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是一座博物館07》珊瑚法界,護衛南方澳珊瑚文化的「家。博物館」

文/張雅雲

午後走進南方澳的小巷弄,穿梭中總有驚喜。有年代久遠的豬肉攤、有古意的中藥房和棉被行,當然少不了客人滿座的米糕店和海鮮小吃,空氣中浮動著漁港獨有的腥鮮味和重油味,這是小地方的日常。

靜靜座落南方澳巷弄的珊瑚法界博物館

來到南安路和民生路的交叉口,一棟白色三層樓的建物格外引人注目,一樓木窗邊有棵矮松和黑石,些許日式庭園的味道,牆上懸著一圓型白底黑字遒勁的「珊瑚法界」,英文的「Coral Museum」低調說明這是一家博物館。屹立20年的「珊瑚法界博物館」已從第一代賴榮興館長交棒第二代賴元淵,多年來持續實踐著「家,遮是博物館;博物館是家」的概念(註),訴說著一家人護衛一座南方澳珊瑚產業文化的堅定心意。

從珊瑚產業,走向保護珊瑚

珊瑚產業曾為南方澳帶來繁榮盛世,不論是珊瑚船、珊瑚加工廠、機械維修工廠等產業周邊,為在地生活交織出獨特的一面。「很多人看了我們的館和我爸的珊瑚雕刻作品,都以為我們財力雄厚,其實我們家是困苦出身。」賴元淵說。

賴榮興年輕時跟著父親做豆腐,轉做珊瑚是因為弟弟看到南方澳珊瑚產業興起,很多人靠珊瑚討生活,弟弟於是去學珊瑚加工,結果跟加工廠買了一部機器。「那機器的價錢是當時賣一年豆腐也還不完的。」賴元淵説,為了幫助叔叔還清機器費用,於是父親也投入珊瑚加工。

原本人稱「豆腐興」的賴榮興秉持苦幹實做的精神,到珊瑚加工廠收購廠家不要的珊瑚碎料,幫廠家掃地清理地板的碎料,這些帶回去的碎料,賴榮興再一一打磨成光亮碎片。1976年正值南方澳珊瑚產業的顛峰時期,賴榮興從事珊瑚代工,確實改善了一家的生活。

但也因為目睹台灣的寶石珊瑚一船一船被送往日本、義大利,賴榮興有感於「把台灣海洋資源不斷賣到國外,自己跟機器人沒兩樣」,而「被賣出去的珊瑚也猶如台灣早期檜木的命運」,賴榮興有了要為後代子孫保留珊瑚的初心。

珊瑚法界館長賴榮興/圖:珊瑚法界博物館提供

珊瑚不該只是加工,是用心保存的藝術品

1987年起,在妻子支持下,賴榮興開始自掏腰包收購台灣特有的珊瑚原石,結束珊瑚加工廠,和雕刻師外甥合作,從珊瑚加工員轉變為珊瑚創作者,賴榮興堅信珊瑚不該只是謀利工具,而是值得用心保存的藝術品。

珊瑚名列佛教七寶己有千年歷史,在金、銀、琉璃、水晶、珊瑚、琥珀等七寶之中,只有珊瑚是有生命的寶石。傳統珊瑚加工廠把珊瑚取下切塊,不是磨珠,就是做成戒面,成株的則做成神像出售,篤信佛法的賴榮興看到有生命的珊瑚被隨意支解,著實心疼。

後來因興趣開始鑽研盆栽,賴榮興得自賞石、玩樹的啟發,展開他在珊瑚雕刻上的獨特風格,「一理哲,萬理通」是賴榮興最常和人分享的心得。找到保住珊瑚生命的方式,賴榮興以細膩觀察和手法,在創作融入佛法哲理,將珊瑚雕刻拉至藝術層次,風格強烈的作品開始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賴榮興館長的創作/圖:珊瑚法界博物館提供

將自家改建,成了地方博物館

「如果有好作品就賣掉,結果還是和以前一樣。」,於是賴榮興堅持一件也不賣,但為了緩解買房的經濟壓力,還是忍痛出售一批作品到日本,此後賴榮興一直堅持「不賣作品」的原則。

1997年因為認識台大城鄉所宜蘭工作室主任王惠民和陳育貞,二人對賴榮興的作品和理念深受感動,並鼓勵這般饒富地方特色和文化意涵的作品,可以用私人博物館的概念,讓更多人了解。這建議也讓賴榮興振奮,在苦思如何保存和推廣珊瑚文化的路上,有了一線希望之光。在學者肯定和家人支持下,賴榮興將自家改建,1999年1月23日「珊瑚法界博物館」正式開館,豐富了宜蘭縣風起雲湧的地方博物館運動之實踐。

2001年在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林奠鴻的鼓勵之下,賴榮興步上社區運動,投入地方文史工作。此後,賴榮興除了珊瑚創作之外,關懷的對象也從珊瑚擴及南方澳,諸如南方澳的海、南方澳的船、南方澳的每一港口,草根庶民和在地文化,這些都是他想紀錄保存的。2003年賴榮興成立南風澳文史工作室,投入田野調查並出版了五期的社區報《南風澳地方誌》,而田調過程中蒐集到的千張老照片和珍貴文物,後來賴榮興也都捐贈給「蘭陽博物館」收藏。

