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再爆搶種潮,比警戒值高出3成「紫爆」,專業農:11月恐崩盤

高麗菜再爆搶種潮、亮紫爆警戒!農民看準甘藍今年價格好、加上連日豪雨導致復耕期趨向一致,八月三旬的甘藍供苗數皆超過合理範圍、頻閃紅燈,八月下旬供苗更達713萬株。甘藍生長期約70天,此波栽種潮預計十一月上旬進入採收期,屆時恐引發盛產問題、造成產銷失衡

南部豪雨後菜價上漲、引發甘藍搶種潮,有農民表示,今年首次啟動「生產登記制度」,由政府補助肥料、又祭出保價收購,「農民投入生產的意願當然高!」但也有農民提前嗅到崩盤危機、早早改種其他作物。

對此,農糧署強調,登記制度雖然保障每公斤至少六元收購價,但菜園需符合收購品規,高麗菜均須具備商品價值,「不可超過半數都是蟲咬或爛葉。」同時呼籲農民進場前要評估銷路與風險,應分散種植、減種或行轉作計畫,切勿一窩蜂搶種、以免價格崩盤影響自身收益。

產量極大的高麗菜,是冬季蔬菜的基本菜盤。(攝影/黃名毅)

高麗菜苗警戒「紫爆」已超過警戒量170萬株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徐煇妃表示,農民普遍在八月陸續種下甘藍苗,只是上半期中南部接連受到利奇馬、白鹿雙颱影響,加上西南氣流帶來連日豪雨,中南部農損慘重、平地產區種植困難,待八月下旬氣候稍趨穩定後,便出現集中種植潮。

八月下旬的育苗場供應甘藍數量為713萬株,已超過「警戒值540萬株」基準,因此農糧署持續強化預警通知,勸戒農民勿再增加種植面積或分散種植期,以保障自身收益。

小知識:農糧署過去多採「面積單位」統計供苗情形,以「每旬180公頃」(一公頃3.3萬株)為合理栽種基準。今年首次改以「供苗量」做判讀方式,使用不同燈號做警示通知。甘藍每旬超種警戒值為540萬株,在390萬株以下為綠色燈號,390-540萬株為黃色燈號,達540萬株即為紅色燈號,600萬株以上則是紫色燈號。

首次推生產登記制度,約佔五成栽種面積

高麗菜為國內產量最多的蔬菜,但年年價格波動大,菜金菜土的命運迫使菜王扭曲變成農民的賭盤籌碼,產銷失衡的劇碼也連年上演。

為了更精準掌控生產資訊、提前規劃產銷措施,農委會今年首次實施「甘藍種植登記制度」,凡參與登記的高麗菜田,申請有機質肥料可獲得每公斤3元補助(每公頃最高3萬元),當碰上交易價格低落時,政府會出手給予每公斤至少6元的成本價補貼,並協助銜接加工、外銷和行銷管道消化產量(每人補助以兩公頃為限)。

徐煇妃表示,八月一日開辦登記制度至今,全台甘藍田已登記面積共427公頃(八月上旬156公頃、八中旬103公頃、八月下旬110公頃、九月至今58公頃),約佔五成栽種面積,其中以雲林、彰化、嘉義等平地甘藍產區為主;較無法掌握的是高山產區如南投、宜蘭等地的生產情形,主要是因為高山甘藍收購價普遍較高,推測對農民參與登記保價機制的誘因較低。

有登記即享保價制度,誘使農民加量超種?

然而保價制度是否變相誘使更多農民投入甘藍生產、加劇超種問題?徐煇妃回應,「這是兩件事情,農民不來登記還是可能繼續種植,登記制度只要是讓政府搭配供苗量數字後、更好掌控整體生產數字。」她也強調,政府雖然承諾來登記的農民至少可享兩公頃面積的保價收購,但前提是菜園要符合收購品規,高麗菜均須具備商品價值,不可超過半數都是蟲咬或爛葉,否則仍會被排除在收購名單外。

徐表示,「我們是跟農民說,如果市場供應量大增、售價反而不好,所以自行調節種植面積或時間對你們是比較有利的,未必要走到保底(每公斤六元)這邊。」

雲林農業處:政府補助誘因,更多農民投入種植

雲林縣年年都是甘藍大縣,每年栽種面積平均在1,900公頃上下。雲林縣農業處農務發展科科長高建平表示,今年雲林菜農參與登記制度踴躍,已登記321公頃、佔登記總數近八成。

雖然農民登記意願熱絡,但他也擔心今年超種問題仍會重蹈覆徹。他解釋,由於八月豪雨不斷,部分落花生的生產計畫被打亂,通常花生農會按照節氣、選在「白露」(今年白露是9月8日)前種下,因為白露過後氣溫變低、蟲害問題趨緩,有利農民照顧田區,「種花生有時間、環境限制,但豪雨過後許多農民不想拼這個(時限),就都改種高麗菜,反正高麗菜比較好顧,現在登記還有補助,有肥料補助、也享有收益保障,對農民誘因當然大。」

