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為什麼聖經裡沒提到糖?

某次參加聖經讀書會,讀到〈哥羅西書〉四章六節:「你們的言語總要帶著恩典,好像用鹽調合,就可知道你們應當怎樣回答各人。」大意是我們說的話要宣揚主的恩典,如同加了鹽的食物一般可口,令人聽得心悅誠服。這時有弟兄好奇問道:「為什麼以加鹽做比喻,而不是加糖呢?糖不也能使食物可口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先在「網上聖經恢復本」網站輸入關鍵字「糖」搜尋,竟沒有任何結果(圖1)。《舊約聖經》〈申命記〉這麼形容迦南地區的豐美:「那地有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那地有出油的橄欖樹,有蜜。」但沒有糖。可見糖在聖經故事所發源的地中海東岸地區,若不是沒有,便是極少見。

圖1:網上聖經恢復本找不到「糖」字。

相較之下,「無花果」在聖經裡被提到57次(圖2),「麥子」有42次(圖3),聖經也常以這兩者做比喻,例如無花果樹比喻以色列國,麥子可比喻真信徒,可見它們是常見的物產。

圖2:「無花果」在聖經裡被提到57次。
圖3:「麥子」在聖經裡被提到42次。

蔗糖漫長的傳播歷程

要知道為甚麼聖經成書時期的地中海地區沒有糖,就得看蔗糖漫長的傳播歷程。根據宮崎正勝所寫的《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作為蔗糖原料的甘蔗原產於新幾內亞與印度,創始佛教的釋迦,據說其家族就是以甘蔗做為徽章圖騰,也因此推測他們曾在喜馬拉雅山麓栽培甘蔗。

西元前一世紀左右,甘蔗傳入中國,直到兩百或三百年後中國人才開始懂得砂糖的精製技術。西元八世紀中期以後,伊斯蘭的大貿易交易圈逐漸形成,甘蔗的栽培也從印度轉移到了伊拉克,並經由賽普勒斯島傳至地中海沿岸。可見地中海沿岸的人認識蔗糖,至少已是西元八世紀以後的事,距離聖經成書的年代已晚了數百年。

在十八、十九世紀砂糖普及前,糖在許多地區都是奢侈品。中世紀的歐洲,十字軍東征時經由威尼斯傳來的砂糖,是當時極貴重的物品,並被當作藥品使用。在戰國時代的日本,糖也是稀世珍品。

漫畫《信長的主廚》有段劇情是這麼講的:在戰國亂世叱吒風雲的武將織田信長,意圖藉由更改年號,昭告天下天皇已承認他為日本統治者。因此,他必須拉攏位高權重的公卿山科言繼,幫他在朝廷說好話。用來拉攏山科言繼的東西,不是金銀財寶,也不是美女,而是甜點!在戰國時代的日本,蔗糖一年的進口量只有150公斤,是一般人難以品嘗的奢侈品,難怪山科言繼難以抗拒其誘惑了。

《信長的主廚》書影。

從珍稀的砂糖到隨手可得的調味料

原本十分珍稀的砂糖,如何變成今日隨手可得的調味料呢?自從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人開始了海外的大肆征服與經濟掠奪,包括砂糖的生產。西元十七世紀荷蘭移民紛紛在南美東北部建造甘蔗的大農場,英國、法國也分別占領牙買加島、希斯盤紐拉島(現在的海地),設立大農場生產砂糖。西元十八世紀時,海地與牙買加島並列為砂糖最大產地。

西元十八世紀,隨著砂糖的生產量激增,原屬於奢侈品的砂糖變成了歐洲人的生活必需品。據說西元 1600 年時,平均一個英國人的砂糖消費量是四百公克至五百公克,十七世紀時約是兩公斤,十八世紀時則增加至七公斤。換句話說,至少在歐洲,砂糖成了平民也能享用的甜味。

不過,砂糖普及的代價,是黑奴的血汗。種甘蔗需要極龐大人力,而歐洲人的故鄉無法提供,於是引進黑奴填補人力缺口。不用說這些歐洲人從非洲掠奪的黑奴在甘蔗農場的工作多麼粗重嚴苛,單是將奴隸從非洲運至美洲,就是一段艱辛航程。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著的《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如此描述奴隸船的環境:「每個奴隸獲分配的船上空間大約四平方英呎(1英呎約30.48公分),還不如一口棺材。他們不可能轉身或移動,以湯匙的姿勢,堆疊在自己一洼又一洼的糞尿當中。此外還有毒臭的腸胃病、被鐐銬割開而化膿的傷口,在如此噁心惡劣的環境不是只待幾分鐘幾小時,而是好幾星期。」

現今沒有黑奴,農工環境仍然惡劣

即使在沒有黑奴的現今,中南美洲甘蔗農場的工作環境仍然惡劣。2017年3月的報章雜誌曾流傳一則新聞:台灣在中美洲的邦交國尼加拉瓜近20年來受原因未知的腎臟病影響,許多青年或中年男人死去,不少村落甚至成為「寡婦村」。死者多數是甘蔗田農工,專家推測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工作環境,同時沒有足夠防護對抗田間使用的劇毒農藥是致病主因。許多蔗田農工家庭的小孩,即使父親、兄長死於腎病,長大後仍別無選擇的到甘蔗園工作,繼續暴露於熾熱的太陽、劇毒的農藥。

不能因為砂糖在現今是唾手可得的產品,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它們在古代也是如此隨處可見。在砂糖普及的背後,是對黑奴的剝削,農工的血汗。相信博愛慈悲的上帝,不會希望人們壓榨被他們視為低等的種族、階級,並心安理得的享受那甜蜜的滋味。

參考書目

1.網上聖經恢復本, http://www.recoveryversion.com.tw/Style0A/026/bible_menu.php。

2. 宮崎正勝著,陳柏瑤譯,《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新北:遠足文化,2013。

3.梶川卓郎, 西村滿著,許任駒譯,《信長的主廚》,台北:東立出版,2017。

4.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著,潘勛譯,《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新北:大牌出版,2018。

※2023年作者補充:這篇是2019年寫的舊文章,2023年我對此文補充新內容,另投稿於《宗教裡的科學》雜誌第6期:〈使徒保羅沒吃過糖?⸺談蔗糖的普及史〉https://tian-di-ren-tao.blogspot.com/202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