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變美了!疊石護岸重返自然,挑戰零水泥榮獲「金蘋果獎」

提到月津港,就想到璀璨的燈會,已舉辦十年的燈節,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前來參觀。然而,過去月津港的溪水髒臭、護岸不斷崩落,十餘年來建設工程欠缺整合,環境問題遲遲未能改善。近年工程單位改採生態工法,整治有成,被河川公民團體「台灣河溪網」評選為第二屆「金蘋果」水環境工程。

2 年前,崇峻工程顧問公司的經理溫健安接下改善月津港的計畫,將民間環團納入顧問群,全程不用水泥,改以人工菱型排石方式來整治月津港水岸,並在堤頂步道選用原生樹種作為行道樹,讓月津港重新煥發自然光采。

鄰近農田及住宅的月津港,水岸整治後風貌(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每年燈節大受歡迎,水質卻髒臭,月津港急需再現風華

月津港位於台南鹽水鎮,鹽水鎮過去鄰近倒風內海,北方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恰似新月,使鹽水又被稱為「月津」、「月港」。明清時期的鹽水鎮,是諸羅與府城間人貨往來必經之地,因貿易及轉運人口往來頻繁,繁華盛況與府城、鹿港及艋舺並列,有著「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美譽。

後來倒風內海因大量河川砂石沉積,造成港口淤塞而失去運輸優勢,最後逐漸沒落。近十年來,月津港燈節的策展,每年吸引數十萬人造訪,為了讓鹽水鎮再現當年風華,台南市政府透過「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及「城鎮之心計畫」欲改善月津港。

月津港的水環境問題很嚴重嗎?負責改造計畫的崇峻工程顧問公司經理溫健安表示,來看燈節的民眾並不會久留,而當地居民則認為月津港髒污飄臭味、水邊護岸也不斷崩落,水域活動沒有未來性,「燈節可以吸引外地人,要讓人喜歡月津港,還是要從改善環境做起。」

月津港燈節是台南鹽水的年度盛事(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過去水環境工程治標不治本,護岸不穩經常崩落

沿著河岸走,溫建安一一說明每個工程細節的巧思。首先是石頭砌成的護岸,河川兩旁的護岸用途在於防止邊坡崩落、為使用者提供緩衝。而過去月津港的水岸工程,通常會改變原本水岸結構,使水域和護岸失去連接而不穩,「以前的工程方式預算低,治標不治本。」

溫健安解釋,月津港淤積嚴重,過去水岸工程動工時,兩旁淤土一挖開,就會因穩定性不足而出現邊坡崩落的情形。而後為了再次清淤、建造護岸,施工會採「坡腳截斷式」,意即將坡腳一次截斷後,再以新的建材製作護岸,「通常會用的材料是水泥。」

這樣施工會有什麼問題?溫健安表示,這種做法看似省錢,但後續每年都要編列維修經費。而水岸兩旁土層和護岸的建材不同,「等於是水岸到水域中間有斷層,」導致護岸容易不穩而崩落,水岸的步道及坡道也會因失去護岸的底部支撐而塌陷,「蓋完卻要一直維修,地方政府不一定有這麼多維護能量。」此外,修建成的步道往往也動線不佳。

月津港整治前,水質優養化、髒污而有臭味(溫健安提供)

人工排石更穩定,製造斷面減緩水生植物蔓生

「若要符合生態需求,水泥顯然不是很好的選擇。」溫健安表示,自然界中河川及溪水旁的護岸有兩大特色,分別是底部穩定的基腳及緩降坡度。穩定的基腳要耐得住水流沖刷,緩降坡度則可避免邊坡的土石流失。

月津港水域流速較緩慢,沖刷狀況較少,溫健安以人工疊石作為基腳。這些石塊無論是大小還是形狀都經過揀選,揀選後一一堆疊而成,實際踩在水岸兩旁疊石之上,並不會有搖晃、不穩的狀況。

溫健安特別說明,砌石工法是一門古老匠師的技藝,工匠會依據需求揀選石塊,並依照每顆石頭形狀做堆疊,讓疊起的石頭能夠彼此咬合、牢固,其穩定性是機具拋堆無法達到的。

此外,溫健安連堆疊的高度都十分講究,「我們特別留了個斷面。」他解釋,最底層疊石並沒有和水面重合,水面下和露出水面的兩層石塊與水面分別保持5至10公分的距離,「石塊表面和水面沒有剛好重合,而是像階梯一樣。」這樣安排是為了讓減緩水生植物的蔓生速度,以利後續的維護管理。

