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林外海不平靜,起因在於德商達德公司在雲林外海進行風場鑽掘(HDD)作業,漁民認為風電公司工作船在海底進行整地作業破壞漁場生態,遂自力救濟捍衛漁場阻擋工程進行,六月起已接連發生四次漁船海上對峙事件。
前日(7/7)再發生一起大規模對峙,風電公司作業平台拖船,在九艘台中籍漁船護航下,欲強行進入雲林四湖外海淺灘進行海底電纜鋪設作業,被當時作業漁民李平順、李凱文父子發現,雖寡不敵眾李氏父子仍奮力爭取時間,並通報鄰近作業漁民馳援,最後因沿岸水淺加上本地漁民趕到,外地船隻知難而退。
風電公司組艦隊進入雲林外海,本地漁民急叩支援保衛漁場
達德能源公司在雲林規劃興建80座離岸風機,分兩年施作,這次事件主因是關係企業允能公司「雲林風場水平導向鑽掘(HDD)作業」工程引發而起。
李凱文表示,當地是漁民生計仰賴的三牙魚、皇帝魚、白鯧等重要漁場,風電公司為進行海底電纜鋪設進行整地,將海底拖得亂七八糟,嚴重破壞生態,導致漁獲量減少,為了保護漁場,當地漁民已經多次與風電公司工作船海上對峙。
這對捕魚父子檔沒想到,昨(7/7)除了拖船跟工作平台,居然還找九艘外地漁船組成艦隊為工作船護航。「我們透過無線電機問說現在是在幹嘛?對方說它們來保護拖船跟工作平台,要讓它們的船進來做業,我們在話機裡聲明,這是我們的漁場有下網,跟它們說不要過來。」李凱文說。
由於上次工作船海底整地已經破壞漁網,李平順駕船在對方船隊中喊話,要求對方停止作業,對方卻沒有罷手的意思,他也只好緊急通過話機廣播號召鄰近漁船:「自己的漁網要自己顧。」
海上對峙險象環生,大船怕擱淺決定撤退
得知無線電消息,沿海台子港、蚊港、五條港、三條崙各港船隻緊急出海馳援,外海作業的船隻也趕回。但是船隻大小數目實在懸殊,一時間,李氏父子仍然寡不敵眾,只能周旋在船團之間拖延時間。
李凱文回顧:「他們還靠著船多要強行進入,頗有作勢要衝撞的意圖。後來是因為聽到螺旋槳已經快要觸底的聲音。叫對方趕快後退,他們才退。」李平順說,那些台中船都是CT3或CT4,比較大型,不適合沿海淺灘作業,一旦螺旋槳絞入漁網,或者在淺灘擱淺,它們船隻大吃水深,將會無法脫身。
遭控侵門踏戶,外地船長感嘆:「賺這條錢,心情實在很艱苦。」
當時跟著風電公司作業船來到雲林外海的金XXX號某船長表示,他以為只是載一群行政人員去看工地。「我們是局外人,我也是昨天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平常我就是載釣客,想說載一群人去那邊,應該也沒什麼關係,未料現場居然發生對峙。」這位船長說。
這位船長還原事件發生當時:「幾艘台中籍漁船被找來,圍繞工作平台,也不是要衝撞啦,就是保護它前進。當地漁民有透過無線電說啦,這事情有爭議,他們是保護自己生計,大家都是討一口飯吃,希望不要互相為難。」
「以我第三方來看,大家平平都是漁民,沒有爆發衝突啦。無線電溝通後,梧棲港來的保護作業船的八、九艘CT3、CT4也迴轉了。」這位船長強調:「當地船一開始只有一艘大排筏,如果真的硬幹,當地人實在也擋不住。是因為大家都是漁民有同理心,僵持在那裏,最後是作業船自己選擇放棄。」
這位船長感嘆:「想一想喔,這條錢我賺的心情也是很辛苦。當地漁民在為他們的漁場奮鬥,罵我們收財團的錢欺負漁民,如果我事先知道,也不願意接這工作。」
管轄雲嘉海域的第十三海巡隊值日官表示:「當日接獲通報漁民有漁事糾紛,馬上派巡邏船去現場做戒護。主要是因一方作業船無法作業,同時現場漁船有匯聚動作。沒有對峙或者衝撞這樣的情形,之後就恢復巡邏任務。」對於事發原因與管轄權問題,值日官以未授權不便評論婉拒。
風電業者:協商補償金有公式,確實有些人作業情況不同,但無法人人滿意
達德公司公共事務經理張雅惇解釋,從風機透過電纜輸電到陸域變電站,上岸前會經過蚵棚,為了對蚵農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平舖穿越而是直接挖地下管溝,從外海沙洲開始挖掘,工程中難免有漂砂一定會產生,所以跟漁民協商,依據作業時間漁獲量來分配補償金。
