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小孩作夢,也陪農夫圓夢!孩子的書屋契作友善百香果,地方轉型動起來

「我繼承了爸爸的志業,我和他共同最終願望是:這世界能夠不再需要書屋。」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去年驟逝,兒子陳彥翰接續父親的理想,透過九座書屋,提供數百個台東孩子營養的食物,及自由作夢的空間。

除了陪伴小孩,書屋也陪伴在地農友轉型友善耕作,契作的友善百香果豐收上市,除了用在書屋經營的咖啡店甜點與飲料,也歡迎外界購買。從照顧孩子到協助地方,陳彥翰表示,希望能讓更多家庭好好照顧孩子,「比起書屋變多,我們更希望,未來每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下,自信快樂的長大。」

孩子的書屋現任董事長陳彥翰(左)、員崇果園主人張員崇(右)(攝影_林怡均)

說故事孩子王、建立九大書屋,陪伴台東大知本地區孩子

「孩子的書屋」位於台東大知本地區,創辦人陳俊朗(孩子暱稱「陳爸」)20多年前,帶著兩個孩子在台東定居落腳,由陪伴自己孩子,延伸出其他孩子也能一起來的書屋。

至今大知本地區共有九間書屋,目前有兩百多位孩子,年紀從幼稚園到高中不等。只要是有需要協助的孩子,放學後可以安心在書屋寫功課、看書,玩音樂或是運動,不用擔心沒有家長陪伴。

號召五百位志工一同建成的青林書屋,內有書櫃、溜滑梯(攝影_林怡均)

書屋是兩百多個孩子的第二個家,甚至配備中央廚房,為九座書屋的孩子準備晚餐。在書屋幫忙超過十年的吳金滄表示,「對很多書屋孩子來說,營養晚餐是一天最好的一餐。」吳金滄說著,當地家庭狀況都不同,有的父母兼好幾份工作,有些父母狀況不佳,「孩子有沒有吃飽、吃得健不健康都是問題。」

書屋的供餐比照學校營養午餐:兼顧各類營養的攝取(澱粉、青菜及蛋白質),並每日做出不同菜色變化,也滿足孩子的味蕾。中央廚房內整潔乾淨,下午四點半,廚工們已經將菜餚煮好,分裝到每個書屋的籃子裡,「全部書屋送完要一個半小時,這樣分裝不會弄錯,也能確保孩子吃到時還是熱的。」

孩子的書屋中央廚房準備豐富營養的菜色(攝影/林怡均)

書屋每週1天自煮,青林書屋自種作物入菜

除了每日供應晚餐,每間書屋每週有一天,保留讓孩子自煮,採訪當日整好輪到青林書屋給孩子自行備餐,書屋老師廖宗富正在書屋的田裡摘玉米、青椒、小番茄及各種野菜,五點半正是國中放學時間,孩子們也陸續來到書屋。

「書屋是孩子第二個家,就是要讓他們放鬆。」廖宗富表示,雖然是孩子們備餐,但幾點煮菜是孩子自己決定的,而讓孩子們能夠自己決定菜色、煮菜,也能讓孩子有自主權,慢慢建立自信,「他們回家後也能準備全家人的飯菜、照顧家人。」

六點多左右,孩子們開始進廚房洗菜、切菜,拿起油瓶、醬油,在瓦斯爐前炒菜、炒飯。孩子們幾乎都是炒完一道菜,便會走到廚房外休息,「大人剛開始看到,會急著想幫孩子把事情做完,但這是開始做到能一口氣做完的過渡期,我們要有耐心,只能協助,不能插手。」廖宗富說著。

「孩子們不管煮什麼,我們都要認真吃完。」廖宗富笑著回憶,過去曾有調皮孩子做出「創意料理」,最離奇的曾有珍珠奶茶口味的飯,「我們當然不會責罵,不過其他小孩的反應就會很直接,他就會知道惡作劇的後果了。」

採訪當日,青林書屋孩子使用自種的青椒準備晚餐(攝影_林怡均)

「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絕對不會變壞!」

將近七點開飯,孩子們煮了炒飯、青椒炒菇、皮蛋蒸蛋、炒野莧、餛飩湯及仙草茶,飯後,沒下廚的孩子們幫忙善後,有條不紊的洗碗刷鍋、擦桌子,接著有的孩子開始寫作業、有的孩子開始唱歌、有的孩子則和老師聊起在學校發生的事情。

「國小生會要求他們養成寫功課的習慣,國中生的話則是會放手讓他們練習自律。」今天晚上的社團課是吉他課,幾位大孩子迫不及待上樓,拿著吉他坐到老師跟前。樓下其他的孩子則做著自己的事,快八點時,寫完功課的國小男孩在屋外打起籃球,直到家人上完夜班來接回,或由書屋老師親自送回家。