人工菱形排石的生態工法,不用水泥,吸引了鳥類駐足,並將石塊拉高製造斷面,減緩水生植物蔓生,以利後續維護(攝影/林怡均)

緩坡加草坪,減少土表流失,堤頂種植臺灣原生植物

所謂「緩降坡度」,則是斜率要小於1/3,例如:護岸高度是 1 公尺,則最底部長度則要超過 3 公尺。溫健安解釋,山坡地很怕遇到雨水沖蝕造成土壤流失,水岸也不例外,兩旁護岸坡度越緩,則泥土流失速度越慢。此外,護岸上的堤頂也要種樹,樹根也會抓住土壤、但樹的生長需要土壤,因此坡度越緩越好。

堤頂種樹,表土則種植草坪,蹲下一看可以看到草坪上有一層網子。溫健安說明,目前樹和草坪才剛種下,前期為防止土表流失必須先固定,而網子選用可分解材質,隨著樹和草坪生長,網子會慢慢分解。

堤頂上的樹也是護岸工程的一部分,溫健安選用一部分的台灣原生樹種,選用原則是依據今年三月林務局釋出的台灣原生植物名錄,沿岸最吸睛的就是台灣欒樹。但為何僅能部分採用,而不全部採用呢?他說明,工程必須兼顧多方意見,考量到景觀還是要種一些色彩亮麗的樹種,例如:阿勃勒,「但如果可以的話,全部都是原生種植物,後續養護比較輕鬆。」

水岸堤頂部分選種台灣原生植物台灣欒樹(攝影/林怡均)

不用水泥的生態工法,後續維護省時省力又省錢

回想施工過程,溫健安認為,水岸的改善、植被的覆蓋等相對簡單,大半時間則是花在與各段工程的串接、和淨水廠的整併。

整個月津港水岸工程的主要建材是塊石,僅水月橋使用到混凝土及鋼筋。不用水泥的工法,是否較耗費人力?溫健安表示,人力確實吃重也較費時,但以工程的人力、機械及物料上單價總分析,使用人力反而相對成本較低。再拉長時間來看,納入後續維護費用計算,兼顧生態的水環境工程的維護反而比較省錢。

那這樣的工法能維持多久、要如何維護呢?溫健安認為,月津港一帶水域流速緩慢,不會產生洪流及土石流沖刷的可能,應該可以永久維持下去,最後演變成濱溪林畔,「即便是養護,頂多也只是人力去除蔓生到水面的植物,使用機具養護反而會破壞工程結構。」

埋管線將廢水匯流排入淨水廠,不再排入河川,水質變乾淨

水質髒臭是月津港過去一大問題。溫健安以當地居民及月津燈節的發展為考量,並沿途調查周邊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排水情形,「附近有大廈社區也有農田,主要污染源是鄰近禽畜廢水的排入。」

溫健安表示,這些禽畜廢水排入月津港,水域流動速度緩慢狀況下,容易出現優養化、水域也會發臭,「水域開始有污染,兩旁居民也會因破窗效應,就近將生活污水排入,污染會更嚴重。」因此在建設過程,首先調查的是沿岸居民、農地排水情形,接著以最低影響農民及周邊居民生活為思考方向。

原先污水及廢水的排放管線會直接流入月津港,溫建安將居民的生活排水的管線埋在水岸兩旁步道舖面下,並把所有污水匯流後送往鄰近淨水廠處理,藉此來改善水質。

崇峻工程顧問公司的經理溫健安(攝影/林怡均)

工程前納入民間意見,月津港工程被評為金蘋果獎

民間河川公民團體組成的「台灣河溪網」,日前舉辦第二屆「金爛蘋果獎」,從國內48件水環境工程中評選出 3 件「爛蘋果」及 2 件「金蘋果」,月津港雀屏中選為「金蘋果」。

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表示,月津港水岸工程疏通了淤泥、分離雨水與家庭污水,護岸坡腳則採菱型人工疊石及草地緩坡,「這些建材對環境跟生物都比較友善,屬於自然護岸。」

「過程很特別的一點,是民間團體的意見也被採納。」吳仁邦表示,無論是水環境工程還是建案,環團與工程單位立場經常會是對立的,而本次月津港水岸工程中,溫健安將民間團體列入諮詢對象。

「過去的衝突往往是蓋到一半、蓋完了才被抗議,但也因為無法回頭而出現僵局。」溫健安選擇在一開始就向環團諮詢,並將建議納入計畫考量。他認為,工程與生態其實是可以兼顧相融的。往後民眾來月津港,不需限於燈會期間,漫步在重返自然的迷人河岸,就是到訪的最佳理由。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