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頭堅的微醺人生──從網路泡沫到酒鬼巴士,金牌領隊如何把自己帶出低谷?

人生走到 36 歲,身無長技、荷囊蕭索,加上長期起居無時,身體頻頻抗議,被具有神通的老師預言:「再不改變,恐怕活不過 40 歲。」採訪一開始,步入中年的工頭堅(本名吳建誼)先坦言生命中最暗黑的一段過去。

工頭堅成為今日知名的旅遊達人,或可說是肇因於這段歷史。他像個說書人一樣,受訪時娓娓闡述人生的憂喜與苦甜,大叔工頭堅說:「無論幸運或不幸,我終究成了今天的我。」

家裡開民宿接待美日客人,從小熱愛異國文化

孩提時,阿公在台北雙城街與天母各開了一間專作美軍生意的  guest house,從爸爸到姑姑、叔叔全都投入經營,工頭堅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從事旅遊服務業的大家庭。

中美斷交,美軍撤離台灣。但日本經濟開始起飛,來台灣的旅客也增加,工頭堅的爸爸自學日語,將 guest house 的招牌改成 ホテル,作起日本人的生意。

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工頭堅從小就聽西洋音樂、看日本漫畫,再加上航空公司致贈的月曆總印著各國奇麗的風景,工頭堅一面吸收這些異國文化,一面對世界的面貌有著無窮的好奇。

首次出國深受文化衝擊,立誓要走遍世界

1981年,工頭堅第一次踏出國門──父親趁他進入「役男出境限制」之前,安排全家到日、韓旅遊。工頭堅憶道:「那是出國、返國還要戴花圈照相留念的時代」,政府開放出國觀光不過兩年,他便初嚐親眼世界的滋味。

一般人回想第一次出國的經驗,應該只記得「好玩」、「新奇」,但兩週的日韓之旅卻是工頭堅徹頭徹尾的文化洗禮。15 歲的少年五感全開,滿心雀躍,他站在停泊於日本橫須賀軍港的美軍航空母艦「中途島號」前,默默對著太平洋立誓:「將來,我要走遍全世界。」

1981年國中時與家人到日本旅遊(工頭堅提供)

迎上時代的風,成為 MV 導演

懷著環遊世界的夢想,卻面對無法出國的躁鬱,工頭堅罹患「旅行文化衝擊後遺症」,度過慘綠的高中時期。他在幾所學校間輾轉,最後進入復興美工,雖然想成為漫畫家或動畫家,但自認缺乏畫功與毅力。不過他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一路迎著時代的風,為自己積累後來的因緣。

復興美工的國文老師王志誠(即詩人路寒袖)鼓勵學生用台語朗誦詩歌,工頭堅過去一直浸淫於異文化,這才有機會審視他對台灣的認同。他在「太陽系」看 LD(註),接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洗禮;也曾親臨陳昇、羅大佑、李壽全等人在已經燒掉的中華體育館「初登板」的歷史現場。林強出版《向前行》之前,工頭堅就曾在國立藝專的校園演唱會被他的表演驚得目瞪口呆。

工頭堅退伍後,進入廣告製片公司工作。那是台灣廣告片正要開始質變的年代,工頭堅在職場上遇到許多有才華的夥伴,他第一次因公出國,是到新加坡拍攝 MRT,為台灣當時未完工的捷運提供模擬畫面。

九○年代開始流行 MTV,廣告公司也嘗試接拍音樂錄影帶,工頭堅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是歌手郭子的《關於離別》,李宗盛《凡人歌》、趙傳《Always on my mind》也是他拍的 MV。同時,他曾應導演朋友的邀請,在那英的《征服》中全裸演出。

行囊越沉重,靈魂越輕盈

拍片、畫腳本的生活看似亮麗,但工作和生活仍不免受挫。生命遭遇困頓時,旅行的慾望就強大地浮出頭來。

這時距離父親第一次帶他出國,剛好 10 年,工頭堅終於可以續寫「環遊世界」的篇章。在造訪法國與瑞士、體會歐洲風情後,返台才隔兩個星期,工頭堅又前往北美,浸淫不同的風景。回程時他特別選擇在東京轉機,還跟友人一起上了富士山,完成某種旅日的「象徵意義」。

1991年自助旅行在巴黎(工頭堅提供)

工頭堅自覺在旅行時獲得許多能量,他買了很多 CD 和雜誌,也收集不少地圖,行囊愈來愈沉重,但靈魂愈來愈輕盈。「我記得從歐洲回來時,我妹跟我說,從沒看過我精神狀態那麼好!」他甚至發現,無法旅行時,光是看看國外的旅遊書或是風景影片,都能夠帶給他慰藉。