除了平日晚上待在書屋,每年書屋在暑假都會舉辦環島活動,包含單車、獨木舟與爬山環島,「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絕對不會變壞!」吳金滄篤定的說。

青林書屋孩子和溫泉書屋孩子聯誼打球(攝影_林怡均)

由教育延伸至地方轉型,向農夫契作百香果

書屋目前約有七十名正職夥伴,作為非營利組織,書屋每年的開銷驚人,過去陳爸不願接受政府資源挹注,「爸爸認為一旦接受就會受到侷限。」因此,書屋也開設了烘焙坊、黑孩子黑咖啡等,除了邁向自給自足,也希望讓書屋孩子在出社會前,能先有歷練之地。

而書屋也不只陪伴孩子,也陪伴家長、協助地方轉型,陳彥翰表示,「書屋的存在就像是醫生,醫生存在代表有病人,有書屋就代表有家庭無法好好照顧孩子,比起書屋變多,我們更希望,未來每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下,自信快樂的長大。

由種植荖葉轉型成友善百香果的員崇果園,就是其中一個案例。陳彥翰回憶,2016年的尼伯特颱風將許多台東人的家園、工作場所夷為平地,書屋當時也加入協助重建的行列,幫助家庭重建房舍、協助當地人就業。書屋也協助農友轉成友善耕作,由書屋負責契作,再負責銷售。

友善耕作的百香果「台農一號」(攝影_林怡均)

慣行荖葉園轉成友善種植百香果園

「其實早就想把荖葉改種其他作物,藉著颱風後重建的機會,順勢而為。」張員崇表示,家中過去採慣行農法種植荖葉,經常噴灑農藥,自己一直希望能改變耕種方式、轉作其他作物,沒想到尼伯特颱風將荖葉網室夷為平地,張員崇乾脆全改以友善種植百香果,目前也已取得台東大學的友善耕作認證。

張員崇以雙層紗網搭建網室,「百香果最怕的就是果實蠅的叮咬。」走進網室,可以看到八百株整齊的百香果枝條,正倚著立柱伸展,每根立柱上有兩株百香果枝條,一株向左、一株向右,「去年我種了四百棵,讓每株都兩側生長,但我今年選擇每株單側生長,這樣植株負擔會比較小。」

過去是慣行荖葉園,尼伯特颱風過後改為友善種植的百香果園(攝影_林怡均)

上下吊網、草生栽培,百香果風味濃烈的百香果

網室內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齊的百香果植株,上下各有一層網子,上層的網子是格子網,供植株長出的果蔓攀爬,張員崇將格子網高度調整為伸手可及之處,「這樣我疏蔓就會很方便。」下層的吊網則是防止果實墜地轉酸,成熟的百香果會掉在吊網內,在產季來臨時,張員崇約兩天收一次果。

除了枝條,果園的地面上也綠意盎然,張員崇選擇在果園內留草,「這些小草可以幫土壤保水,若是草變長,我會把草割下來放在植株旁補肥。」他表示,以草補肥可以降低肥料用量,現在只要在收成前下有機肥即可。

從網子裡撈出一顆轉紅、自然落下的百香果,掰開來可以聞到濃郁的風味,以湯匙舀起入口,可以吃到帶有果酸、多汁的百香果。張員崇表示,友善種植的照顧方式需要較多時間及人力,售價比慣行百香果略高,但回頭客非常多,「吃過就離不開了!」

台東大豐地區員崇果園主人張員崇(攝影_林怡均)

除了百香果還有洛神花,朝向更多在地食材的使用

張員崇的百香果銷售目前大部分都提供給黑孩子黑咖啡銷售鮮果、製作飲料及甜點,品嚐百香果茶及奶酪,微酸的百香果風味十足,讓飲料及甜點清爽無比,除了百香果,還有在地洛神花製作成的乳酪蛋糕。黑孩子咖啡店長陳彥諦表示,當初協助農民重建田園,也使用產出的農作來支持農民,「食材越在地,和當地的連結就越強。」

「希望在未來,『書屋出來的孩子』能成為一種肯定。」陳彥翰表示,書屋陪伴孩子的學生生涯,咖啡廳除了以食材與在地連結,也希望成為孩子們出社會前的練習場,期待孩子們未來也能以書屋為榮。

黑孩子黑咖啡店長陳彥諦(左)、孩子的書屋現任董事長陳彥翰(右)(攝影_林怡均)

《附錄─百香果禮盒訂購資訊》

黑孩子黑咖啡(08-951-6569)或私訊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lack.kid.cafe/
價格資訊:一箱2台斤/400元(禮盒裝),每箱約12顆,每顆均重100-120克,4箱以上95折。
宅配費用:1箱入100元、4箱入180元、8箱入240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