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雅雲
(承前文)2018年底,當宜蘭的社區營造運動邁向25年之際,宜蘭縣府特別籌劃跨年度的展覽「好家在宜蘭─2018宜蘭社造成果展」,這個展覽的地點,不在是文化局,而是在蘭陽博物館,透過為期半年的特展,透過宜蘭社造軌跡、社區面面觀、社區日曆、社造3.0計畫及社區影跡等內容,希望傳達宜蘭人的好家園行動經驗。
為何宜蘭的社造軌跡,會是在蘭陽博物館進行?因為蘭博家族和蘭陽博物館是共生關係,蘭陽博物館在籌劃和興建過程中,也透過蘭博家族的網絡在宜蘭各村落和社區發聲,包含館舍參訪、館舍串連的社區小旅行、館舍入校園、研討交流會等,不論是對縣內的教育紮根,或是對外部傳遞宜蘭人的魅力,放送著「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家園夢想。
蘭陽博物館的策展企圖也再次說明,「整合」已是宜蘭人內化的價值,而蘭陽博物館在推動地方知識和宜蘭大地博物館運動,仍有著必要角色,誠如其單位使命所言「宜蘭是一座博物館,蘭博是認識這座博物館的窗口。」
宜蘭博物館的三階段,從觀光到在地知識
回到蘭陽博物館的經營來看,呂理政表示,宜蘭永遠不會有一間擁有大財力支持的博物館,所以他認為博物館開館過程會經歷三個階段:
一、做觀光型的博物館:
經營博物館要先要有人才算數,蘭陽博物館正式開館後得到熱烈迴響,先有人、縣府才有信心,在第一階段的觀光取向吸引民眾,蘭博可說是不負所望。
二、擔起宜蘭博物館事業的龍頭角色:
宜蘭不是為了做一座博物館才做蘭陽博物館,是由蘭博設立來帶動宜蘭的博物館運動,支撐起地方文化,來守護蘭陽、營造人心。蘭陽博物館館長雖然未擔任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因為單位本身有專業人員,所以要承擔起這責任,目前蘭博團隊很努力,但還沒做到,因為資源的關係,可以再來想想如何來解套。
三、回歸做在地知識型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核心本質是「知識」,第三階段要回到做在地知識型的博物館。雖然目前還無法走上第三階段 ,因為大家實在太忙,忙著為了賺錢、為了營運管理的平衡,所以在地知識型博物館還無法呈現。目前館長已陸續在做博物館整體營造,整頓宜蘭博物館事業,漸漸可以架構起宜蘭的博物館事業,邁向在地知識的博物館群。
呂理政樂觀認為,如果有好素質的宜蘭人,我們就可以保護它的自然、人文資產,別人可能一直流失,但宜蘭會有守護和經營的一群人。

將「宜蘭是一座博物館」寫入縣政藍圖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並不只是文化人的一廂情願,而是從論述到執行的基礎都有。呂理政表示,當年劉守成縣長很慷慨把「宜蘭是一座博物館」寫進縣政藍圖裡,各局處也有了共識,將觀光、教育涵括進來,包含宜蘭縣目前在執行的博物館總體營造也是用這個概念:宜蘭是一座宜居、宜學、宜遊的博物館,環保局和教育局推動「宜學」,觀光局主推「宜遊」,蘭陽博物館則是宜居、宜學、宜遊都得全方位顧全。
從草擬、撰寫和執行蘭陽博物館和蘭博家族計畫,至今18年過去,呂理正認為,也需要逐步修正,「重點是怎麼樣經營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現在要有人去想、有人去改、有人實踐。」
為何台灣需要博物館運動?
作為參與台灣博物館運動多年的資深研究者,博物館可以告訴大家什麼?呂理政表示,博物館可以鑑古知來,就這麼簡單,希望台灣人可鑑往知來,思考台灣人的未來。相同的,投入宜蘭地方博物館運動的歷程,也是為了知道今天為什麼是這樣子?未來的希望又該如何開創。
儘管呂理政已經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職務退休下來,他仍像個博物館運動的傳教士,向更多的社區民眾分享地方和博物館運動可激出火花的種種可能。在他和自己故鄉宜蘭的互動過程中,始終始衷不變的初心,是來自他最根本的信念:「故鄉,是營造夢想的神奇之地。」(系列完)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是一個觀念
是一個想像
是一個工作假設
是一個工作目標
是一個工作計畫
是一個營造故鄉家園的夢想
──呂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