賴榮興創辦了五期社區報「南風澳地方誌」/圖:珊瑚法界博物館提供

賴元淵笑說:「父親去做文史,完全樓歪,但投入地方文史,更激發父親紀錄地方的使命。」從大二就回家協助的角色,到後來因母親和父親生病,賴元淵逐步擔起珊瑚法界博物館營運的重任。

面對父親的執著,在現實面珊瑚法界博物館營運的分寸拿捏之間,那股來自父親賴館長的無形壓力,對賴元淵來說或許是修行的一課,他總是全力成全父親的心願,並試圖撐出些許新的空間或可能。

二代接力,從返鄉青年到中年大叔

對多數的南方澳人來說,小學、國中還有著南方澳的記憶,賴元淵說:「巷弄是孩子的遊戲場,豆腐岬游泳是男孩子的夏日必要,高中起可能會有離家到宜蘭或羅東住校的經驗,如果上大學就離家更遠了。」不過因為父親賴榮興在自家成立珊瑚法界博物館,投入南方澳的文史調查,賴元淵的離家返鄉之路有了轉折。

兒時的南方澳印象就是一個很漁村的漁村風情。賴元淵說,有3月23的大拜拜和旗魚陣、船長捉海龜或是鯨魚,那年代沒什麼生態保育觀念,南方澳物資很豐裕,吸引很多人來南方澳。賴元淵就讀南安小學時全校有1300人、一班有50多人。現在兒子也讀南安小學,全校只有200多人,班上只有16位同學,從小學生人數不難看出南方澳的沒落。

家是博物館,相信二代賴元淵也這般情感繼續傳遞給兒子

「大學畢業,對地方根本不會有什麼了解,當然不要回來,同學留在南方澳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學美術的賴元淵,回家返鄉全然是因為父親的期望。

「回家,並不是有什麼太熱血的故事,唸大二時1999年珊瑚法界開館缺人力,爸爸希望家中孩子支持,所以姊姊和我全都回來幫忙,那時的我就拍照紀錄,是跑龍套的角色。」一場場的地方耆老訪談、辦社區報《南風澳地方誌》,協助父親出版專書《珊瑚王國─台灣寶石珊瑚產業》、「賴伯伯說故事」系列童書,及辦理文史講座,慢慢的從紀錄拍照幫忙的過程中有了轉變。

畢業後的賴元淵在家全職打理館務,一家人用行動支持父親的理想。也在這般的過程中,賴元淵對南方澳有了重新的認識、有了熱忱,開始對自己的故鄉有想像。

早期珊瑚法界的展示/圖:珊瑚法界博物館提供

無法靠文史撐起一家經濟,活化博物館業務

當父親賴榮興館長全心要完成專書《珊瑚王國─台灣寶石珊瑚產業》,而現實是無法靠文史撐起一家經濟,賴元淵和母親只好抱頭苦思「如何增加收入」,賴元淵說:「傳藝大街開幕沒有店家願意進駐時,我們也去試過駐點,但珊瑚和一般人的生活還是有距離,後來也是撤點。」。2010年賴元淵正式擔起珊瑚法界博物館營運長的角色,年復一年更務實理解營運一個館的可能和考驗。

2018年是珊瑚法界博物館成立20週年,賴元淵卯足勁辦了許多活動。賴元淵在臉書專頁如是寫下「這一年珊瑚法界博物館二十歲了!這二十年變化,對於以一個家庭組織成的小博物館來說,就好像換了一個世界,館長當阿公變成老爺爺!小博物館多了2個小搗蛋好吵!我從大學畢業生變成快要邁入40的大叔!」賴元淵也自問,開剛館時秉持的理念現在是否改變?又,當初想要做的是否還沒完成?

藝空間.咖啡館.南方澳

結婚後,在自己故鄉紮根的連結感更深,心思所見所聞也都圍繞著自家的博物館。賴元淵說:「和太太去日本旅行時,看到日本很多藝術家或是創作者把自家佈置成一個私人館,有家的溫馨,又有個人風格的創作分享,那樣的氛圍完全切合他自己心底對於一個家的博物館之想像。」。

得自日本小型博物館的啟發,賴元淵接手館物之後,更豐厚家是博物館的感覺。

旅行的感動見聞也化為他豐富珊瑚法界博物館的諸多實驗。想起以前媽媽總會在家中泡咖啡招待來訪的朋友,那股「款待」的心意賴元淵記在心底。

「但,我媽有些咖啡放了很久也還在泡,實在不OK。」

於是賴元淵踏入咖啡世界,學習品賞味道、手沖技藝、機器設備等知識,在珊瑚法界博物館的一樓設立了咖啡吧檯,把父親的珊瑚和母親的咖啡融合成「珊瑚咖啡」;心儀於日式私人博物館那小而美、小而豐的雅緻,家中放了幾年的原木,賴元淵手工訂製成一張厚質有溫度的大桌,朋友和訪客來了可以在此喝茶、喝咖啡、話天南地北;美術的底蘊讓他在空間陳列設計可大顯身手,館內的某一角,彷彿都散發著日劇場景的魅力,大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映著古松樹影,窗前二張對望的舊式沙發,有著一股寧靜對話的張力。

