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帶魚熱銷中國,捕撈不設限,漁業署預告搬運船直航,是否衝擊漁業資源?

0804補充:漁業署預告「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草案,引發各界擔憂將造成白帶魚浩劫。該草案預告期僅有14天,即將於8月9日截止,多個公民團體呼籲各界踴躍連署,請漁業署暫緩《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確保台灣沿近海漁業資源永續。(連署請按此)

白帶魚為我國沿近海捕撈的重要經濟魚種之一,肉質細嫩深受國人喜愛,過去以內銷為主。近年中國對白帶魚需求大增,台灣搭上中國白帶魚熱潮,沿近海捕撈的白帶魚經小三通銷中,數量大幅攀升,根據海關統計,從民國104年銷中僅36公噸,至民國106年大幅攀升至6525公噸,107年更再度翻倍,高達1萬3千720公噸。

因應白帶魚熱銷中國,漁業署昨日預告訂定《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將開放搬運船透過指定漁港直航中國,大幅降低運輸成本並縮短航程,預估將有更多台灣捕撈白帶魚銷往中國。然而,我國沿近海究竟有多少白帶魚資源量,是否足以支撐持續性的大量捕撈?除了銷中之外,台灣每年消費多少白帶魚數量?漁業署坦承目前並無統計,亦無卸魚申報資料可供參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國內對白帶魚文獻甚少,對族群數量等一無所知,唯一能確定的是,白帶魚無法養殖,一旦捕撈到的白帶魚體型越來越小,便是過度捕撈的警訊,為避免重蹈鲭魚、海參等過度捕撈的後塵,應在白帶魚的生殖週期做禁捕,以保永續海洋資源發展。

白帶魚(圖片來源/徐承堉)

中國瘋白帶魚,台灣大幅開放出口

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每年捕撈白帶魚數量超過一百萬噸,仍遠不足供應需求,大量從其他國家進口白帶魚,台灣也搭上銷中熱潮,外銷數量驚人成長。漁業署表示,白帶魚出口目前透過高雄或台北的小三通航線,多以冷凍貨櫃外銷,運輸費用較高、售價較低,業者反應希望能比照石斑魚活魚搬運船方式,開放漁船載運新鮮的活體或冷藏白帶魚出口中國,增加外銷競爭力。

漁業署昨日預告訂定《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針對冷藏、活體白帶魚外銷至中國,準備開放搬運船登記直航指定港口,僅開放漁會所經營的漁船參與作業,運搬船以6艘為限,作業許可期最長為2年,屆滿前3個月內,可重新申請作業許可。

白帶魚汛期自8-9月起至隔年3-4月,由於汛期將至,此管理辦法預告期只有14天,若外界無異議,就會盡快公告試辦。

白帶魚從海洋到中國餐桌,成本將更低廉,銷量更大

目前白帶魚大多數於北部夜晚捕撈冰藏,駕船返港後,經由東北角的八斗子、萬里等漁港與中盤交易,將漁獲作國內市場及出口分流,國內市場的部分進入漁市場拍賣系統,出口的部分則以20呎冷凍貨櫃裝箱,交由商船做運輸,欲出口到中國的部分主要走小三通管道,到金門報關、經廈門進入中國市場。

該出口途徑需要花2天左右的時間,運輸成本分成3個部分,第一為陸運,晚上捕撈白帶魚,白天從東北角出發,抵達高雄時已經傍晚;第二為航運,傍晚從高雄出發,抵達金門時已是隔天下午過後;第三為航運,到金門後做報關,最後抵達廈門時繳納關稅,完成程序時已和捕撈時間相距2天。

漁業署預告的的新法,針對出口至中國的白帶魚,將不再需要經小三通途徑,可直接將捕撈冷藏後的白帶魚送達指定漁港,例如新北的澳底漁港,由運輸漁船至海巡署做出關申報後,即可出關將白帶魚送達至中國指定漁港卸貨。

修訂後的出口途徑僅需1天左右,運輸成本省去一半,也僅需要航運,縮短運送時間,可讓白帶魚鮮度、品質更佳,將更具市場競爭優勢。

台灣白帶魚從小三通出中國(圖片來源/徐承堉)

徐承堉:無捕撈限額及資源管理,台灣漁業資源恐遭浩劫

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表示,近三年來中國市場對白帶魚的需求大幅成長,中國沿近海並無足夠白帶魚資源去滿足需求,轉而向各國進口冷凍白帶魚,但口感及品質和市場需求有落差。而台灣與中國海域相鄰,白帶魚生長環境重疊,捕撈的白帶魚狀態相近,加上運輸路途短、鮮度提高成本下降,可預期將有大量台灣白帶魚出口,填補中國境內白帶魚需求。

徐承堉表示,漁民收入增加雖為好事,在沒有任何捕撈限額的情形下,極可能造成提高捕撈頻率,對於台灣本地消費者、環境永續、漁民來說非常不利。快速且大量出口白帶魚到中國,會排擠國內白帶魚的供應,造成國內白帶魚價格提高,而頻繁捕撈會使白帶魚族群縮小甚至消失,白帶魚一旦消失於環境中,所有漁民都無法再以白帶魚為收入,國人再也吃不到。

徐承堉認為,新法應搭配捕撈限制,可於運輸船做運輸限制,例如最高額度為一萬公噸,以此限制回頭去控管捕撈量。同時,針對特定魚種應設外銷上限,才能將珍貴海洋資源留在台灣沿近海海域。

圖片來源/徐承堉

研究員:台灣對白帶魚研究甚少,若體型變小則為警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國內對白帶魚的文獻甚少,對於白帶魚的族群大小、數量及幼年時期的生長位置一無所知,但能確定的是,白帶魚因為移動方式和其他魚類不同,無法做養殖。

鄭明修建議,一旦白帶魚捕撈的體型越來越小,便是過度捕撈的警訊,為了避免重蹈鲭魚、海參等過度捕撈的後塵,應在白帶魚的生殖週期做禁捕,以保永續海洋資源發展。

漁業署:需建立白帶魚漁獲資料庫,才能談永續管理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回應,《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是為了節省漁民的運輸成本,透過漁會出口可進行卸魚申報,有效掌握並建置漁獲資料庫,對市場價格的波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對於可能造成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王正芳表示,國內並無完整針對白帶魚的調查文獻,但目前應暫時沒有資源不足的問題,至於白帶魚銷中是否將造成過度捕撈的問題,將會持續觀察。未來將先進行白帶魚生態研究調查,確認白帶魚的生活及繁殖方式,並以此資料再行擬定捕撈策略。

卸魚申報比例低,如何掌握資源?

根據漁業署統計,目前全國沿近海卸魚申報航次比例是28.7%,目前只有鯖鰺、魩鱙、珊瑚、飛魚卵這四種漁業有計算申報率,白帶魚過去非政府特別管理漁業,不但無從掌握卸魚申報情形,且難以掌握實際捕撈數量。

對此,王正芳回應,目前的卸魚申報皆為紙本作業,且由船主自主申報,但紙本作業較為繁瑣,目前也正在檢討,正在規劃未來將卸魚申報做電子化,考量選項包含APP開發或是進港過磅時以儀器記錄,電子化執行的難度在於全台共有222個港口,全天24小時都有漁船進出,因此還在評估如何以方便漁民的方式實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