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飯就能改變世界!台中CSA社群「回家菜」號召家庭支持生態農業

(續前文)以家庭為核心、與農夫共好,如此美好的循環不只在宜蘭發生,台中的 CSA 社群「回家菜」和「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也秉持著相同理念,靠著 30 個消費家庭支持 7 位 BD(生物互動農法)農夫。

回家菜召募會員也宣傳農產品(育誠蛋品提供)

《宜蘭案例也別錯過:58 個家人支持一位農夫!宜蘭 BD 農法社群蓬勃》

一個 line 群組 讓大家吃得安心

回家菜在今年一月正式起跑,但早在六、七年前,海聲華德福家長及台中梧棲一群媽媽們就透過共同購買的方式,直接與農夫洽購農作物。

吳淑凰是其中一位主導者,她本是護理師,因為孩子就讀華德福學校,因而接觸人智醫學。有回台灣國際人智醫學學士後訓練學程(IPMT)辦了八天七夜的活動,BD 農夫許晉田前來支援,因而疏於照顧田裡的水果小黃瓜,導致它們賣相不好,在吳淑凰的媒合下,小黃瓜全數賣給華德福家長,許晉田免於損失。

原本以為這是一次性的活動,沒想到家長們反應奇佳。後來許晉田再有賣相不好的 B 級、C 級作物,就透過吳淑凰等幾位主導者銷售給華德福的家長。類似這樣的案例不斷複製,她們乾脆開了一個「共同購買」的line 群組。想要買的、想要賣的,都可以在群組上登記。

時至今日,這個群組已經有 279 人,除了販售生鮮蔬果,還有糕點和手路菜。群組公約要求供貨者或是提供相關認證,或是有會員背書保證,才能在群組中販售,把關雖然機制嚴格,但也有人情的空間。

吳淑凰(右)和湖丘農場夫婦合影,湖丘定期供應蔬菜給「共同購買」。(攝影/楊語芸)

買菜賣菜皆憑信任 也可兼職賺運資 群組成為農作滯銷時的洩洪池

由於經營已有一段時間,「共同購買」發展出十足的默契。賣家有貨時就在群組中開「記事本」,讓買家登記,然後將蔬果或其他食品送到吳淑凰家的車庫,由她先代墊貨款,待會員來取貨時再支付給她。她有時也會親自去農夫家載貨,減少農夫的成本。

吳淑凰若不在家,不論送貨的要收錢,或是取貨的要付錢,都可以自由心證地放在錢筒裡。她不曾細算過金額,但大抵來說收支是平衡的。在功利現實的社會中,這種基於信任的經濟模式,已然少見。

另外,因為不是所有會員都方便自己來取貨,也有些會員願意當「宅急便」幫忙送貨,因此吳淑凰又媒合這些需求,消費者每包菜多付  5 元運費,送貨者就可以賺取工資。「這些菜在超市賣 42 元,但加上運費後也只賣 35 元。買的人划算,送的人也開心。」她對自己創造的「地方經濟」十分滿意。

去年四月,台中裕毛屋超市無預警歇業,農民每週 600 包的蔬菜收成量忽然滯銷,當時就是「共同購買」line 群組成為農產品洩洪池,因此農夫們和吳淑凰有非常深的革命情感。她身體力行,無私地奉獻精力與時間,因為食物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沒有辦法要求你吃對的食物,我能夠做的是讓你看到機會,希望你改變。」她說。

「共同購買」的取菜盛況。(吳淑凰提供)

以土為家,以家為本,以社群支持生態農業

2017 年成立的「台灣食在安心農產運銷合作社」是一個由小規模家庭農場組成的農業合作社,初衷是整合小農社員,推廣友善環境農法,並促進 CSA、PGS(註)和生態農業的發展,以計劃生產的方式,保障農民的收入。

胡耿逢原是大學教職員,工作十三、四年後想轉換跑道,也想接近自然,思考後覺得農業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一開始他在潭子租農田,種稻、馬鈴薯、洛神花,也成立開心農場,辦理食農教育,滿足都市人的田園夢。後來因為租地被收回,胡耿逢便專職於食在安心合作社,推動各種友善環境、促進地區經濟循環永續的理念。

合作社中的小瓢蟲、晉福田、湖丘、一吉米、銘雄堂、振東與誠墾友雞農場等都是實踐 BD 農法的農場,也與吳淑凰所組織的梧棲共同購買長期合作。原有的 line 群組只要求有機或友善耕作,但吳淑凰長期浸潤於人智學思維,更希望專心致志在 BD 農法上,認識台灣其他的 CSA 後,她認為梧棲應該可以走出自己的模式,於是和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理事長巫建旺合作,試行 CSA,因此又進一步的發展出「回家菜」CSA。

從「共同購買」到「回家菜」,更進一步的與農夫站在一起

「共同購買」是「一手繳錢、一手拿菜」,但「回家菜」以年繳購菜金的方式支持農夫。由於合作的農場較多元,會員每週可取回的菜盒中包括有機蔬菜、四季水果、有機米、放牧雞蛋及廚房佐料等。綜合菜盒由農夫搭配 5-8 樣當季當地盛產食材;消費者也可以直說想要的菜色,供農夫們作為種植的參考。

另外,回家菜也辦理產地走訪旅行、食在安心講座、料理手作及家庭護理課程等,讓會員開啟五感,體會土地的四季風貌。

「回家菜」目前已有 30 個消費家庭,農夫端則以「育誠蛋品」主導,加上食在安心合作社中的幾個 BD 農場,平台將努力媒合消費者與生產者雙方的需求。吳淑凰說,「回家菜」有 30 至 70 歲的農人,有 40、50 歲的核心成員,以及幼童至老年的消費組群。他們相信用安心食材、親自料理,好好吃一頓飯,利用餐桌聯繫一家人的生活情感,可養身也養心。

當每個人都願意吃真正的食物,並以回家吃飯為生活目標時,就可能一點一滴改變這個世界。吳淑凰說:「最終還是要問自己,想要過什麼生活?」CSA「回家菜」是這群人的答案。(系列完)

美國BD農法導師 Harald 帶領農夫們製作台中地區第一座BD堆肥。(胡耿逢提供)

註:PGS,參與式保障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第二方有機認證系統,並要求農民和消費者直接參與認證過程。

系列閱讀:

如何讓土壤不生病?BD 農法匯聚宇宙能量,「從土中拿多少就還多少」

58 個家人支持一位農夫!宜蘭 BD 農法社群蓬勃,CSA 與農夫共嚐土地滋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