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酪梨也被酪梨療癒,大內高手、竹崎明星、山上農匠,三位酪梨達人的故事

(續前文)若要票選一個最容易被誤解的作物,酪梨絕對榜上有名。光就它是水果?或是蔬菜?恐怕大家就有疑慮,知道正確解答後,更會有一堆人滿地掃鏡片:在作物分類上,酪梨屬於水果;但是放在食品分類時,因為酪梨的含脂量過高,因此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喔!

由於許多明星、網紅的推波助瀾,近年來酪梨成了最夯的減肥聖品,各種「鏟肉、速瘦」食譜在網路上流傳,讓它有「水果界燃脂王」的封號。不過,酪梨雖然是許多人餐桌上的新寵,但它在台灣的種植歷史實已近百年,種植面積最大的台南大內和嘉義竹崎境內,有不少農家已經跟它打交道一輩子。

「水果界燃脂王」酪梨近年來是最夯的減肥養生聖品(攝影/楊語芸)

楊金坤返鄉接手果園,將對母親的思念移情到酪梨

台南大內的楊金坤就是酪梨養大的小孩。楊媽媽種了一輩子的酪梨,最大的願望就是幾個孩子好好唸書、到都市尋工、遠離農夫的命運。楊金坤也真的像媽媽期待的一樣,大學之後就因為求學、工作、成家,在台北住了四十年。

在一個婦道人家可以管轄的範圍內,楊媽媽守著五十棵左右的酪梨,用最自然的方法照顧果園。媽媽是莫拉克風災的災民,莫拉克掃掉園子裡的酪梨樹,也帶走她寶貴的生命。

楊金坤和太太李香芬因為思念母親無以復加,因而移情酪梨。兩人常常從台北南下,整理果園、修剪樹木、採收水果,停留的日子愈來愈長、次數也日漸頻繁,慢慢成為「大內高手」:在大內種酪梨的達人。

楊金坤與李香芬夫婦是種植酪梨的「大內高手」。(攝影/楊語芸)

李香芬說,大內經歷過納莉與莫拉克風災後,許多人在家鄉看不到前景,他們家旁邊的農地就荒廢了廿多年。不少在地人的地契都準備好了,就等有人出價即要變賣土地。「我們那時候想,照顧一塊地和兩塊地差不了太多工,所以就把隔壁的田買下來。」她回憶道。

那幾乎可以算是一塊處女地,生態豐沛,光是樹蛙就有至少五種,野鳥、松鼠、螢火蟲都是「原住民」。楊金坤夫婦不願破壞自然傑作,因此用最有機的方式種植酪梨。他們說,如果用慣行農法,種植酪梨的工序其實很輕鬆,但他們用手摘除有刺副黛緣椿象蟲卵附著的葉片,親手拔除園中的雜草,農工既多又雜,而且都得親力親為。後來台北、台南兩邊跑不堪負荷,十一年前李香芬先「拋夫棄子」,搬回大內長住;七年後楊金坤也申請提早退休,和老婆一起照顧果園。

種出好吃的酪梨 也種出幸福的生活滋味

可能是因為友善栽培,對土地產生了神奇的效果,許多客人都說,左岸幸福莊園的酪梨沒有草腥味,更有些原本不敢吃酪梨的朋友,卻對他們的酪梨「一試成主顧」。楊金坤說:「我都鼓勵客人吃鮮果,沾蜂蜜、哇莎米或是蒜蓉醬油,各有不同的風味。」

自前年起,莊園由友善轉型有機,因為多了許多登錄、出貨的行政程序,夫妻兩人忙不來,就請原先在台北任職電信業的長女楊子賢返鄉幫忙。楊子賢是個道地的台北小孩,很習慣吹冷氣、坐辦公室的工作,打算返鄉前,她先利用積累的長假,回大內住一個月,嘗試日出而作、流汗農耕的生活。

楊子賢在果園中看著烏秋(大卷尾)追逐松鼠、母雞帶小雞抓蟲吃、鵝群迎接主人的舞步、螢火蟲跟星子比光明,看著爸媽種的各種奇珍異果:婁林果、紅毛榴槤、巧克力果、麻美果、羅李亮果、牛奶果、黃金果,深刻體會到自然的力量。現在,這一家三口不得已要回台北時,「過去覺得很方便、很進步的那個城市,現在已經住不慣了。」她說。

左岸幸福莊園內的動物都是家人,每一隻都有名字喔。(攝影/田意民)

目前,左岸幸福莊園共有兩甲半農地,但實際栽種面積不到兩甲,五百棵酪梨中共有三十幾個品種,但固定出售的僅十二種。除了通過有機通路販售外,其餘皆靠網路訂購,每年的產值有一百多萬。「扣掉管銷和耗材,我們三個人賺的錢還不及我退休前的薪水,」楊金坤說。「但是生活無價,這是我們的體悟。」

