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社揭露,五成乳牛飼育出現熱緊迫、乳房炎等,呼籲制訂福利規範,乳業協會:僅少數個案

(針對乳牛爭議,上下游另推出追蹤報導「酪農:勿以偏概全抹煞酪農努力,動社:政府與乳品業需制訂動物福利指標」請點入閱讀

鮮乳不能只關心價格與品質,乳牛的飼養條件也不容忽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今(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經過將近一年走訪三十場酪農場視察,發現五成以上的台灣乳牛飼育有五大問題,包含了「負能量平衡」、「熱緊迫」、「疾病感染」、「人為干擾」、「專業照護不足」,不但影響動物身心健康,也進而影響牛乳品質。

動社提出三點訴求,包含「制訂動物福利規範」、「制訂牛乳收購動物福利政策」、「乳品檢驗資訊公開」,呼籲政府與產業提升國內乳牛飼養產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回應,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的問題為「少數個案」,認為這些問題確實應該要被解決,但整體產業已經在往好的方向前進,期待未來能與各方進一步對話。

YouTube video

台灣飼養6萬頭乳牛,超量取乳狀況嚴重,未有動物福利規範

陳玉敏表示,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共有553場酪農場,飼養了60523頭泌乳牛,每年約生產38萬6362噸生乳,產值達101億元,但至今卻未有動物福利相關規範。

她說明,台灣飼育的乳牛品種有九成以上為「荷蘭牛」(Holstein),為人工育種的高泌乳品種,平均每天約可泌乳30公斤,比自然狀態下多3-4倍。但荷蘭牛原生長在溫帶,來到台灣後面臨濕熱天氣,高泌乳量對乳牛造成的身體負擔,遠比溫帶地區更大。

此外,在產後六十天尚未恢復體力之時,又會再接受「人工授精」以爭取更多的乳量,一邊懷孕一邊產乳的情況常見;再加上懷孕期間小牛的成長會往內擠壓到乳牛的內臟,造成營養與體力雙重消耗,她表示,這樣的「負能量平衡」為乳牛飼育問題的起因,進而增加乳牛引發各種疾病。

新聞小辭典:乳牛生產後體弱加上大量泌乳,若無妥善照顧將出現「負能量平衡」,亦即能量消耗遠超過吸收,乳牛不斷消瘦,「體態評分(BCS)」流失,提高疾病發生率,包含子宮炎、乳房炎等。根據農畜試所研究,乳牛淘汰主因有六成來自乳房炎與蹄症,台灣乳牛商業使用壽命僅有5.4歲,比國外平均的8歲低。

乳牛體態明顯消瘦,為負能量平衡指標之一(圖片提供/動社)

高溫多濕氣候導致「熱緊迫」,影響乳牛營養攝取健康

荷蘭牛為溫帶牛,原生於氣溫攝氏5-21度的溫帶地區,而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則會對乳牛產生「熱緊迫」,影響乳牛營養攝取。台灣屬於熱帶氣候,陳表示,每年至少有八、九個月的月均溫超過21度,再加上八成五以上的酪農場位於南部,對於乳牛的「熱緊迫」更鉅。

陳玉敏解釋, 國際間以溫度與濕度做計算,衡量熱緊迫的數值標準THI ,若是數值大於72以上,代表有熱緊迫的情況必須排解。根據中央氣象局數值來計算的話,台中以南的 THI 平均值為 74,其中更有四個月期間達 79 – 81,這樣溼熱的環境,對於乳牛的營養攝取與健康皆造成影響。

酪農場環境_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健康受損後,乳牛易受乳房炎、蹄病之苦

「負能量平衡」和「熱緊迫」為對乳牛健康造成影響的前因,而「乳房炎」和「蹄病」為乳牛面臨到的後果。陳表示,飼育乳牛需要足夠的空間,讓乳牛可以有足夠伸展與臥躺的地方。不過,環境潮濕,有些酪農場清潔條件又不佳,乳牛的乳房直接接觸到地面,再加上人工的擠乳方式,擠乳工不熟練、頻繁更換擠乳工,粗暴擠乳的情況仍發生,且乳牛也無法信任擠乳工,種種不穩定的人為管理與環境條件之下,讓乳牛身體欠佳又精神緊繃而導致乳房炎。