因網路爬上人生顛峰,卻也搭上「失速列車」

在製片公司累積的經驗,讓工頭堅有機會接拍資策會的網路服務宣傳影片,也因為拍片需要做許多功課,讓他擁有豐沛的網路知識,「忽然發現網路世界充滿希望。」他說。1995 年還是網路撥接的年代,SeedNet、Hinet 是主流。世界一邊面臨千禧蟲危機,一邊也因為達康 (.com),平地冒出許多千萬富翁。

工頭堅說,當時很多人熱衷網路投資,許多單位邀他寫專欄,或是要他撰寫企劃案集資。後來他在《明日報》開了個人新聞台,前後寫了兩千多篇「網路趨勢」專文。更與多位網路寫手合組「網路工作者陣線」,工頭堅 (Ken Worker) 這個網路化名,正是誕生於那個階段。

「那是一段既黑暗又活躍的年代,」活躍的是思想,工頭堅為了寫文章,他拚命讀書、上英文網站找資料,寫自己對於網路產業的見解、寫美國網路公司發跡的故事,說書人的特質就在那時養成。

2000 年中,網路泡沫化,當時還懷有網路創業夢的工頭堅一夕間跌落谷底。「我自己曾經高談闊論網路新經濟,吹捧美好的未來,」沒想到曾經抓在手中的黃金,轉瞬間成為泡沫,惹得他一手的濕,一臉的髒,一身的傷。

工頭堅的部落格

通靈老師診斷:再不改變,活不過 40 歲

時間點接回文章的引言處,36 歲。一段既玄妙卻又真實無比的經驗,改變工頭堅的下半段人生。

話說工頭堅的表妹是一位「通靈少女」,從小到大「症頭」愈來愈嚴重,待她與家人移民加拿大後,甚至在教會上演過大法師收妖的劇碼,在溫哥華僑界十分出名。

直到認識了「仝症頭」的老師,上一代的通靈少女,才知道表妹種種怪異舉措都是因為通靈的體質。「因為累世業果太深,通靈無藥可醫,只能靠著幫神明做事來化解。」老師這樣說,之後表妹就跟著這位老師,在供奉關聖帝君、三太子的道場修行。

工頭堅在台灣的「狀況」不好,消息傳到溫哥華的親戚間,老師「隔空診斷」,遽下「若不改變活不過 40 歲」的警語,要工頭堅立刻買機票飛去溫哥華。

在異國打零工彎腰流汗,找到人生新方向

工頭堅在溫哥華待了半年,每週三天前往道場幫忙。因為「問事者」眾,工頭堅算是道場的「客服」。作息固定,加上配合借宿親人的生活步調,工頭堅一改在台灣的荒誕度日,身體也慢慢恢復正常。

問道工頭堅「到底去溫哥華做什麼?」他說自己也不清楚,老師並沒有排功課給他,也沒有設定什麼目標。但或許跟著老師看紅塵的悲苦,瞭然俗世的無常,工頭堅收斂了浮誇的習性,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這就是老師的目的。

撇開這些宗教的因緣,工頭堅說,溫哥華的確是療癒人心的城市,空氣和景觀都充滿正能量。雖然住在親戚家食宿無虞,然而旅費用罄後,總不好意思連菸酒錢都跟親人伸手。於是他去街頭發傳單、幫忙刷油漆,靠打零工賺錢。

「打工對我而言是個測試,看我願不願意為了生活去做卑微的工作,」工頭堅說,「以前我是藝術家,一定不會願意,但那時我願意去做這些體力活。」每天流汗領現金的日子,工頭堅反而覺得踏實。

半年觀光簽證到期前,「你可以回台灣了。想想看你回去後要做什麼?」老師說。做什麼?工頭堅希望以後能常常回溫哥華,回到這個療癒他的城市,看起來去旅行社上班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常帶團來加拿大。他回道場,打算告訴老師這個決定。沒想到他還沒開口,通靈表妹,或者說「師父」就告訴他:「你現在想的就是對的方向,回去要好好做。」

從國民旅遊累積實力,「達人帶路」建立社群行銷典範

抱著擔任國際領隊的心願回台灣,但毫無旅遊從業經驗的工頭堅一開始只能從國民旅遊入手。37 歲僅領基本工資,靠週末帶團的領隊小費補助,一個遊客 100 元,一輛遊覽車坐滿,一個週末可以多賺 8,000 元。

負責國民旅遊讓工頭堅有機會重新認識台灣,為了帶團解說,他閱讀很多跟台灣有關的書籍,慢慢有自己帶團的風格。後來公司終於發現工頭堅曾經是網路名人,加上報紙廣告的效果變差,部落格行銷開始出現,主管把他調到企劃部,負責網路行銷。「2000 年網路泡沫之前我本來懷有網路創業的夢想,也累積了相關知識,沒想到後來以不同的形式、在完全不同的領域發揮效用。」他說。