左岸幸福莊園在大內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種著別名「幸福果」的酪梨,也把自己的生活,種出了幸福的滋味。

沈世政多元經營酪梨產業 客製化訂單滿足需求

同樣也是返鄉果農,竹崎果樹產銷第四十九班班長沈世政是酪梨界的明星。

沈家世代都是竹崎人,沈世政的阿公和阿爸長期種植菸草,沈世政童年時還幫忙家裡的菸樓看顧過爐火。後來公賣局逐年減收菸草,並和農委會合作輔導農民轉型,沈爸爸便從三十五年前開始轉種酪梨。

沈世政退伍後先在外地打拚,他在蒸氣鍋爐業小有成績、正打算自己開工廠時,父親的酪梨園也因為產量大增、急需人手幫忙。「反正都是『做頭家』,我覺得回家種田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我對農事也不陌生。」他說。

沈世政是酪梨界的「三冠王」。(攝影/楊語芸)

八年前返鄉時,沈世政為自家果園建立「阿波卡樂」的品牌,同時透過臉書粉絲專頁行銷。因為酪梨是一種品種比較複雜的作物,沈世政在網路上與客人直接溝通,一一滿足客製訂單的需要。

有些客人擔心沒辦法很快吃完,要求宅配的酪梨「分批熟」;有些客人要送禮,指名要大顆的;女生因為食量小,團購時會要求小顆;有人要滑口軟 Q ,有人要肉厚綿密,因為沈世政能夠應付五花八門的要求,再加上售後服務做得好,所以「阿波卡樂」有非常多死忠的客人,目前網路宅配佔了總銷量的九成。

之所以可以滿足多元需求,是因為沈家果園品種眾多、總產期長,沈世政說,只要掌握樹上餘果量、採收量、銷售量,宅配的收入其實比出貨給行口更好。另外他還多元經營,推出各種酪梨加工品,包括冰淇淋、手工皂、冷凍酪梨塊等,拉長產品面市的時間,增加鮮果之外的收入。

即便近年酪梨行情看漲,多了不少網路通路來競爭,但沈世政的酪梨銷量幾乎不受影響,除了上述原因外,他驕傲地表示:「因為我是三冠王啊!」

追求獎項的肯定 要做就做最好的

三年前,沈世政從父親手中接下產銷班班長的任務後,便急於有一番年輕人的作為。他參加 108 年度的「農業技術分享比賽」,拿到嘉義縣冠軍及全國冠軍,隔年又帶領產銷班挑戰農委會舉辦的「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選拔,也是一舉中第。連中三元,創下嘉義縣各種產銷班的紀錄,也提高自家品牌的知名度。

因為「要做就做最好的」,沈世政經營產銷班跟經營自家果園一樣用心。除了在臉書和 Line 成立官方帳號,方便對內、對外聯繫,他也重新規劃集貨場的動線,依照果品品質分區、分色管理,特級品放在黑色籃子裡,按照地面劃設的黑色線條進入特級品區,優選品放在黃色籃子,依此類推。另外,他還訂定共同機具的借用規則,如果機具故障,由他本人負責維修。這些具有創意的辦法深得各種比賽中評審的青睞,獎金更大大提振產銷班的士氣與向心力。

阿波卡樂的酪梨加工品。(攝影/楊語芸)

今年,沈世政還獲得「產銷履歷達人」的頭銜,頒獎典禮上,他帶著太太一起上台領獎,現場氣氛熱鬧感人。數天之後,他再度獲得「模範農民」的肯定。沈世政獲獎,為這兩個獎項首開酪梨農得主的先例,他說自己販售酪梨種子、種苗、酪梨果,是真正「一條龍」的酪梨產業,再加上他技術純熟,樂與農民分享,語氣中頗有得獎是「實至名歸」的傲氣。

因為口條好、經驗足、人又熱心,沈世政經常跟農友分享種植酪梨的經驗,也是諸多媒體採訪過的達人。他說台灣還有一半人口不敢吃或是沒吃過酪梨,「市場還大得很呢!」他一邊守著自己三甲多的果園,一邊護著產銷班三十多甲的農田,以明星之姿,要讓酪梨產業更上一層。

傅鏡州:種果樹比炒股票成就感更大

「山上農匠」是傅鏡州印在名片上的頭銜,這位在台南山上區水道博物館旁種植酪梨的農匠說:「我覺得『匠』比較厲害。」言下之意,他自覺比許多農夫還要認真,更擔得起莊稼人的名號。

傅鏡州果園中「平克頓」酪梨今年豐收。(攝影/楊語芸)

