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日本核災沒死傷?受害者:災難仍在進行式,污染土壤無解,核食存在風險

為釐清日本核災死傷真相,及核食是否安全等議題,「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日前邀請日本核災受害當事人來台,由日本東京都前國立市長、全國地方議員政策中心所長上原公子,和前福島縣雙葉町町長井戶川克隆(以錄影方式呈現),以及能源專家賀立維博士出席。

會上反駁台灣擁核方提出之日本核災及核能議題的說法,諸如「擁核團體聲稱核廢料可再利用」、「前總統馬英九稱核能並未造成死傷」、「災區食品的開放與否問題」等。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指出,去年(2018)的以核養綠公投,沒有經過充分溝通,不僅沒有事實認識,也並非以核養綠,根本沒有養綠,而是騙取選票的的虛假詐騙行為。而前總統馬英九指稱「無人因核能死亡」,這種說法對日本核災災民而言是很大的震驚跟衝擊。

陳弘美會長召開記者會指控擁核方蓄意製造假新聞騙取選票、民眾必須取得真正資訊,了解核食安全疑慮的問題所在(攝影/林吉洋)

雙葉町長罹癌:曾相信核電安全,懊悔不甘

雙葉町町役所在核電廠的三公里遠之處,原雙葉町長井戶川克隆在災後堅守雙葉町,待所有町民避難後,最後一刻才撤出。井戶川先生目前已罹癌治療當中,由於無法與會,特別錄製影片提供證言。

影片中井戶川先生首先對災後的台灣援助表達感謝,他也坦言災前因為核電廠提供的回饋金、工作機會而積極擁核,這是所有偏遠地區接受核電廠的共同理由。災後他非常懊悔以及不甘,東京電力公司跟日本政府說核電十分安全,再三保證核電廠不會出問題。結果一旦發生事故卻全部推給「意外」,東電公司跟(日本)政府至今仍未道歉。

311災前,井戶川町長任內英俊的模樣(井戶川提供)

雙葉町長井戶川表示:避難時,只能提著兩袋東西。因為大家以為很快就可以回家,後來發現,要回家拿的時候已經不行了,因為整個家全部都受污染了。

井戶川町長在避難時落魄的樣子,身上兩袋的物品是全部的財產(井戶川提供)

井戶川:日本政府隱瞞隱瞞輻射值資料,災害仍然發生中

井戶川表示:「福島縣雙葉町原本出產非常可口的稻米,現在事故後,農田已荒蕪成一片雜草。全福島200萬人口,有10萬人成為災民,不知何處棲身。災後受污染土壤無法處理,就興建永久性儲存設施儲放核污染廢棄物,完全沒有顧慮到居民的心情,簡直是把災民打下地獄去。」

井戶川並指控日本政府隱瞞輻射值資料,「一些學者是被錢雇用來說謊,他們說『沒有受輻射超過一個毫西弗的人』,但是核災當時他在外面暴露的輻射值就是一毫西弗的四千倍以上。實際上,輻射線持續外漏,災害仍然發生中。」

井戶川痛心指陳:「日本諺語有一句話『說謊的人早晚會變成小偷。』核電廠就是欺騙人的架構,利用能源危機、金錢跟就業機會作為誘餌,掌權者利用這些恐懼或者欲望,去餵養許多人,操控許多經濟弱勢的偏鄉接受核電廠。」

災前,雙葉町役場外是一片美麗的稻田(井戶川提供)
災後的雙葉町役場外只剩一片荒煙蔓草(井戶川提供)

井戶川:日本政府施壓台灣開放核食,十分不妥

過去日本政府宣傳核電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然而外務省委託調查,核災處理成本大約是國會年度預算的2.3倍以上。日本經濟研究所預估處理核災至少80兆日圓。井戶川認為高階核廢料至少需要一萬年,成本應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井戶川指出,福島縣至今仍充斥著輻射線,說福島安全的人,都不住在福島縣內。核電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卻把整個日本都犧牲。作為受害者,他沉痛呼籲,不要讓核電破壞整個地球。

現在日本政府仍在施壓,要求台灣政府開放進口福島縣的食物,但他認為核災後的食物仍非常危險。

上原公子:我們不只是受害者,更是加害者

1986年車諾比事件後,當時仍在生活協同組合的上原公子為了孩子的食物安全,開始關注食物安全問題。比方說日本的義大利麵,從義大利進口,但是義大利卻是受車諾比核輻射塵的影響範圍,當時民間就倡議改由加拿大進口。

上原表示,因為身為母親、身為消費者,希望孩子可以吃到無污染的食物。然而生產者也是很辛苦,生活協同組合與生產者達成共識,只要有微量污染的食物,也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上原強調,必須小心避免自己成為加害者。

上原說,「攤開亞洲地圖,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核電廠,表示我們都有可能成為核災的受害者,我們也都有可能是加害者。為了安全存活下去,當然有權利拒絕食用有安全疑慮的食品,我也希望大家也能夠下定決心,不要成為加害者。我們應該也要站起來反對核電廠的存在,避免成為加害者。」

