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叛逆政治少女到釘子戶阿姨,康保瑜堅守宜蘭價值,捍衛家鄉土地正義

宜蘭頭城的淺山郊區,擁有梯田景觀及湧泉文化是天然的里山地景,宜蘭縣府卻以「改良農業生產環境」為名,開辦高達176公頃的「農地重劃」,對地貌生態均將造成重大影響。

10月25日頭城鎮福成、二城地區有數百位地主收到公文參與縣府重劃說明會,正當地主不知所措,縣府以為將輕舟過騎時,幾位小農展開奇襲,輪番上陣質疑重劃效益,認為重劃將危及小地主權益也傷害地方資源,原本高低差40米的絕美梯田與砌石田埂及湧泉文化,重劃後將全變為水泥擋土牆,景觀水資源都將不保。

連番砲轟後氣勢逆轉,許多地主交頭接耳,掂量重劃是否合乎自身利益,致使該農地重劃意願調查未過半數門檻,迫使縣府擱置頭城農地重劃案。

在會議上演逆襲的小農之一,是種植金柑、現於頭城老街開設「和平街屋」的康保瑜。她認為農地重劃案背後是少數土地掮客,看準農民難以抵抗「農地重劃後地價必然上漲」的預期心理誘惑,遂於說明會前串聯小農出席反對,讓情勢得以逆轉。

10月25日說明會現場出席數百位重劃區地主,康保瑜與其他小農在場力陳農地重劃的問題所在。(提供/頭城鎮公所)

威權壓制的年代成長,康保瑜延續宜蘭「代代相傳」的反對力量

康保瑜謙稱小農,然而出身奇特,從小對政治就非常感興趣。祖父是郭雨新(知名黨外人士政治家)的同窗,自然成為頭城的主要聯絡人,林義雄、陳定南都是家中常客。幼年印象中,郭雨新來到家裡造訪,都是十幾台車的車隊,只有一台白色轎車是郭雨新的車,後面十多輛都是情治單位在跟監。

康保瑜家住頭城和平老街北側街尾的舊屋群,原是一排十三間連棟街屋,河港貿易時代有十三家貿易行而聞名,是當時頭城最繁華商街。而後陸地交通改善,舊烏石港則在1924年因山洪暴發淤塞,十三行繁華也跟著沒落。

繁華凋零但頭城文化底蘊不減,重視漢學書畫的傳統孕育出「蘭陽第一筆」康灩泉,即是康保瑜祖父,康灩泉在昭和29年(1940)獲得日本書畫大展首獎,為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揚眉吐氣。

宜蘭縣頭城鎮-十三行街屋全景。授權/CHEN-KAI SHUI -wikimedia.CC BY-SA 3.0

反戒嚴走向政治,因理想走入農業

戒嚴時期,黨外人士被抹黑為亂黨,但康保瑜家中倉庫卻堆滿郭雨新的傳單,威權壓制的成長經驗讓她立志走向政治,1983年考取東海大學政治系。大二時系上來了一位特別的插班生,是當時黨外年輕的省議員游錫堃,由於同樣出身宜蘭,康保瑜成為游錫堃的助理,踏入政治工作。

康保瑜見證民進黨創黨直到政黨輪替的2000年,曾為許多政治人物工作,也擔任過《新新聞》、《自由時代》的記者。

2000年陳水扁總統奇蹟似的創造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原本操心她走政治路的家人終於釋懷,認為康保瑜的工作應該會安穩一段時間,康保瑜卻剛結束與台北市黨部的不當解雇訴訟,悄悄跑去花蓮躲起來。

由於台北市黨部的法定代理人也是當時的黨主席林義雄,同為宜蘭人的情誼非常尷尬,但自認未曾犯過失的康保瑜發揮死硬派個性絕不低頭,即便勝訴以後,跟政治圈漸行漸遠。

堅持理想的性格,在旁人眼裡卻是白目到底,讓她人生突然醒來:「再不離開政治,自己可能就要抓狂了」。2001年,她進入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開始接觸自己理想的環境領域,更在梨山果農李寶蓮與賴青松「慫恿」下,接手親戚的一片金柑果園,希望用農業這種溫柔的方式去實踐自我。

剛回到頭城是康保瑜人生最低潮的時光,然而農園與土地卻給與她救贖的力量(提供/康保瑜)

打造「和平街屋」,想把自己種回頭城

回宜蘭的康保瑜經歷一段黑暗期。家裡在和平老街房子因訴訟敗訴,被拆去大半留十餘坪一角。那段時間家族分散各地,落寞的她寄居親戚的礁溪套房,每天傍晚帶一顆便當載一條小白狗,騎摩托車回頭城看海吹風吃一人晚餐。

康保瑜想的是:「國家、國家,連家都四分五裂了,怎麼建國?」

2008年她回到和平街被拆到剩半截的房子開始整理,在好友賴樹盛幫忙下,硬是把房子「拼湊」回來,就是今日頭城火車站前「和平街屋」。三年後良辰吉時開店,販售宜蘭在地農產,成為老街顯眼的文化地標。