傅鏡州原本在台北證券業任主管職,追逐股價起伏,幫客戶累積財富。2006 年為照顧身染微恙的老邁父母,他搬回山上,「順便接手父親的果園,試著務農看看」。

父親的果園原本種有柳丁、鳳梨、酪梨,傳鏡州覺得自己無法一次照顧三種作物,便選擇專情於酪梨。「當時柳丁一斤才 3 元,不值得投資,鳳梨又有太多競爭者,」他說:「最重要的是,父親的酪梨樹都是大樹,我捨不得砍。」

相對於繁華便利的台北,山上說得好聽是謐靜,其實就是死寂,沒有電影院、書店和咖啡廳的日子,傅鏡州花了四年才適應。他說最大的改變是工作成就感,以前分析金融市場、股票行情,數字的起落讓他壓力很大,即便幫客戶賺到錢,自己卻有空虛的感覺;如今果樹會奉上具體的成果,收穫很真實。而且,不像股票賠了就賠了,果樹收成不好,可以想辦法彌補。讓果園中可控的變數愈來愈多,也是他的成就。

從操作股價到關心酪梨拍賣價

傅鏡州說,自己摸了七、八年時間,才敢對酪梨種植說上幾句話,他特別感謝農試所嘉義分所研究員蔡惠文及植物保護系主任倪蕙芳對新手的協助。他的酪梨園約有 1.5 公頃,主力產品是黑美人、紅心圓及嘉選 2 號等品種。因為人手不足,他的酪梨直接交由專業酪梨行口處理,行口吃不下的貨才會轉往拍賣市場。

或許是骨子裡還有任職證券業時留下的「餘毒」,傅鏡州曾經選種兩種酪梨新品種,就像之前喜歡挑戰「新創股」一樣。在一般果苗行情價一棵 90 元時,新品種加林 1 號的果苗就要 200 元,他看好這個早生品種(亦即早於一般酪梨可以採收的季節),一口氣買了 50 棵苗,但因為缺乏判斷基準,第一次的果實太早採收,全是啞巴果(指酪梨無法軟熟);第二年遇大雨,果實全爛了。加上定植三年後才會產果,他等於浪費了五年時間在加林 1 號上,完全得不償失。

後來,傅鏡州又嘗試台農 1 號(紅甘)的種植,以為新品種的售價會比較好,種植至今七年,他可能是全台灣紅甘生產量最多的農戶,但是這種酪梨不具價格優勢。傅鏡州說,他的黑美人照顧得當,一斤價格都要上百元;另外紅心圓的品質也很不錯。他終於體認到當果農不必追逐新品種,只要把好的品種,酪梨的「常青股」守護好,就會有好的收穫。

也因為對自己酪梨品質有信心,傅鏡州很常查詢酪梨的拍賣價,只有自己的價格落在高價端,才會滿意成績。他說自己花了許多心思研究酪梨各品種的特性,對於這種讓他人生得意自在的作物,非常有感情,因此特別捨不得生病的果樹。

酪梨是淺根型作物,容易染疫病,比較簡單的作法是砍了重新來過,但傅鏡州總是盡力挽救生病的果樹,它起死回生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專情酪梨至此,果真「農匠」是也!

酪梨果樹染病前、治療中及現在的健康狀況。(傅鏡州提供)

【超簡單酪梨食譜】

以下是達人們提供的酪梨食譜,鹹甜皆宜、豐儉由人。

一、酪梨三明治
1. 取長棍麵包切片,舖上起司片隔絕水氣,以免麵包變濕。
2. 酪梨切片,明蝦去殼去泥腸後,在鹽水中清燙。
3. 酪梨片疊在起司上,灑上少許鹽花,再放上蝦仁即可。
4. 蝦仁可置換為火腿、牛肉片、鮪魚罐頭等等。

酪梨三明治(楊子賢提供)

二、酪梨皮蛋豆腐
1. 嫩豆腐置於盤中,灑上柴魚片。
2. 皮蛋 1 分為 6,酪梨切成楔形,間隔圍住豆腐。
3. 淋上蒜蓉醬油膏(避開柴魚)即可。

酪梨皮蛋豆腐(楊子賢提供)

三、酪梨牛奶
1. 取 500 公克酪梨果肉,360 c.c. 牛奶,30-60 c. c. 蜂蜜,以及1000 c.c.涼開水。
2. 將酪梨與牛奶、蜂蜜、水一起置入果汁機攪打即可。
3. 牛奶與水的比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也可以加入一盒布丁,增添風味。

酪梨牛奶

延伸閱讀:

秋日就要瘋酪梨!「天生好油」燃脂王,在地新鮮品種多,專家親自教你挑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