緣巧合下認識一群很特別的家長,晚上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到農創空間談論合作。

許多北漂者記憶中的古厝都已變成水泥大樓,又或是物換星移人事已非,阿公阿嬤過世後,農村食物與風景成為封存的記憶。

一位抱著小孩的媽媽望著我說:「雖然我不是出生在這,但我的孩子是!」

Lalli (1988)學者研究發現,雖然長時間居住某個地方久了也會產生地方認同,但往往不及人們對出生地類似銘印效應(imprinting)的高度認同。

屬於大人無法挽回的鄉愁就讓它停留在過去的時空,我們真心希望這個空間可以作為孩子們地方認同的起始點。

年末,以柑園在地經驗到台東大學引導學生認識綠島,並完成9年級生視野的綠島企劃,我滿心期待259位學生中,有人能透過認識綠島想到自己的家鄉,進而發展地方認同。

可惜的是,當我回到台北,拆開公文,斗大的「期末審查結果未達合格標準」幾個大字瓦解返鄉3年堆砌的信仰,像恐慌症發作般一件一件質疑每件曾經認為有意義的事。

作為一名北漂者,再熟悉不過都市水泥叢林裡頭的弱肉強食,因此毅然決然再現農業優先犧牲的精神,這趟浪漫又文青的返鄉之旅,隨著2018年年底延續性計畫未通過,暫時中止。

三合院鄰近休耕田因受到計畫影響,八十幾歲高齡的地主阿伯開始主動維持農田樣貌。

農人一離去,草便長了,自然界有它自然運行的模式。地方認同、城鄉對接、地產地消、低食物里程、身後的大花咸豐草引入作為蜜源植物還可作青草茶…身為一名返青,天真認為有能力翻轉農村,最終反而被世道價值給翻轉,那些倡議的價值與努力彰顯自己可以有影響力,一夕間,就像指考落榜,過去的都不重要了。

 

曾經有場活動結束後,幾口家庭的小孩排排坐在打烊的三合院前合影,照片私訊給我時,對方不忘遞上一句謝謝。

慶幸身為一名北漂者,我在台北有塊田。我想,我才是那位該表達感謝的人啊,謝謝你們喜歡我的故鄉我的老家,身為農18代的我,更加感謝前人無私地留下土地,讓我有機會與人分享。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

我走在返鄉的路上,才驚覺家鄉何其遙遠,在踽踽獨行的路上,結識許多夥伴,也許只是相伴一段路程,卻能讓人發自內心長出勇氣再度前行。


柑園五粒金厚網站社區小檔案:柑園GanYuan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分作柑園、東園、西園、北園和南園里共五個里,其中南園里與柑園里部份被劃入北大特區,是一個既農村又城市的社區。五粒金厚是社區五里共好的諧音,社區有你的參與更加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