地方小學來珊瑚法界校外教學/圖:珊瑚法界博物館提供

付費導覽,要讓博物館走的更遠

在賴元淵和太太的巧思規劃下,一樓是溫馨的咖啡館,訪客可在此休息,欣賞寶石珊瑚飾品、紀念品和相關書籍出版品。「禮品展售品」區的物件,也有些是出自賴元淵的手作。

二樓是「寶石珊瑚文化空間」,深度介紹南方澳文化、珊瑚產業興衰、珊瑚種類等主題,此區是鄰近中小學認識地方文化的寶庫,常有學校來進行校外教學;三樓是「典藏珊瑚藝術館」,是賴榮興館長數十年來的雕刻創作,以佛法哲理為創作主題的珊瑚雕刻,配合珊瑚原石的原生樣態,賴館長的創作常常讓首見者有「哇~~」的震撼和感動。

此二區採預約購票付費導覽,也是賴元淵試圖在低度商業運作模式中,找出一條可走得長遠的路子。「但近二十年了,很多臨時散客進來,聽到要買票才能參觀,就自動轉身。」賴元淵一臉無奈地說。

珊瑚文化面臨時代考驗

作為珊瑚法界博物館營運長,賴元淵笑說,自己不僅要會導覽解說,還要會打磨珊瑚戒面。

「你們這裡有幫人磨珊瑚嗎?」

「有啊,阿伯你是要送兒子,還是送媳婦?」

過往南方澳的珊瑚外銷日本、義大利居多,但珊瑚船長總會留幾隻不錯的珊瑚料,在特別或重要日子,委請加工廠磨成珠寶戒指或是項鍊,作為贈與賀禮,這似乎是南方澳專屬的人情。

賴元淵說,每隔一陣子都會有人來詢問。當有老伯用手帕包著珊瑚原料,要找人幫忙打磨做成珊瑚戒面時,就會知道附近有人要結婚了。但,曾幾何時珊瑚船少了,加工廠消失得更快,2019年又收掉了一家,這樣的南方澳珊瑚文化傳承也面臨了時代的考驗。

其實營運長更得多才多功,煮一手好咖啡、更換時常因潮溼造成短路的展示櫃照明燈、參與復刊的《南風澳地方誌》編製、文創市集擺攤邀約或是邀請青年返鄉演講,更重要的是要對南方澳事物永保好奇探索之心。例如:每到過年前姑姑和鄰居阿姨到館內索取珊瑚的保養油,說是要給媽祖抹臉的,保有家鄉熱情的他,當然也會跟去一探長輩阿姨們「如何幫媽祖抹臉」,拍照紀錄寫成臉書上的分享文也是自然。

期待,珊瑚咖啡又一章

賴元淵透過珊瑚咖啡把父親和母親的理念心意加以融合

如果說第一代開館是為了守護珊瑚,那接下承傳的第二代的理念是全家一起守護這使命,賴元淵很清楚「珊瑚法界的核心精神,就是父親珍惜守護珊瑚的心。」

守護父親傳承下來的使命,就是讓更多人理解珊瑚文化之美。有父親厚培的珊瑚文化養分,有母親示範的咖啡款待心意,賴元淵把「珊瑚咖啡」放在心上和行動,這是對家人的傳承的心,也是他想努力的方向「因為南方澳還沒有什麼咖啡館,更不會有第二家珊瑚咖啡」。

賴榮興、賴元淵這對父子對珊瑚、對鄉土的守護之心,也正呼應著宜蘭博物館運動的催生者呂理政老師所說的「守護蘭陽,營造人心,守護家鄉的人愈多,相信宜蘭一定會愈來愈好。」

珊瑚咖啡

註1:蘭陽博物館在2012年出版了《家,遮是博物館:宜蘭博物館家族導覽手冊》一書介紹12個家族館舍的故事。12個館舍故事裡,有些是用自己的家當作博物館,有些是家族參與經營,也有打造家園新意義的社區博物館等類型。 作者黃淑瑩表示,書名取國語的「家」與台語的「遮」(tsia,這裡)同音的雙關語,是要凸顯地方小型博物館的角色,而「珊瑚法界博物館」就是家博物館的原型。

註2:珊瑚法界博物館 CCCB Coral Museum參觀資訊

http://www.coralmuseum.net

TEL:  03 – 996 3355
開館日期:每週三.四.五.六,歡迎大家購票預約專人導覽參訪,支持地方小館
開館時間:AM 10-12 PM 01-05,1樓。珊瑚咖啡館提供咖啡茶點消費。(持全票,免費招待咖啡飲品)

地址: 270宜蘭縣蘇澳鎮南安路220號 [MAP]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