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種子保衛戰(上)從席娃博士到泰國米之神的種子保存

編按:本文介紹印度與泰國的種子保存運動,並詳細介紹泰國米之神基金會的水稻種子保存與育種步驟,十分值得務農者參考。因本文篇幅較長,分成上下兩篇刊載,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

長久以來,農夫自行留種,原本就屬於農夫操持農業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化學肥料、農藥進入農村,農夫種植農作物以市場導向為依歸,如今,越來越少的農夫自行留種。現在大部分的農夫所種植的作物,大多是和種苗行直接購買商家所栽培的種苗、或者是購買由跨國企業公司所販售的種子。

而農作物的改變也影響了我們的飲食,以台灣的食用油為例,豬油曾經是祖父母輩甚至是父母那一代生活中很重要的食用油。而如今在市面上,我們只看得到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等等幾種食用油。這顯示出食物的多樣性正從我們身邊快速地消失,而背後所牽扯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我們吃的食物被改變如此而已,實際上控制種子也就等於控制了糧食的來源,因此跨國企業更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希望藉此掌控其他國家的糧食權,因此種子的保存、以及捍衛種子主權成為當前農業很重要的議題。

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與種子保存運動

提到有關種子保存運動,就不得不提及印度的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她早在1987年便開始投入種子保存的運動,至今已超過20年。這位印度著名的女性生態環保運動者,本身是位核子物理博士。Vandana Shiva之所以會從核子博士投入環保運動,起因於1984年印度發生了一起隸屬於美國的農藥工廠因毒氣外洩而導致超過3000人死亡,這事件引起她的疑問:為何農業上使用的殺蟲劑反過來屠殺人民?因此她開始投入研究「綠色革命」,她發現到這套新的農法,源自於戰爭,是使用大量化學武器來充當農藥,寫了一本相關的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生物科技”的研討會。

1987年,在一場日內瓦研討會上,她首次聽到生物科技業者談論到生物科技與專利權,也就是把新的基因植入生物體,此為「新的發明」,而得以能成功申請到專利。而自由貿易協定(FTA)也將成為把專利權推動到世界的新工具。同年,她於北印度德拉東(Dehra Dun)附近的杜恩谷地(Doon Valley)成立了九種基金會(Navdanya Fundation)展開種子保存運動。

‧Dr.Vandana  Shiva  @圖片來源:http://movingtowardsustainability.blogspot.tw/2011/04/vandana-shiva-fight-for-equality.

大型農企公司主導的自由貿易協定,決定小農命運

席娃博士於2010年5月1日到台灣參加「亞太綠人年會」,她在《全球綠色浪潮與台灣》的開場演講中她談到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對農業有重大影響之一的就是AgA(農業協定)。自從1977年孟山都公司到印度,便開始壟斷種子市場。孟山都(註1)販售起昂貴、且禁止農民留種的種子;農民因此陷入惡性負債,而陸續開始自殺。基改Bt棉花的種子從7盧布,一下子漲成1,300盧布。殺蟲劑的用量,增加了13倍。而那主要的害蟲:棉鈴蟲,卻也因此普遍的產生了抗藥性。種子變貴了、農業成本增加了、而棉花的價格卻下跌了。這是因為WTO的自由貿易協定。

而針對農產品價格崩跌,席娃他們所做的調查發現,因為這份農業規範:AgA,主要是由大型農企公司,如「嘉吉公司」(註2)等所起草。而這些大型企業,大約每天有10億美元的進帳。有了這樣的收入,它們就能把農產品的價格壓低,然後拿到任何一地區傾銷,而讓該地區的農業崩解。

席娃以1998年大豆沙拉油傾銷事件為例,此事件造成500萬的農夫離農失業,100萬個村落的小型粗榨式油坊關門。在地的優質食用油從此在印度市場消失。而受惠就是賣油的嘉吉公司、和賣大豆種子的孟山都,兩者互為主要的商業拍檔。

Vandana還提到:「餵養全球的物種約8,500種,這是餵養全球食物方面的生物多樣性。但現在,只有四種作物被快速增值種植。這些都是基因改造的作物─棉花、玉米、大豆、芥子。」以玉米為例,由於美國政府政策鼓勵之下,美國農夫不斷地種植玉米,導致玉米的產量過剩,這些過剩的玉米,也成為食品科技業者投入大量研發人員繼續研發玉米可製成的產品,例如:汽水就是其中之一。我們以為我們喝的是汽水,但實際上,我們還是在吃玉米所生產出來的副產品。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KF)的種子保存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以下簡稱KKF)同樣也在20年前便開始進行種子的保存。曾經,泰國政府從IRRi(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進口品種IR8,之後泰國的農夫將此品種轉換為Kor Khor1、Kor khor 7、Kor khor 9和Suphan 60。這些品種只在那兩年之內非常地受歡迎,因為此品種隨後便遭受了一種稻飛蝨( Brown Plant-hopper)的襲擊,這些害蟲將3,500,000錸(註3)的稻田(5600,000Hectares)一掃而空。

當遭遇到這樣的稻米危機時,很多人對於這樣的危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意見,然而米之神基金會創辦人Daycha Siribhatra則傾向於回到問題的基本面,他在永續農業的網絡中提出了他的意見:「那就是讓數千種的原生種的種子都回歸到他們應屬的區域,而非從政府的種子銀行中取得種子。」

Daycha認為:「稻子的品種應該回歸到它們原本所屬的土地。讓我們一起讓原本在Suphan省的種子回到Suphan省、Ayutthaya省、Phichit省等等。他提到”原位培養”(Insitu cultivation),此方法已被證實是對種子保存最好的方式,就像是植物能夠適應環境變遷是一樣的。將種子保存在冰箱數年之後,讓種子休眠將會有很多的風險,比如像是種子不結果實、或者是種子將沒有能力抵抗新的植物的疾病或昆蟲。」

泰國第一的水稻育種技術

KKF發展出一套也許是泰國第一的水稻育種技術,不僅可以讓種田外部的投資降到最低,也可以減少所需的開銷。此技術只需要簡單的工具還有耐心以及堅持不懈的恆心。

下文我將介紹KKF保存種子的方式。(請點選這裡閱讀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