乳房炎_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另一個乳牛常見的疾病,則是「蹄病」。陳說明,國內畜舍多為水泥地面,但乳牛先天蹄腿構造適合行走在柔軟的草地上,長期行走在硬水泥上不平衡,造成關節受傷病發蹄病。然而,國內修蹄師卻不到二十位,顯然不足。她表示,正常來說乳牛需要12-14小時的臥躺與伸展時間,讓其四肢放鬆,血液回到乳房,泌乳才會充足。目前這樣的畜社設計,是乳牛飼育問題其中一大原因。

而這種種前因後果也牽涉到國內專業照護問題。陳表示,國內酪農以家族經營為主,酪農場內人力不足,而乳牛獸醫師不到30位,專業修蹄師也不到20位,在各方面的乳牛照護皆量能不足。她解釋,每一頭乳牛的漲乳時間皆不一樣,國外使用榨乳機器,讓乳牛在漲乳時能自動去機器擠乳,穩定擠乳的品質。

畜舍普遍髒污情況_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呼籲三訴求,乳品廠應制訂牛乳收購福利政策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學會強調,國內有許多酪農場在自主管理以及對待乳牛條件上非常用心,號召產業界與學者,關注乳牛健康,並呼籲政府制定更詳細的規範以提升整個酪農產業。

會中提出三點訴求,政府應制定台灣乳牛飼養的「動物福利規範」,從環境、管理等各方面提供酪農更多的輔導;乳品廠應制定「牛乳收購動物福利政策」,不僅在乳品上做分級,好的飼養環境的酪農場也用更高的價格採購,並且在消費端公開酪農場飼養資訊;最後,乳品廠在做生乳檢驗時的數據,以及廢棄生乳量的資訊也應公開,以利檢驗單位做研究與分析,也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更有保障。

台大動科技術系教授徐濟泰:農場可加強自主管理

針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學會揭露國內乳牛飼育問題,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表示,台灣乳牛的擠乳量相對於國外並不算太高,因擠乳量若太高超過乳牛負荷,牛隻健康狀況不好,必須要投入更多成本照顧,酪農場也會受到影響。

徐濟泰說明,目前國內大部分都是使用擠乳室擠乳,牛只要一感覺到不舒服、不安定就會踢人,這樣就不可能擠到奶,不論是哪一種擠乳方式,基本上都是在牛感覺安定的狀態下進行。

至於環境方面,他說明,台灣因為土地狹小,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放牧,都是以室內飼養的牛舍來養牛,為了讓糞尿的清掃更加容易,使用水泥地為普遍也不得不的作法。但讓牛隻有足夠的空間與柔軟的地面是必要的,所以有些農場是一半室內牛舍一半草地或土地,有得則是在水泥地上鋪放粗糠、木屑墊料等,一方面增加地面柔軟度,也能吸取糞便尿液。

徐濟泰表示,國內專業的修蹄師與獸醫師的確偏少,因為農場獸醫師相較貓犬獸醫師來說薪水較少,學生當然會傾向往貓犬寵物方面為未來志向。針對乳牛飼育未來的提升方向,他認為,農場的自主管理為一大重點。包含鋪的墊料足夠與否?墊料對於牛隻是否夠軟?若是鋪設不易吸收糞尿的橡膠墊,清掃時間是否要加快?這些都是現有酪農場可以再去思考的問題。

徐濟泰強調,雖然他以個人觀察經驗或有不同意見,但是樂見有社會團體關注乳牛福利。

動社:走訪近30場酪農場狀況較嚴重,期待與學界更多交流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回應,能夠瞭解徐濟泰以輔導產業的角度,態度上會較保守。不過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實地走訪四大酪農區(彰化福興鄉、雲林崙背鄉、台南新營鄉、屏東萬丹鄉)近三十場酪農場的情形來看,狀況是比較嚴重的。但他也表示,也很希望能和學界有交流,此記者會正是為了想與學界和政府共同討論,不論在酪農飼育方面或是消費資訊方面,都制定出一套規範,才能夠更加嚴謹與全面地檢視酪農產業。

乳業協會:出問題者為「極少數個案」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也到場回應,對於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的五大問題,他表示那是「極少數的個案」,國內的酪農業整體都在往好的地方走,駁斥陳玉敏指出的,約五成的酪農場有上述情況的說法。但他也表示,未來歡迎各界共同討論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改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期盼能與業界坐下來好好討論,在開放酪農業引進外籍移工的同時,得制定好完善的酪農場規範,才能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攝影/段雅馨)

延伸閱讀:

乳牛爭議》酪農:勿以偏概全抹煞酪農努力,動社:政府與乳品業需制訂動物福利指標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