一些政治界舊識前輩偶爾來老街探訪,看到她經營這間侷促的十坪小店,「赤手空拳」打拼,都感到意外。

康家雖頭城老街上的大家族,然而家族、父母親對這個受過高等教育,「參政治」卻又跳車的叛逆女兒一度無法認可。即便被當成異端,無論如何都想回到頭城,她說「因為頭城是我的心靈故鄉」。

案上一整排的李榮春的文學全集陪伴她走過街屋歲月。康保瑜說:「祖父康灩泉雖然年少成名,相對之下同時代的李榮春卻是一輩子孤獨創作終老。」。李榮春的際遇似乎有幾分讓她感到慰藉。

康保瑜返回頭城之後積極參與投城的地方事務,也為許多人來訪旅行者介紹頭城(提供/康保瑜)

執著做老街「釘子戶」,用李榮春的文學世界支撐起頭城老街情懷

李榮春是頭城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得自頭城的風土人文養分,撰寫的題材圍繞著生命與家族命運,而隨著舊港堵塞而沒落老街與頭城的山海田野,卻成為他開展筆下故事的舞台。

在康保瑜的心中,李榮春是真正獻身於文學的偉大作家,沉默寡言以修腳踏車為業,對文學以外的事物卻毫無耐心應對。李榮春雖然一生孤獨,卻在這個典雅古樸的小鎮安貧樂道筆耕不輟,寫下頭城的文化底蘊。

她說幸好有李榮春的文學支撐,頭城經歷劇烈的空間變遷,從閱讀李榮春作品仍可以感受頭城生活氛圍與地方情感,這個是頭城最獨特的文化資產:

「蘭陽平野的發祥地–頭城,是個背山面海的小鎮,自然環境堪稱優美,曾使這小鎮盛極一時,素有小蘇州之稱譽。……荒涼田野、習習微風、稻禾沙沙搖曳,像在作著無言的悲弔。從這裡望去,可一目看出盧府那座突出而堂皇的宅邸。稍臨近這邊而沿著蓮池一邊,另一座龐大古老的房屋,是這小鎮過去繁榮的唯一遺跡。 」      ─李榮春<海角歸人>

她不希望頭城如果失去自己的生活感,變成都賣相同商品的制式老街。和平街屋扮演老街上的成員,盡量讓老街維持協調的生活感,所以她也習慣拒絕太多活動跟改變。「因為不怕到處得罪人」, 康保瑜形容自己像老街的頑固釘子戶。

和平街屋(攝影/林吉洋)

「和平街屋」邁向第十年,堅持文化、環境與農業是理想的道路

為了讓頭城的土地更乾淨,她努力學習友善耕作,但又笑著說「自己沒有綁在樹下,所以金柑被她種死了一百多棵,只好趕快找其他小農合作!」她把經營街屋當作基地,支持友善環境的農業、實現維護生態多樣性的理想。

邁向第十年,她稍稍站穩腳步想做的事更多,為了搶救十三行老屋,甘願背負貸款買下十三行老家旁的古厝。她的心越來越大,希望把頭城老街的空間一步一步整理回來。她笑稱「雖然自己還能生活,還貸款不行,不過這事情我一定要做!」

「和平街屋只是一個自我安慰,我希望為老街提出一個想像,才有籌碼去做更多事情!世界沒那麼小,每一個細節做出來,只要整理好十三行,串聯老街的整體街墎形成整體風貌,就會更上一個層次!」她說。

雖然歷經滄桑,自嘲已經變成阿姨,但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康保瑜仍常保一顆少女心。(攝影/林吉洋)

找回宜蘭價值,還需要一場土地的轉型正義!

每一次頭城有什麼開發案的公聽會,只要康保瑜撥得出空檔就會去參加,無懼於變成人人圍攻的釘子戶提出反對意見,這似乎是她的人生選擇,永遠扮演反對黨。

雪隧通車後土地利益帶來太多的衝擊,她說「宜蘭人需要一場土地的轉型正義!」真正能夠讓宜蘭人享用的永續發展,是守護住現有的好山好水!這是她在10月25號公聽會,站出來反對農地重劃案的理由!

雖然目前縣府暫緩推動農地重劃,但反對重劃案的小農康保瑜則認為無法樂觀:「目前乃因頭城鎮長涉貪瀆案收押,鎮公所缺乏主導人物而使重劃案未過,日後必定捲土重來」。

康保瑜說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工作往往做不到兩年換來換去,一不小心就變成五六十歲阿姨。然而在她身上,卻扎扎實實感受到她相信文化、環境與土地優先的執著,她相信也能藉此為宜蘭帶來創造與改變的力量。

延伸閱讀:

宜蘭農地重劃狂推千公頃,是全國五年總和四倍!友善小農:破壞淺山梯田,有違里山精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