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2020台日食通信 讀者感謝祭第2日 ~ 後疫情時代的反饋,因食通信開始的旅程

後疫情時代的反饋,相信全世界開始警覺了共鳴處…

對於飲食與農業的問題,從自然界災害、高齡化、少子化與社會的弱點談起,日本戰後為了快速安定社會主體,創造了大量生產且便宜的資本世界,間接造就了現今面臨自給率下降的一個原因。1970年還有1000多萬個農民,現在剩下不到200萬個,而且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家,鄉下或稱之為故鄉的人都離開地方。

疫情對國內人口密集的地區打擊最大,從數據呈現大多是城市的人。現今社會年輕自殺率高,年輕漫畫家所呈現的樣貌,好像是有一點餓,就去加油,這樣是不是變得不像是人類,而是機器人了?是不是感覺在現今的社會,很難得、甚至是看不到生產者的臉,這是一種”選擇”,就是你願不願意透過”吃”去了解現在的環境。

我們必須去理解人與環境是一體的,人與具規模的流通也會變成一種負擔

把地球的危險當成自己的是來看待,沒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所以環境是環境、人是人,彼此是沒有串聯的。消費者都會想,越便宜越好,熟不知對地球的負擔就越大,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643萬噸的棄食,有21~37%食材生產流通、有8~10%食品棄食比率,人與具規模的流通,也許就是氣候變動的主因。

日本食通信自2016年9月開始發展線上服務平台”口袋市集”,就是為了建構互相互動的改變,讓消費者去理解生產者,間接去影響產生浪費行為的下降。我們的目標是”自律分散型的食料流通”,生產地的環境破壞、消費地的飢餓與過剩、商店販售的食品浪費,透過科技與共感,食物變成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賴的情感紐帶,改變不安定的社會,轉變成永續的社會;因為”食物”是個人與家庭的連結最重要的一環,”吃”的動作其實是一種力量,而人能得到幸福也是透過”吃”。

因食通信開始的旅程

這次交流會議,我們邀請了大陸香港”社區夥伴PCD”陳宇輝先生與中台灣食通信團隊簡孝如主編長、生產者育誠與傅婷分享與談,因為喜愛這樣的理念打破了疆界,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了,都是因食通信開始了生命交集的旅程。

很驚訝高橋先生竟已在大陸地區拜訪了這麼多個地方,PCD更是促成高橋先生第二著作的出版《消失的城乡边界线:日本〈食通信〉的奇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度透過”微信”介紹文章、線上直播、線下讀書會模式推廣大作,在內地也引發不少讀者的共鳴處,包含與第一級產業的共感、對大自然的敬畏、城市人(年青人)的生活選擇。

生產者育誠與傅婷,被主持人邀請上台,展現了年輕世代生產者的姿態,雖然有些靦腆害羞、卻是很有自信,育誠經營模式很特別,在台中地區有直營店也有帥氣的送蛋車,非常樂意跟消費者面對面接觸與交流;很誠心地把自己產地收穫的成果分享給消費者,是個願意”走出去”的生產者,認識消費者、也讓消費者認識自己。

最珍貴的是 與人的相遇 和 走進土地

這次相信大家能更深度的認識中台灣食通信團隊了。團隊主編長簡孝如的背景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她對於食物的啟蒙可是從小就開始。爺爺與他的天天饅頭、母親與她的烘焙課,家庭背景的養成讓孝如從小就對食物產生特別深刻的連結。2015年從台北回台中工作,2017年與食通信相遇,就喜愛上這個理念。所有編輯團隊在面對如此龐大的經營模式,實際走一趟就知道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孝如指出四個關鍵”夥伴”、”資源”、”行動”、”關係”,從編輯、採訪到出貨,發生各種意料之外的事,但也有許多美好發生,不自覺地投入製作食通信已三年,孝如特別有感觸的是這個過程,最珍貴的是”與人的相遇”和”走進土地”,她的內心充滿感謝。

食通信團隊的品嚐與分享

在一系列的分享後,北台灣食通信團隊也大展身手啦~這次讓大家品嚐多元的”雞蛋”料理,蝴蝶麵沙拉、茶葉單與中台灣食通信最新刊物”柑橘”,在事務局專員的糊塗食材採購下,竟也能端出不同巧思的料理。這次交流會相信不只是精神糧食,含有滿足我們的味蕾與肚子,咦~這不是雲林食通信的價值理念嗎 ? 食通信看似一個很大的網絡、建立了無數的關係,但是…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係是結局,連結是過程”。

日益深入的連結,不只是「關係」,是「連結」,不是「生活」,是「正在生活」,不是「一首歌」,是「正在唱歌」,不只是「一隻舞」,是「正在跳舞」。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種子,但兩朵敞開的花才能連結、互相傳播芬芳。大家是否看見這些編輯團隊歷練了生命的成長。好神奇,原來人跟人之間所誕生的「共感」,真的連結了嶄新的世界,「幸福感」在彼此之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個社會,彷彿不這麼冷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