上原公子從生活合作社開始關注核災食物,並參政曾經擔任東京都國立市長,目前是全國地方議員政策中心所長(攝影/林吉洋)

日「核災關聯死」的人數達3676人,應嚴肅整體看待

關於台灣方面有人提出「核能到現在為止幾乎沒致死」的發言,上原公子深深被震撼、衝擊。「我聽到台灣有人發言,核能並未造成死亡,我聽到這個發言非常震驚。日本政府去年發布的資料,核災相關聯死亡,當時包含海嘯在內,一共有一萬六千名死亡者。」

「在核災之後,因為核災相關狀況而在災後死亡的人數有3676位。這三千六百位死亡者,跟核災是否有直接關聯,並未有答案。但如果沒有核災的話,這些人並不會死亡,這是事實。」上原公子表示。

失去家的打擊,高齡者失去求生意志

在核災相關死亡者當中,福島縣佔去60%,這些人很多都是不得已、因核災必須要離開故鄉避難的人。核災剛剛發生的時候,他們以為很快就可以回家,沒想到核災避難生活會非常的漫長。

上原表示,核災避難漫長無期,在餘生內回家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連「家」都被污染,「紀念照片」都無法取回。這種絕望感,突如其來失去「家」的打擊,導致許多人絕望,失去求生意志。

因為核災發生時,大家以為應該撐一下就過去了,等到得知事實「不知道何時能夠回家」的時候,大家就動搖了,特別是高齡者失去求生的意志。

上原表示,現在日本的核災受災者正開始提起訴訟,控告日本政府跟東京電力公司,要讓外界知道,核災災民避難生活非常慘烈。

超過六十九位福島居民選擇自殺,了結毫無希望的餘生

除了第一時間因核災直接死亡的人之外,避難過程漫長的擁擠、等待,讓許多長者在避難過程死去。災後的現實是,就連正常健康的人,都可能因為沒有可以回去的故鄉,而喪失生存的意志,很多人自殺死亡。

上原表示:「我手邊有四年前(2015)資料,有六十九位福島居民自殺的資料。所以說核災沒有造成死亡,這是錯誤的。未來還有一類高危險群,就是核災後進入現場工作的勞工,高達十萬人,這些人也有很高的機會,出現死亡。」

災後目前273位孩童發病,是一般情況的六十倍

上原表示,車諾比核災後的後遺症之一,是有很多小孩得癌症,現在日本對這個狀況也感到非常憂心。福島地區38萬孩童,都有定期健康檢查追蹤。

可能因核災導致的甲狀腺癌,必須以十年為單位追蹤。最近發現,甲狀腺癌的情況已經浮現。截至今年六月,已有273位小孩發生癌症,80位已經開過刀了。這個比率與正常狀態相比,超過六十倍以上。然而福島縣仍對外表示,這個問題跟核災沒有因果關係,但是從客觀條件來看,這的確是核災帶來的影響。

福島土壤要運東京奧運,被東京拒絕

上原表示,現在福島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收集受污染土壤的太空包,堆得跟山一樣高。把受汙染的土壤搬走,或許輻射污染的劑量會下降,可是受核輻射曝曬的山林,經過下雨,污染的土壤也會繼續流下來。

「這些受污染的土壤,量實在太多,政府一下子說要做那個、一下子研究要做這個,其實就是核災事故無法處理。」這些污染土壤的解決之道是?有人提議要讓受污染土壤再利用,例如作為路基,於是有人回應說,東京即將籌辦奧運會,應該先運到東京使用,結果被東京拒絕。

福島距離東京200公里遠,由於風勢助長,污染物質隨風飄散移動,東京的一些學校土壤,也受到污染影響。事實上各個地方政府處理時都非常的困擾,最後這些問題,可能都是丟給下一代去處理。

核食是否安全?檢驗方式爭議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表示,核災區五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進口問題,雖然公投得到否決的答案,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粗糙,只有分化台灣跟日本,民眾卻沒有得到真實的資訊。

「現在任何台灣政治人物到日本,日本政府都提出要求,要進口災區縣食品,台灣政治人物非常為難。實際上災前、災後檢驗的標準有極大差距。災前的食品檢驗,是必須將乾燥的食物磨成粉,再送檢驗。災後的食品檢驗,是直接在生食的狀態下檢驗。」陳弘美提出背景說明,並邀請專家賀立維博士解釋檢驗技術。

賀立維提出,食物在未乾燥的情況下檢驗,含有水分,而水分本身是輻射很好的一種屏蔽物品,不易檢測出輻射殘留,所以必須在食物乾燥的情況下,擺在特殊的容器內測量,才會比較準確。

賀立維質疑,現在的檢測是表面表驗,但很多食物的輻射累積在生物內部。台灣目前測量輻射的設備不足,每年要測數萬件,其實無法防範可能的風險。他認為,現在台灣沒有充足的檢測能力,無法確保污染食品進口的可能性。

賀立維博士認為災後核食問題依照目前核食的檢驗技術有缺漏,檢驗能力亦不足,應從源頭部分阻絕核食物進口(攝影/林吉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