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海運斷貨」會發生嗎?「黃小玉」國家隊要如何「超前部署」因應?

針對農委會不排除二期改種黃小玉的新聞,我們需要關注兩個需求面的前提:

  1. 台灣現在雜糧與主食作物的生產供需情況為何?
  2. 武漢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是否會使後續全球貿易網絡停滯?

所謂「海運斷貨」對台灣飲食結構會有影響,有提前部署就不必過度驚慌。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查詢農委會針對台灣在2019年黃豆、小麥、玉米的供需及自給的資料。以下表格由作者整理,相關原檔案清參考農業統計。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到針對進口量大宗的是黃豆、玉米、及小麥;以及較少有人提及之樹薯。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作物,有包含食用、加工與養殖的各類用途;供應台灣麵包、肉品及蛋白質消費市場。而這四項大宗進口的作物,剛好是台灣自給能力較低的作物。反倒是稻米及甘藷,台灣有相當高的自給率及生產量。我們可以針對統計圖表進行許多的詮釋,在此不贅述。

至於第二點全球疫情是否會導致全球貿易網絡停滯,則不在農業政策可以理解或猜測的範圍。但根據農委會主委的說法:『(原音)我們甚至盤點過最極端的情況,如果萬一都不能進來怎麼辦?我們現在還是有相關的庫存量,是300萬公噸,除了這300萬公噸以外,如果都不能進來,我們有盤點,二期的水稻田,是否就改種硬質玉米或者是小麥,面積要多少,種子要多少,我們都有相關的盤點。』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農委會是有針對產能進行評估的。

我們必須記得,主流經濟學的交換理論,也就是兩個國家會等價交換貨物,是認為人是「理性」而且「平等均質」的前提。但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情況,有許多經濟及貿易條件並不能單純用一個簡單的「理性」來解釋搶奪糧食或其他物資的情形。我們更不能認為兩個或多個貿易國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兩個國家必然有關稅、農工業生產條件、國家及企業資本、知識與人力上的差異。因此我們必須用「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理解後續的貿易情形。也就是說,各國的權力及關係的角力會影響貿易進出口的情況。

我們可以極度簡化上述的圖表來解釋台灣面臨國際農產貿易停滯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人出不去、貨進不來」的後果是:我們有足夠來自於稻米和甘藷的「總熱量」養活所有人,但我們可能會開始消耗庫存的黃小玉及雜糧作物。如果我們不部署相關雜糧生產或因應措施,尤其是玉米大豆等為養殖業飼料的原料,我們可能會出現遞延性的蛋白質供給量下降的情形;如果我們提早部署,則可能可以因應及滿足部份需求。至於影響的程度為何,需要更謹慎的耕地面積及產量預測數據。而農委會做出這樣的評估,我認為並不是要讓大眾恐慌,而是能幫助農產業鏈務實的面對產能的缺口。

關於黃小玉國家隊的想法

在這樣特殊的疫情下,我非常欽佩農委會公務人員的效率;台灣有這些盡責的公務人員是我們的幸福。在這個前提下,我有幾點農業政策制訂與執行方面的建議,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讓政府、農民、消費者、農產業鏈的相關團體討論,進一步促成黃小玉國家隊。

  1. 加速單一窗口服務(農民服務)
    農委會應輔導各縣市農業局設立單一窗口、LINE、或電話熱線。單一窗口負責盤點各縣市相關農業生產要素資源整合,並為轉作農民及時聯繫相關資源。
    農委會也應建立內部黃小玉生產資源追蹤之機制,定期更新直到潛在貿易危機解除。
  2. 農民資本投入(農業金融與產銷)
    農委會可以推行契作、低利貸款、補貼種子及原料等金融選項,以利提升相關雜糧產能並進行相關生產時程規劃與追蹤。
    農委會可針對農會及各級產銷組織進行包裝及銷售之輔導,或者以現有國營農產公司介入產銷工作,降低後續產銷成本。
  3. 啟動本土黃小玉種苗工作(農糧種原)
    以各類行政程序徵用、協調本土黃小玉種苗資源。例如針對既有穩定品種進行購買種苗權,開放種苗權公共化鼓並勵農民留種。
    農試所等研究單位,應針對既有的選育工作成果進行種原釋出,並由廠商配合加速生產以備明年一二期使用。
  4. 農機具國家隊(農機具與農業金融)
    農委會應盡快針對現有黃豆及玉米等作物代耕及代採收業者名單進行更新。由於這幾類作物的自給率低但需求高,應加速解決現有機具的可能缺口;農委會可以協調中小型農機具國家隊,針對現有或可改良的農機具加速量產工作。補足機具能量不足的問題。
    針對代耕、採收與採後處理業者機具,農委會應統籌各類選項,讓業者自由選擇購買補貼、租賃補貼,甚至是較複雜的契約如條件式低價租用(例如雙方協議機具應運作之時數)、先租後買(lease-to-own,業者可於租約到期時享有優先購買權)等,持續疫情影響農糧進口的一至二年期間,以減輕代及採收業者投資壓力。
  5. 編輯黃小玉農業推廣資訊(農業推廣)
    整合現有線上線下農業媒體、網路影音服務平台、社群平台、大學農推單位、以及上述單一窗口等相關資源等,建立「黃小玉來你家!」視覺辨識系列的相關農業技術及資源之網路影片、網路課程、傳單、講義等等。
    穀類食品研究所可以針對既有的替代性麵包材料製作相關技術及資源之網路影片、網路課程、傳單、講義等等。台灣小麥因天候因素的關係收成比較不穩定,使用替代性原料例如米、樹薯、番薯等在台灣及他國都有先例。

 拋轉引玉:評估風險及因應策略討論

當然我們希望「海運斷貨」的情形不要發生。但如果貿易停滯的情形發生了,黃小玉國家隊的部署可以幫助農產業鏈及早因應。如果沒發生貿易停滯的情型,黃小玉國家隊也可以轉型成為精緻雜糧產業的推手。農委會有產量數據、農業結構統計、以及各類農地空間資料,必然能對相關資源做進一步的評估。後續務實的討論,必然要建立在國際貿易的風險預測上,以「加速生產」、「材料替代」、以及「公開資訊」等方式,充分的溝通相關的風險。

如果有什麼意見或想法,不妨到農委會首長信箱反應、或者將意見傳達給您當地的民意代表、或者跟親朋好友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