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不要打!人見人怕原來是益蟲,大三學生胡芳碩用研究還隱翅蟲一個公道

手上一陣搔癢感,你下意識往手臂上拍打一下,以為打死了一隻蚊子。沒多久你開始覺得手臂灼熱、紅腫,完蛋了,你打死的不是蚊子,而是可怕的隱翅蟲。

然而,你誤會隱翅蟲了,牠不只不會攻擊人類,甚至是一種益蟲。中興大學昆蟲系三年級學生胡芳碩或許可稱為台灣隱翅蟲專家,他從高中開始研究隱翅蟲,目前已經發表了7篇隱翅蟲相關論文。他說:「隱翅蟲超酷的。」隱翅蟲受到很多誤解,胡芳碩要用研究還牠一個公道。

看清楚之前不要拍打 誤殺隱翅蟲需用清水沖洗

在生物分類中,隱翅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牠是目前全世界物種數量最多的一科,已經被發現的就有 6 萬 7 千種,推測熱帶地區還有許多種類未被發現。因為多樣性高,因此幾乎所有環境都找得到牠的蹤影。

幾種具代表性的台灣隱翅蟲(胡芳碩提供)

以台灣的隱翅蟲而言,潮濕的土地、公園的草地、水田和溪流邊,都是牠們藏身的環境。如果家中門窗未保持緊閉,有些種類也會因為趨光性使然而出現在室內空間。

然而在台灣常見的 1,200 多種隱翅蟲中,真的會危害人類的隱翅蟲大約只有 20 種,台灣民眾多半受害於紅胸隱翅蟲。隱翅蟲不會叮咬人類,但牠的體液中含有弱鹼性的隱翅蟲素,我們拍打隱翅蟲後,牠的體液留在皮膚上,沒多久就會起水泡、紅腫、灼熱。傷口慢慢收乾、結痂,大約要十天才會痊癒,而且極易留下傷疤。

這麼可惡的蟲,實在應該通通消滅!如果你也這麼想,且聽聽胡芳碩怎麼說。「隱翅蟲不僅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牠甚至是許多害蟲的天敵。」像是褐飛蝨、葉蟎、薊馬等作物害蟲,都是隱翅蟲捕食的對象,也就是說,牠們可是農夫的好幫手呢!

胡芳碩強調,紅胸隱翅蟲的特色是身體的頭、胸、腹各節呈現黑紅相間的顏色,只是牠體長大約一公分,比蚊子大一些,所以極易一時手癢就「啪」一下。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下手前最好多看一眼,如果不是蚊子,就將牠吹走就好。」他又指出,萬一真的誤殺了隱翅蟲,趕快用大量清水沖洗,如果皮膚狀況太過嚴重,還是要儘速就醫。

紅胸隱翅蟲的特徵極易辨認,身體各節顏色呈黑紅黑紅黑的分布。(胡芳碩提供)

從小與昆蟲為伍,靠著自學繁殖獨角仙

問道「愛上昆蟲的那一刻」,胡芳碩說已經記不得了。印象中是跟著奶爸(奶媽的老公)到頭城農場去,由於奶爸是農場的解說員,他長期跟在一旁耳濡目染,很早就培養對昆蟲的興趣。

進入幼稚園後,胡芳碩開始養獨角仙和鍬形蟲當寵物。由於父母給獨生子的他極大的自由,只要求(或說是教育)他一定要負起責任,胡芳碩的寵物愈養愈多,後來甚至繁殖獨角仙送給同學、「捐蟲」給幼稚園成立昆蟲觀察教室。他在擴建昆蟲王國的過程中,也累積自己的昆蟲專業知識。

「我是先認字,後來才會注音符號。」胡芳碩說,因為他從小就在書堆中長大,主動追求知識和解答已經是學習的習慣。對昆蟲產生興趣後,他找來各種昆蟲書籍閱讀,繁殖獨角仙的各種know-how就是從日文翻譯書學的。

展現研究實力 經「特殊選才」管道進入國立大學

國小、國中、高中,胡芳碩從兒童長成青少年,也從一位昆蟲愛好者,成長為昆蟲研究員。

他做的幾件事:與朋友經營「臺灣昆蟲同好會」,期望促進臺灣昆蟲自然史研究的發展;現任《臺灣研蟲誌》主編,該期刊已取得國際標準期刊號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ISSN 2521-4012);和國外學者聯名發表國際學術論文,這些就算是某位大學教授的資歷,也很令人敬佩,更何況胡芳碩還只是一名高中生。

但是這樣一路浸淫在昆蟲世界中,難道不擔心考不上好的大學嗎?胡芳碩坦承,他對高中學科沒有興趣,再加上高二時在昆蟲學會的年會上遇到中興大學昆蟲系的李後鋒老師,老師告訴他可循特殊選才管道甄試進入中興,就算甄試不成,日後也可以轉系。胡芳碩於是繼續「老神在在」地經營他的昆蟲王國,後來也如願進入中興大學昆蟲系。

台灣隱翅蟲專家胡芳碩今年才大三,卻已經發現八個新種隱翅蟲。(攝影/楊語芸)