他觀察連過去不種甘藍的農民也趨之若鶩,新政更吸引大戶盤商要求小地主各自去登記、好為甘藍種植投一份完善保險。

八月豪雨造成南部田區災損嚴重,也導致復耕期趨向一致。(提供/大力有機農場)

雲林去年耕鋤,呼籲農民減少種植

雲林縣年年貼近菜價起伏的第一線、對農民心情落差十分有感。去年冬季高麗菜同樣面臨過度集中生產、價格崩盤問題,拍賣價每公斤跌到只剩2、3元,雲林縣甚至帶頭啟動耕鋤、「好讓農民過好年」。但今年問題仍舊重演,政府只能苦口婆心呼籲農民減種。

不過高建平也坦言,今年農委會承諾將介入輔導高麗菜產銷,對地方農業單位確實減輕不少負擔,「我們該勸阻、預警的還是會配合中央做,但今年(我們)就不用去媒合那些加工廠商,不像去年需要獨自作戰。」

正在進行耕鋤的高麗菜田。(攝影/劉怡馨)

彰化:設置登記總量上限,較能發揮作用

至於彰化縣的甘藍生產情形,農務暨植物保護科蘇科長表示,此時正值彰化二期稻尾聲,待二期稻收成、整好地後,約十一月才會進入當地甘藍栽種的高峰期。

但他強調,還是會配合中央發布預警通知,呼籲農民調整生產計畫,可以因地制宜選擇轉作品項,例如大成、芳苑地區為砂質土壤,可以選擇栽種落花生,其他地區也可改種青花菜。

對於新版「生產登記制度」,他認為一方面可讓公部門掌控甘藍實際面積,對農民來說也是生產的保障。但至於能不能達到調節產銷的功能,他則建議可能還是要設置登記總量上限,「才能讓農民真正有意識,知道現在需求量已經夠了,如果超過這個基準還要繼續種、就會產生相關風險。」

育苗業者:菜價高,農民買苗熱絡

另一方面,育苗業者也觀察今年農民栽種甘藍意願高、並未受到去年崩盤效應影響。彰化縣富田育苗農場負責人張勤財表示,今年八月以來,農民購買高麗菜苗「比往年多一點點」,雖然政府發布超量預警,「但農民要買,我們也只能供應。」每年八月一到、直到隔年一月,就是甘藍的育苗時節。

雲林縣大眾蔬菜育苗場場主楊昌遠也指出,「今年農耕時期下雨下得多,菜價比較好,(農民)栽種意願高。」南部產區受氣候影響、菜價持續上漲,目前購買甘藍苗熱度極高,甚至育苗才18天就有農民前來詢問,「但是甘藍從種子放下去到可以銷售、需要25天到一個月,苗太小、存活率不好,也無法賣給客人。」

他強調每年的生產計畫其實是「氣候在決定的」,菜價高低浮動、全憑當下天候環境而定。面對當前已出現超種問題,他也會針對前來買苗的客人加以規勸,希望他們延緩種植,畢竟崩盤時如果農民把老本都賠進去,對育苗場影響也大、並沒有好處。

YouTube video

專業農:制度讓搶種更嚴重,恐導致價格全面崩盤

農糧署八月起連三波發布超量預警,而雲林菜農林佳新更是提早嗅到過量危機。他指出,農糧署對苗種場買賣資訊的掌握最多只有五成,農民自己在田間打聽生產情形比較準確,且國內育苗場多集中在雲林縣,平時他會和育苗業者交流各種蔬菜的供苗情形、調整自己的生產計畫。

他表示,今年的「紫爆危機」主要是氣候影響所致,八月裡數波豪雨延誤農務計畫,農民得等到雨停後才能開始復耕,「但是八月看到大家都在買(甘藍)苗,預期種植量應該會不少,」他不看好今年甘藍價格,因此決定改種大菜心和青花菜、不種高麗菜了。

溪州鄉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林有信則認為,甘藍栽種熱潮與政策關係較大。他表示,專業農通常生產高麗菜會按照一定規劃、也會事先協調好通路銷售,而兼業農則依照當下市場行情決定投入生產與否,今年是首次啟動生產登記制度,「至少可以避免農民不會輸到血本無歸,甚至連從來沒有種過蔬菜的人也想下來種。」

他認為新政對菜農誘因極大,尤其是搖擺在各種蔬菜行情中、伺機而種的農民,加上明年適逢選舉年,多數農民預期政府會「出手護盤」,因此栽種意願較往年高。

對於當前農糧署發出最嚴重的紫燈警告,他嘆氣表示,「制度可能讓搶種問題更嚴重,這個就是我擔心的。」同時他也預期,近日中南部仍有數波大雨,待雨停、農田全數整地好、計畫開始復耕時,應該會有更大一波的甘藍潮種植,若農民還不自行調控生產、崩盤時只能好自為之。

延伸閱讀:【專題】拆解高麗菜賭局│老天作莊全民買單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