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2011年於漢諾威展(CeBIT)提出前衛的虛實整合概念,將製造技術、資訊技術結合網際網路為核心理念,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而在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起高強度網路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也連動影響整體人類社會,包含環境、經濟與社會影響,人類進入不斷追求更前衛的技術,但德國著名學者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領取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說過:「人已成了超人,然而擁有超人的能力並未伴隨著超人的理智。能力變得愈大,人倒是愈墮落。我們必須認清,變成超人只因我們愈來愈失去人性。」佛洛姆 (Erich Fromm)在《佔有還是存有(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也提醒人類需要看清楚,我們是掌握形式或是真正具有其核心價值。在工業4.0這一部高速列車帶著人類往前開的同時,日本於2016年提出率先倡議「社會5.0」,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創造新的科技與技術是為了解決社會議題與創造新的價值。「社會5.0」提到關鍵的核心內涵在於問題解決與創造價值、跨域能力、多元契機、韌性、環境和諧等,而「社會5.0」也直接指出,面前全人類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便是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十七項目標(SDGs)。
人類正站處於發展的關鍵十字路口上。全球棘手的議題包括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擴散頻仍、糧食分配不均、貧窮人口不斷增加等關鍵問題,大自然失衡的現象讓人類開始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是否全然正確?今後的發展如何在自然負載能力範圍與人類需求間取得平衡?永續發展就是承載這時代重要思潮的方舟,希望扭轉地球當今失衡的發展模式,追求人類更長久的和平與繁榮,教育對於未來的轉變則是重要關鍵。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0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議上指出:「教育是達成永續發展的鎖鑰。」(UNESCO,2005);聯合國大會2002年通過決議,宣佈2005年至2014年為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期望透過教育帶起行動,朝向千禧年發展目標邁進。其中目標包括解決貧窮、飢餓、愛滋病和瘧疾等問題;並實踐兩性平權和永續使用環境資源等。藉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領導這個計畫,在永續發展教育眾多目標中,藉機再強調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強調教育在推動永續世界的重要角色,以落實永續發展教育的精神;聯合國DESD在2014年結束之後,於2015年延續的行動方案參考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經驗,目標是「創造和擴大所有層面及地區的教育和學習行動,藉此促進永續發展的進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博科娃在201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教育取徑,指出:「沒有比教育更強大的變革力量 – 促進人權和尊嚴,消除貧困和深化永續,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建立在平等權利和社會正義,尊重文化多樣性和國際團結和共享的基礎上責任,這些都是我們共同的人性基礎。」(UNESCO,201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15年啟動了「教育2030:未來的教育與技能」專案,專案中啟動了「邁向2030的學習指南」討論,主要在發展一種新的學習框架,描述需要用什麼樣的能力來塑造未來的一代。學習框架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個人和社會的福祉;改革能力,通過反思、預期和行動的過程,調動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以便發展與世界接觸所需的相互關聯的能力(OECD,2016)。
而創業教育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定義的:廣義上來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社會正在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創業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夠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領域內進行行為創新,開闢或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併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機遇的探索性行為的教育活動。企業整體發展,從最早期談及企業永續經營,主要著重於獲利;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BCSD)於1995年成立,該組織係為保護環境、促進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而努力;2001年歐盟執委會通過綠皮書,根據其定義,企業社會責任乃是企業就其行為及與利害關係人相互關係上,在自願的基礎上整合社會與環境的利益,並據以為之的理念(李明機,2009)。而近年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概念也逐漸興盛,同時與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了一場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不但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限、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
從上述的社會5.0、OECD全球教育趨勢、創業教育回應企業發展等趨勢,可以發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是創業核心關鍵與重要的思維。在SOCAP19(Social Capital Markets 19)會議中主席Mark Horoszowski總結一個重要的提問:為什麼永續發展目標精神對社會企業家至關重要,因為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關鍵詞是永續。沒有社會企業,實現這些目標的發展就不會永續。社會企業可以將利潤作為主要動力,而將我們的力量和潛力視為一種以永續性,公平和正義為中心的方式。永續發展目標尋求解決的問題的深度需要最具催化性和創新性的參與,社會企業的決心和遠見代表了這些參與。
因此創業教育更應該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最為關鍵與與重要基底,過程不斷思考與回應要回應與面對的是哪項目標,若SDGs作為關鍵創業教育的基底,SDGs五大構面可以提供創業教育指引,包含面對人的身心健康:貧窮、飢餓、健康福祉、教育、性平;面對未來社會前進思維:能源、就業、創新、公平正義、韌性城市;關注環境:水、海洋、陸地、消費與生產、氣候變遷;制度面反思;全球跨域夥伴。這些將都成為創業教育重要思維,部分市面對的課題,部分是經營思維。無論社創業教育、社會企業,窮人銀行的創辦者尤努斯博士提到:「推動世界的不是專家,而是夢想家;問問自己,我們想要的社會?」這更加確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創業教育和新思維的關鍵與重要,創業是為了解決與回應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