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某種生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生物時,我們稱後者為前者的天敵。卡通中的湯姆貓抓傑利鼠,就是一例;成語中的「螳螂捕蟬」也是一例。這種一物剋一物的自然法則,也可以應用在農業上。
用天敵來進行生物防治,可以概分兩種類型:捕食型與寄生型。捕食型的例如施放草蛉吃害蟲,而寄生型則以寄生蜂為最常見的應用。國內實驗發現,赤眼卵蜂在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等鱗翅目害蟲都很有效,對於秋行軍蟲則需搭配農藥使用,也可達到農藥減量的目的。
寄生蜂分三種:吃卵、吃蛹、吃幼蟲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副教授謝佳宏是國內研究寄生蜂的專家,他表示在國家「農藥減半」的政策方向下,生物防治確實值得大力推廣,不僅可以降低農藥用量、減少環境污染,又不會犧牲農產品的質與量,是一個農人、消費者和環境三贏的作法。
謝佳宏指出,依照昆蟲的生長階段,寄生蜂可分為卵寄生蜂、蛹寄生蜂及幼蟲寄生蜂三類。赤眼卵蜂就是一種卵寄生蜂,寄主是外米綴蛾等鱗翅目害蟲。交配後赤眼卵雌蜂會把卵產在外米綴蛾的卵裡面,蜂卵孵化成為幼蜂後,會把外米綴蛾卵內的物質吃掉,外米綴蛾就無法孵化出幼蟲。
雙緣姬蜂則是一種蛹寄生蜂,主要寄主為稻螟蛉及夜蛾,雌蜂會把蜂卵產在蛉或蛾的蛹中,幼蜂孵化後以蛹的組織為食物,因而避免蛹變為成蟲。
至於小繭蜂之類的幼蟲寄生蜂,則是將蜂卵產到小菜蛾或斜紋夜盜蛾的幼蟲體內,孵化後幼蜂會把幼蟲的器官吃掉。雖然幼蟲被寄生後不會立刻喪命,可能仍會危害一段時間,但對於降低田間危害仍有助益。
赤眼卵寄生蜂成效堪比化學農藥 但農民反映買不到蜂片
謝佳宏會踏入寄生蜂的研究領域,是因為防檢局前局長馮海東之邀。昆蟲系出身的馮海東想要扶植生物防治產業,當時專門飼養寄生蜂的台糖反映說,他們的蜂種已經被馴化,種源弱化的結果造成牠們失去野外搜尋以及寄生的能力,希望有研究人員可以協助。同樣是昆蟲系出身,謝佳宏便是此時加入寄生蜂的研究領域。
謝佳宏等幾位研究人員先在田間找到許多品種,混入台糖的寄生蜂品種中進行改良,並且將改良後的品種施放在雲林及花蓮同步實驗。雲林以赤眼卵蜂防治玉米螟的成效非常好,不輸慣行農藥的效果;花蓮單用寄生蜂的效果並不顯著,但農藥減半後搭配赤眼卵蜂,效果也堪比只用化學農藥。可見赤眼卵蜂在綜合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等鱗翅目害蟲時確實有效。
可惜如此有效的方法卻無法為農民所用,嘉義、雲林為台灣玉米主要栽種區,玉米螟為玉米最主要的害蟲,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折倒,造成產量嚴重損失。農友們雖然願意嘗試寄生蜂,但蜂片已經缺貨至少兩年。農民郭明賢質疑,政府下鄉推廣生物防治,但唯一生產寄生蜂的台糖卻不供貨,「是把農民當笨蛋嗎?」他問。
寄生蜂生產改成半自動化 過渡期供貨不足
然而台糖光復糖廠寄生蜂飼養中心課長莊玉祥喊冤,他說寄生蜂片當初只是台糖自己生產、用來防治甘蔗螟蟲,蜂片從來都不曾量產,目前也沒有停產。這兩年防檢局發現這種方法可以剋制秋行軍蟲,因此鼓勵農民使用。結果一時之間湧入一堆訂單,才會造成缺貨的現象。
莊玉祥說,利用寄生蜂片防治蟲害是一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方法,政府鼓勵農民使用,本是好意。但是許多農民缺乏信心與耐心,用了幾回不見成效,便回頭改用化學農藥,導致真正想要用蜂片的農友買不到,十分可惜。
有鑑於此,防檢局、文化大學已經和台糖合作,將傳統生產寄生蜂片的方法改成半自動化。這項升級工作已經進行一年,待全面完工後,應可提高供應數量。
「蜂 + 藥」搭配 可控制秋行軍蟲
針對台糖的回應,謝佳宏首先指出,過去在田間採集到的秋行軍蟲卵塊中確實發現赤眼卵蜂寄生,因此一開始確實認為這是一條可行之徑。但是秋行軍蟲的卵塊有多層堆疊、絨毛覆蓋的特性,利用卵寄生蜂來殲滅秋行軍蟲的效果至多五成而已。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昇寬長年研究玉米病蟲害防治,他表示秋行軍蟲對玉米的危害已經超過玉米螟。誠如謝佳宏所言,陳昇寬在田間實驗也發現,單用寄生蜂來防治秋行軍蟲確有不足,因為目前的寄生蜂皆為卵寄生蜂,對於幼蟲或成蟲完全無效,因此還是得配合藥劑的噴灑,才能夠控制。
台糖已釋出蜂片庫存,每人限量200片
陳昇寬指出,這兩年農改場的實驗目標,是找出適合導入寄生蜂的時機,也就是瞭解秋行軍蟲大量產卵的時間點後,再準確地置放蜂片,之後透過田間蟲體數量的觀察,再施用農藥。原本農民一期甜玉米(從種植到採收)要施用四次農藥,但若配合寄生蜂則只要施用三次。
導入寄生蜂的時機以及導入的次數都還在實驗的階段,陳昇寬不敢斷言秋行軍蟲的防治未來能不能達到「農藥減半」的目標,但按照目前的「蜂 + 藥」的搭配方式,是可以控制得住秋行軍蟲,農民不必恐慌。待寄生蜂的數量到位,且農民也願意使用時,農藥將可逐步減量。
(截稿前《上下游》再度詢問台糖養蜂中心,終於得到好消息。目前台糖已有部分蜂片存量可以供應農民,每人限購 200 片,每片 7元,有需要的農友請儘速聯絡 03-8703195。(文未完系列待續))