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回家學真的夠嗎?馬躍‧比吼開辦「全阿美語」幼兒園,從繪本朗讀到種菜,全族語教學

「等孩子開口說一句族語,等了好久。」曾任原住民電視台台長的馬躍‧比吼,在花蓮獨立開辦「全阿美族語」幼兒園(Pinanaman),從繪本朗讀到種菜學習,全程都用阿美語,短短幾個月,4個孩子已學會簡單族語,即便只是簡單字彙,家人的感動難以形容。

不是阿美國民也可以學阿美族語,阿美族歌手阿洛教大家說「我愛你」

YouTube video

迷你幼兒園動靜皆宜,孩子家人一起來

南島魯瑪社是今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而Pinanaman幼兒園目前有4名學員、1位教師和1位廚工,堪稱全台最迷你。採全阿美族語教學,早上以繪本閱讀、吟唱族語童謠等靜態課程為主,下午則有繪畫、手作等動態課程,每週至少有一日戶外課程。

戶外課程安排很彈性,有認識蔬菜、種菜、煮菜、溯溪、參與部落割稻等活動,課程結合了生活、原住民文化及習俗元素,並把握孩童學習的黃金時期。除了學員,家長也相當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南島魯瑪社透過孩子之口,努力保存原住民語言,一點一點串起部落。

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戶外教學日(照片提供_馬躍・比吼)

馬躍‧比吼:「用中文向祖靈祈禱時,祖靈聽得懂嗎?」

資深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南島魯瑪社的執行長馬躍‧比吼,出生於花蓮玉里的春日部落,曾拍攝多部原住民紀錄片更多次獲獎。「很多原住民台語講得比族語還順。」馬躍‧比吼在成長過程中學習過中文、英文,卻未曾學過族語。他回憶道:「以前大家都會說:『族語回家學就好啦!』但結果是大家越來越少講族語,特別是跟我年紀差不多的族人,都不知道怎麼說。」

馬躍‧比吼以會議翻譯舉例:國際會議上鼓勵各國代表說母語,因此備有口譯員及翻譯機,在台南市議會工作時,多數人都講台語,卻沒人覺得需要翻譯。「大家並不覺得在場會有人聽不懂,也不鼓勵客委講客家話、原委講族語。」

儘管馬躍‧比吼已50歲,但他自認母語僅3歲程度,若要在公開場合全母語致詞對他難度相當高,「我只能用背的。」他笑著說,但仍看得到他即便硬背都要講母語的決心。

馬躍比吼(攝影_林怡均)

每週母語課只有幾小時,但阿公阿嬤快沒時間了

目前政府都已在各地國小推動閩南語、客語,甚至在花東地區加入族語課程,為何還要特地開辦母語幼兒園?馬躍‧比吼認為,現行推動的母語教學雖為必修,但時數太少,整學期加起來頂多20多小時,孩子回家也不會認真說。

「從以前到現在,學校都教我們做別人,大家只有考試要加分,才會回頭學族語。」馬躍‧比吼指出,許多族人長大開始學習族語,但已錯過語言學習黃金時期,而不同語言邏輯,反而造成族人們學習的痛苦。

「再不講族語,以後就再也沒人會講了。」馬躍‧比吼看到近年返鄉部落青年越來越多,但普遍不會說族語。有感於原住民語言及文化出現斷層,並看著部落長者老去、耆老去世,他認為,母語教育不能再等了,因此著手開辦幼兒園。

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戶外教學日,爬山溯溪(照片提供_馬躍・比吼)

獨立開辦,族人一起從零打造

為不受政策影響並以最快速運作,馬躍‧比吼拒絕任何政府經費。從零開始建造幼兒園Pinanaman。「打開地圖app輸入地址,是到不了這間幼兒園的。」他笑著說,整個部落協助找地、找空間,最後找到一座小小的老屋,作為剛開辦的場地。

由水牛建築師事務所陳永興,幫忙規劃設計幼兒園Pinanaman,部落族人分頭協助,有的幫忙打掃、整修屋舍,有的幫忙整理要給孩子種菜的田地,並提供物資,最後順利完成搭建。幼兒園雖小,但五臟俱全,看起來一個溫馨的家。

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教學空間(照片提供_馬躍・比吼)
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早上的繪本閱讀(照片提供_馬躍・比吼)

家人和老師一起,讓孩子浸泡母語環境

開學三個月,孩子們的學習很快樂,有的孩子回家和祖父母說族語,即便只是簡單字彙,仍讓家人驚喜不已。「等孩子開口說一句族語,等了好久。」孩子們的家人的感動難以形容。

孩子們每週最期待戶外教學日,可以體驗自然及手作,而家長也一同參與教學。孩子們目前種菜的地,便是由他們的父母及哥哥姊姊們一同整理出來的,有時家長們也會在白天來念繪本給孩子們聽,親眼見證孩子們第一手的成長。

幼兒園開辦過程,馬躍‧比吼透露,最難找的就是老師,原有三位來挑戰,但經培訓後僅剩下一位老師Panay Arik。「最要感謝Panay Arik,她現在是園長兼老師。」馬躍‧比吼細數老師的每日工作,從接送到教課都包辦,授課還必須全族語。

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戶外課程準備,小朋友的家人、部落族人協力幫忙(照片提供_馬躍・比吼)

募款籌措更多族語幼兒園,甚至一路到大學

Pinanaman幼兒園僅有四名學員,最多可容納10名學員,但考慮幼兒身心狀況,目前幼兒園仍希望招收3-6歲之間的孩子。因為獨立開辦,經費仍相當吃緊,考量到後續培養更多師資,並給孩子更好教學環境,馬躍‧比吼仍在努力籌措經費。

「其實還有台東的族人也想把孩子送來。」馬躍‧比吼發想時,許多族人表示贊同,但礙於地區無法實際支持。他希望幼兒園成功後,把經驗分享給其他部落、甚至其他族,讓大家能夠順利在各地開辦更多屬於族人的幼兒園。

馬躍‧比吼希望,後續能夠一路開辦屬於原住民的小學、中學到大學。「說這個還太早,先把眼前的孩子顧好!」他笑著說,透過孩子們的口,一句又一句的族語,慢慢把屬於原住民的歌謠、故事、文化、習俗說回來。

用母語唱歌時,才覺得與祖先相連

為了籌措辦學經費,馬躍‧比吼日前舉辦募款餐會,阿美族語歌手阿洛共襄盛舉,當天翻唱郭英男的老人飲酒歌(1996年夏季奧運宣傳曲),並演奏鼻笛。

「唯有說母語、用母語唱歌的時候,才會覺得跟祖先是連在一起的。」而鼻笛獨特而低沉的音色,讓人內心格外平靜,阿洛表示,鼻笛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樂器,不知經歷了多少年,到現在演奏這些樂器、唱歌的時候,彷彿都在和祖先對話。

吹奏鼻笛的阿洛・卡力亭・巴奇辣(攝影_林怡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