製作懶人包 傳遞實用的科普知識

李後鋒老師說,許多參加選才的學生都強調自己對昆蟲有興趣。然而胡芳碩不單單只是興趣,且已超前完成許多連研究生都做不到的工作。他知道自己可以處理的問題範疇在哪裡,不會夸夸其談,也有從事自然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芳碩願意分享,也能夠接納別人的想法。我認為這種願意合作、願意付出的人,將來會比較有影響力。」李後鋒不僅說服其他老師讓胡芳碩入學,也讓他進入自己的實驗室,使用所有的資源。

讓李後鋒驚訝的是,胡芳碩取之於實驗室,也還之於實驗室。李後鋒想要推動白蟻的公民教育,告訴民眾如何防治白蟻。胡芳碩和幾個同學做了一個「白蟻懶人包」,放在「臺灣昆蟲同好會」的臉書頁面,不過短短幾天,就有七千多次分享,百萬次的觸及人數。

許多單位因為懶人包而找上中興昆蟲系,請他們幫忙處理白蟻問題,讓學術界的研究可以真正助益民間,「將專業知識轉成科普知識,芳碩等人的懶人包像丟了塊石頭在池塘裡一樣,漣漪就這樣散出去了。」對後起晚輩的成就,李後鋒不吝讚言。

不過胡芳碩說,白蟻懶人包還不是傳播效果最驚人的,他們做的「荔枝椿象懶人包」上線才一個星期,就有一萬個分享,三百多萬觸及人數。「隱翅蟲懶人包」也有一萬多個分享,近兩百萬觸及人數。可見這些昆蟲的確造成大家的困擾,能夠提供實用的知識給民眾,胡芳碩也覺得開心。

因為想要知道「牠是誰」 自此投入隱翅蟲研究

在胡芳碩之前,台灣鮮少專門研究隱翅蟲的學者。胡芳碩與隱翅蟲的緣份始於高中時,有人在臉書貼了一隻大型隱翅蟲,詢問大家知不知道「牠是誰」?

胡芳碩知道那是一隻隱翅蟲,卻不知道牠「姓啥名誰」。由於台灣沒有隱翅蟲學者,於是他透過網路搜尋找到一位加拿大學者 Dr. Aleš Smetana,並且去信跟他求教,後來又將標本寄去給他。學者回覆說那是一個新種,再加上後來胡芳碩又找到兩個新種,學者一併寫在學術論文中,還讓胡芳碩掛名第二作者,一起發表。這是胡芳碩第一篇國際學術論文,那年,他才大一。

透過主動去信聯絡以及學者來台訪問的機會,胡芳碩認識愈來愈多國外學者,其中一位捷克學者 Dr. Martin Fikáček 建議他申請歐盟的計畫,於是升大二的暑假,胡芳碩前往捷克作研究,並且繞道至丹麥和維也納拜訪其他學者,趁短暫停留期間一起發表論文。

截至目前為止,胡芳碩一共發表了 15 篇學術論文,與隱翅蟲相關的共有 7 篇,其餘的則是蜻蜓、白蟻和其他甲蟲研究,他擔任第一作者的共有 9 篇。此外,他還發現 8 種新種隱翅蟲。

隱翅蟲標本(胡芳碩提供)

生活以研究為重心 約會就是和女友一起找蟲

不過是大三的學生,卻如此多產,想來他的生活應該全被做實驗、找昆蟲、寫論文給填滿了。問道「有時間過『正常』的大學生活嗎?」胡芳碩笑著反問,「很多科被當算正常嗎?」原來學術超人也有考試不及格的困擾。

胡芳碩說自己未曾參加任何社團,因為作研究比較有趣,還好談戀愛這件事沒有被他捨棄,「我的女友會跟我到野外去採集、調查,這就是我們約會的方式,也是我們的休閒活動。」幸虧他的女友也是昆蟲系,樂於一起探險。

大學畢業後,胡芳碩肯定會出國留學,「我正在跟某位丹麥的學者商談,可能會去他的大學直接唸博士。」他轉身又坐在顯微鏡前,拱著背專注地觀察載玻片上的標本,彷彿那翅翼、那頭鬚、那口器中,有著一個迷人的世界。

隱翅蟲小百科

一、隱翅蟲是甲蟲,也是一類會消滅作物害蟲的有益昆蟲。
二、台灣常見的有毒隱翅蟲是紅胸隱翅蟲,特徵是身體部位呈現黑紅黑紅黑排列。
三、台灣約有 1200 多種隱翅蟲,只有約 20 種有毒。
四、隱翅蟲皮膚炎是指接觸隱翅蟲體內的隱翅蟲素造成的皮膚刺痛、紅腫、水泡等症狀。
五、遇到有小昆蟲停在身上,不要直接拍打,建議直接呼氣將牠吹走。
六、不小心拍死隱翅蟲,趕快以大量清水沖洗,嚴重者需就醫診治。
七、關好家中門窗、紗窗,避免隱翅蟲受燈光吸引進入室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