張認為:「當地有1271艘船筏依據公式分配補償金,漁民的期待難免有落差,而且這一筆補償金竟然一下子有這麼多艘船來分。部分漁民認知是他們才是有實際漁撈作業,而一些是高齡或有船牌而未實際作業,實際在從事漁撈的漁民補償金被這麼多人稀釋,只能說尷尬。」
既然漁民現實上有不同狀況,能否依照實際作業做合理補償?張表示,公司所投入的開發資金很多來自於銀行借貸,每一筆支出都受到銀行團嚴格審核,不是公司能隨意決定。她表示,聽聞實際從事漁撈的漁民希望獲得合理補償,仍需要一個合理的名目。
張表示,雖然抗爭的漁船數量不多,但業者也不願繼續對抗,如此下來海上作業也有安全問題,業者絕不願看到意外或衝突事件發生,希望漁民可以冷靜理性坐下來談。
漁業署:衝突因補償金不滿意,漁民:實際受損為外海漁民,反對多數暴力
漁業署漁政組組長劉福昇表示,達德公司設置離岸風機前,有跟雲林當地建立「漁業補償協商平台」,開了三次會議請各鄉鎮代表做討論。後來大部分代表獲得共識,5月6號由雲林區漁會代表大部分的漁民跟達德公司簽訂《漁業補償協議》,然而還是有少部分漁民對協商結果不滿。
劉福昇解釋,雲林區漁船共1271艘,現有1094艘跟漁會登記補償作業,已核發1012艘,依出海天數、作業時機,按不同標準補償漁民。劉強調:「這個平台要大家滿意是有點困難,大部分人簽署,但是少部分漁民不滿意。達德公司也在持續做溝通,看如何處理。」
對於補償金的爭議,漁民李凱文解釋:「雲林漁船有分內、外海,領取補償金的多是內海蚵農,纜線通過影響對他們並不大。主要抗爭的是外海作業漁民,離岸風機跟海底電纜作業大多在外海,我們長期在那個海域作業,影響完全不同。」他反對風電公司用多數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爭議。
劉表示漁業署有參與協商平台,但是並非仲裁機關,這次衝突屬於達德公司跟漁民間的民事糾紛,漁場管理是地方權責,漁業署不便介入。劉也提醒漁民,外海屬於公共航道,強制阻擋可能會產生刑事責任。
地方人士:國家重大建設一個接一個,基層漁民無力抵抗
作為當初在場協商的代表之一,雲林沿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表示沿海漁民情況特殊:「當初六輕開發離島工業區,以國家重大建設為由,收回漁業權,漁民已經被剝奪一次。現在風力發電彷彿又來一次,大型跨國公司跑來沿海鄉鎮開發,踩踏沒有法律知識的社會底層漁民。」
關注本案的海岸文化工作者廖榮祥表示,作業船確實擾動海底,垃圾髒污什麼都浮上來,漁場生態變糟魚群都跑光。「補償的協商方案,看似乎大部分已經解決。實際上受到影響最深的人、真正靠這片海域生活的人還沒有解決。」他也質疑:「漁會不能代表漁民,這就是不公平的地方,找22個代表來協商,開會沒有結果,卻就這樣讓他做下去。到底有沒有站在漁民立場?」
當地漁民表示,由於連番海上對峙險引爆衝突,7月10號能源局將派人南下協調。
看起來是蛋白區跟蛋黃區拆遷補償喬不攏的翻版
台灣周圍近海的漁獲量原本就因為濫捕逐年降低,許多漁民也不在近海捕魚,但有機會抗議拿錢,馬上就又變成是風機造成他們沒有魚可捕了?!
https://blog.hamibook.com.tw/%E5%95%86%E7%AE%A1%E7%90%86%E8%B2%A1/%E8%BF%91%E6%B5%B7%E8%B3%87%E6%BA%90%E5%B9%BE%E8%BF%91%E6%9E%AF%E7%AB%AD%EF%BC%8C%E6%98%AF%E5%9B%A0%E5%8F%B0%E7%81%A3%E6%B6%88%E8%B2%BB%E8%80%85%E5%A4%AA%E7%84%A1%E7%9F%A5%EF%BC%9F/?p=3484
嘴巴說不要一毛錢,又向開發商開出每個月2萬付20年,這哪招?海是你家的嗎?
討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