自那時起,工頭堅便以自己和公司的部落格攬客招團。在 web 2.0 時代,工頭堅開發出「達人帶路」的旅遊方式,規劃出許多歷史、鐵道、古蹟、動漫等主題行程,將社群行銷的概念帶入傳統產業,且建立成功的典範。2015 年《數位時代》製作網路 20 年的專題,選了 20 個對台灣網路有影響力的人,工頭堅便是其中一位。

2005年帶團登玉山(工頭堅提供)

創業「旅飯」,傳遞旅行的精神食糧

工頭堅認為,一個旅遊產品應該跟知識傳遞有關,「帶人家看世界」不只是吃喝玩樂拍照,「我得對那個國家有感覺,才能傳達給客人。」十多年下來,他想要建立一個以旅遊內容為主的社交平台,讓大家分享旅遊知識,他嗅到其中有商機,只是還在摸索該怎麼運行,但公司沒給他空間,於是在 2015 年,工頭堅進入「半百俱樂部」時,為了拚一個「未竟夢想」的實踐,他決定自己創業,成立旅遊平台「旅飯」

2008 年至 2016 年這 8 年間,許多人靠陸客賺了大錢。「我這樣說一定會得罪人,我雖然也想賺錢,但陸客購物團的錢真不是我想賺的,我也不擅長。」他說。待政黨輪替後,陸客不來了,但有許多年輕人開始返鄉,不論是務農或接手家中的傳產,工頭堅在踏查時,發現許多動人的故事。

另一方面,因為資訊取得容易,造成自助旅遊盛行,要怎麼讓年輕人願意參加旅行團呢?「我要創造讓他們參團的理由,在達人帶路、主題旅遊外,我發現喝酒是最藍海的路線。」他說。

「酒鬼巴士」出發,首站日本鹿兒島

這幾年日本一直推動地方創生,許多小村莊、小城鎮會編列預算推動觀光,作為旅遊達人,工頭堅也多次受邀前往考察。他發現那些偏鄉固然有種種美好,卻不足以讓遊客起心動念。

然而在參訪這些小村落時,工頭堅發現日本無處不在的酒廠,他在心頭釀造出「酒莊之旅」的想法。一方面那些地方太偏遠不易到達,或是酒廠不對一般散客開放;二來自己也不能開車去,因為喝了酒就不能開車回家。此時,專為好飲者設計的「酒鬼巴士」正好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酒鬼巴士的第一班車開到以蒸餾酒聞名的鹿兒島縣,四天三夜的行程共造訪九家啤酒、威士忌、燒酌酒廠或酒造,大家喝得酣暢,頻頻敲碗追問第二班車的時、地。

「日本有 47 個道州府縣,我覺得要做 30 條路線不成問題,」他豪情地 說。只是今年二月中旬的鹿兒島之後,國門就因為疫情關閉,大家困在台灣島,計畫好的路線都去不成了!

旅遊達人工頭堅生在旅遊世家,人生繞了一圈,又回到旅遊產業。(攝影/楊語芸)

深度地方小旅行,重新定義台灣的美好

也算是危機中的轉機吧,工頭堅早就有意開發地方小旅行,挖掘台灣的「看頭」,他把鹿兒島模式搬到台灣,以酒為軸心,把地方的農特產、風土文化、人文工藝等串連在一起,酒鬼巴士就這樣在台灣發動引擎,目前已經開往宜蘭、彰化、南投及馬祖,未來還將駛往花東以及南部,哪裡有酒香,酒鬼就往哪裡去。

只是,台灣有那麼多酒廠嗎?「超乎想像!」他說:「宜蘭就去了六家,彰化跟南投也很精彩,每個酒廠都有故事,有些與小農密切合作,有些是農場轉型。」工頭堅說自己在開發商品的過程也得到很大的樂趣,他愛旅行、愛說故事,也愛杯中物,這些喜愛結合起來,就是現在事業的依歸。

有個酒廠老闆告訴工頭堅,他以前試著要做出跟國外一樣風味的酒,但現在想通了,他根據台灣的氣候、風土、原料做出台灣特色的酒,出國比賽都得名。

同樣的道理,把台灣的特色找出來,不就是他身為旅遊達人的責任嗎?酒鬼巴士闖出名號後,誰說不會有國外的朋友「聞酒香而來」?

當年那個默默對著太平洋立誓:「將來,我要走遍全世界」的少年,現在在家鄉看到了世界的風光。

 

(註:「太陽系」是當時著名的 MTV,收藏許多歐美藝術電影,可在包廂中看影碟,是許多文藝青年的電影啟蒙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