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是一座博物館01》呂理政:故鄉是營造夢想的神奇之地

文/張雅雲

人類學者總是在前往他鄉,研究、理解和再現他者的路上,然而對於擅於開疆闢土籌設國立博物館的呂理政來說,故鄉宜蘭也總是在心頭。

從1990年代初協助籌設催生台東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1年初回到宜蘭擔任蘭陽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開啟奠基工作; 2002年初繼續投入台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工作。繁重細瑣的博物館籌設工作之餘,他仍撥出時間,溫暖堅定的陪伴宜蘭的博物館運動,並立下一個信念「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是把全縣當成是一個大地博物館的境域,把社區和居民作為博物館運動的參與主體,透過實體蘭陽博物館的建置過程,捲動宜蘭全縣大大小小的地方館舍,串起地方博物館家族的共學支持網絡。「宜蘭是一座博物館」在蘭陽平原上已寧靜流轉20年,這樣獨特的宜蘭經驗仍在滾動前行。

呂理政,宜蘭博物館運動的熱情推手/圖:呂理政提供

走進頭城鎮龜山里的社區活動中心裡,頭城鎮鎮民代表會代表簡英俊說「我們很想做一件事,就是把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如何成立的完整歷程紀錄下來,讓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可以知道社區的歷史。還有之前地方文化館進校園,那個活動很好,可以讓在地學校和社區館有更多互動,還會再辦嗎……」簡英俊和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鄒金玉熱切分享著龜山島漁村文化館2019年的工作計畫。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這不再僅是一位人類學者、博物館專家的理想,它是進行中的宜蘭地方居民的生活經驗,更納入宜蘭縣的縣政藍圖。

故鄉,人類學者心中的神奇之地

大學唸的是人類學,呂理政謙稱「我不是人類學家,是人類學學生」,大學畢業後從事考古相關工作,也做過民間信仰和戲劇調查,1983年呂理政到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開始對博物館有所認識並參與實際工作。1989年呂理政的老師宋文熏教授接受教育部的委託,一項報行政院的國家博物館方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而呂理政正是此案的主要執行者。

當時要寫一個30多億的國家級博物館,根本沒有前例可循,呂理政找國外資料、找國內學者、教育部官員成立一個小組,多方請益無數會議共商之下,終於順利完成規劃報告。送交報告之後,老師宋文熏對他說「 規劃案寫完,這館要開始籌備了,難道你不去嗎?」就這樣呂理政放下台北的太太和二位可愛的女兒隻身到台東,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工作的十年中,同時間也剛好是宜蘭博物館運動萌芽啟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卑南遺址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現地保存博物館,這是台灣首例,到底該如何進行,實在沒人有頭緒,呂理政原本是為了考古遺址現地保存博物館到日本考察一個月,怎麼也沒想到這一次的考察,竟是日後引發夢想的起點,就此開啟他進一步探索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並將此思維模式引入宜蘭的博物館運動。

國營飛鳥歷史公園的特色在於雖然名稱是公園,但並非利用圍牆來做區隔,而是充分發揮總面積約60公頃的「甘樫丘地區」、「石舞台地區」、「祝戶地區」、「高松塚周邊地區」及「Kitora古墳周邊地區」此五區各區特色所建構而成的公園/圖片取自日本國營飛鳥歷史公園網站首頁

飛鳥歷史公園的震撼,田園就是歷史

1993年,僅憑著二頁從日本帶回來的資料,呂理政來到日本奈良縣高市郡的國營飛鳥歷史公園。步出小火車站─飛鳥站,好不容易找到資訊中心,拿了資料後,才發現這國營公園似乎很大,走一天是走不完的,內心不禁納悶著「國營飛鳥歷史公園到底在哪裡呢?」

日本現在的首都是東京,更早是京都,在京都之前是奈良,奈良之前則是建都在現今奈良的北方,那兒是大和王朝最早起源地,是一片丘陵和平原,到現在也是如此。移都之後,歷代的王朝遺跡化,毀壞的自然殘跡就變成一片鄉村地景,這個地方就叫asuka飛鳥,也正是國營飛鳥歷史公園座落的地點。

走了許久,田園還是田園,因為有地方公約,居民不蓋高樓,即便是新蓋的,也要蓋的和傳統的形式一樣,這地方保存千年來的樣貌,並無太大改變。然後,走進其中,田園社區裡散落著日本最重要的古墳遺跡、天皇陵、國家指定古蹟、八世紀的飛鳥寺 、寺廟、石舞台等。呂理政說:「當你遠遠看是一片田園、農村景象,走近卻有這麼多寶藏,全區沒有沒有特別分開哪一個是寺廟、古道、遺址  ……只是很自然地在哪兒,讓人們去發現、看出來,這~~真的有意思、有意思。」

最後離開飛鳥歷史公園那天,下午四點多,呂理政準備去趕火車,剛好幾位小學生下課路經一間古民居,學生的笑語聲身影襯著年歲久遠的古蹟,那一幕深深打動他並按下快門。「天下有這種地方,這些孩子在這兒成長上學,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會去東京、去倫敦或是華盛頓,但他就在這裡長大,他怎麼會沒有家鄉的記憶,一定會有的。」呂理政由衷羡慕。

學生的笑語聲身影襯著年歲久遠的古宅,那一幕深深打動呂理政並按下快門。/圖:呂理政提供

日本國營飛鳥歷史公園的尋訪啟發

呂理政表示,日本國營飛鳥歷史公園這地方啟發了他的夢想,他原本也是比較傳統的博物館思考,當他做這個現址保存的博物館調查之後,同一年再研讀了「社區博物館」和「生態博物館」相關文章,不論是「社區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均特別重視居民參與和居民主導,由居民實際運作,讓居民變成這博物館運作的主要對象。

「要實現,就不能光是夢想,不然人家飛鳥,飛得起來,宜蘭會飛不起來。」呂理政如是認為。所以,1994年蘭陽博物館進入第二階段細部規劃討論時,呂理政就提出「社區博物館」和「生態博物館」概念,尋找廣義的博物館資源,包括自然資產、文化資產 ,還有可以來守護經營這些自然或文化資源的人。

這樣的領悟,讓呂理政興起「故鄉是營造夢想的神奇之地。如果asuka飛鳥他們可以,宜蘭為什麼不可以呢?宜蘭沒有偉大的國寶古蹟,但宜蘭有很多東西,只是沒有發現、展現而己。如果台灣到處都一樣,宜蘭可以『發現』和『展現』就贏人家了,因為我們知道宜蘭承載了多少史蹟、有多少職人,自然、風土、文化 ,講得出來宜蘭就贏了。」(系列待續)

呂理政寫下對宜蘭博物館運動之期待/張雅雲攝

延伸閱讀: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02》除了蘭陽博物館,更值得你認識的「蘭博家族」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03》從觀光吸引目光,延伸「在地知識」的博物館群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